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差及其限制因素解析
发布时间:2021-08-04 19:30
在人口膨胀、生物质能源需求增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黄淮海农作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量化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潜力,解析产量差限制因素,本研究利用DSSAT模型,结合农户调研和大田实验,量化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差,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区域和田块水平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差的限制因素,以期为缩减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差和粮食总产的持续稳定提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1)黄淮海农作区1961-2012年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潜在产量均有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且近50年呈减小趋势。冬小麦和夏玉米潜在产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日平均太阳辐射和日最高温度,潜在产量与日均太阳辐射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日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近50年冬小麦潜在产量平均减幅为13kghm-2yr-1,这主要是由于生育期内辐射减少引起的,而夏玉米潜在产量平均减少幅度为30kg hm-2yr1,主要是由于生育期内的温度升高,辐射减少共同决定的。(2)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实际产量与可获得产量和潜在产量之间存在不...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黄淮海农作区各亚区分布图
3.3.3作物模型的验证由图3-1和图3-2可知,通过对黄淮海农作区7个亚区冬小麦品种参数的校正与验证,结果表明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的NRMSE值低于10%, d值接近于1,表明DSSAT模型模拟冬小麦产量与实际产量由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使用DSSAT模型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的产量。21
从黄淮海农作区各亚区选择使用郑单958进行实验的相关产量数据,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产量与实验中的实测产量的NRMSE值低于10% (图3-3),模型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的一致性较好,可以将该参数用于黄淮海农作区夏玉米产量差的研宄。12Y=xe" ;产?1: ^J 8 乂”? 0=361 圆 5£=6.9g 7 乂< ? 卿4 5 6 7 8 9 10 11 12夏玉米赁银;^量/iO%g/hm:图3-3黄淮海农作区夏玉米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Fig.3-3 Relationship of simulated yield and actual yield of summer maize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经过对冬小麦夏玉米模型模拟产量与实测值的比较,结果显示其NRMSE值均低于10%,d值接近于1,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品种参数可以较好的用于作物产量差的分析。3.4本章小结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农作区7个亚区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和广泛种植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进行品种参数的校正与验证,对使用DSSAT模型模拟分析黄淮海农作区产量差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品种参数调试和校正基础上,运用DSSAT模型模拟的6个冬小麦品种及夏玉米品种郑单958的的产量结果和实测值一致性较好,表明本研宄调试的品种参数较为可靠,能够用于黄淮海农作区产量差的模拟研究。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J]. 杨晓光,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4)
[2]基于DSSAT模型的氮肥管理下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差的模拟[J]. 刘建刚,褚庆全,王光耀,陈阜,张耀耀.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3)
[3]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潮土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分析[J]. 贡付飞,查燕,武雪萍,黄绍敏,徐明岗,张会民,刘海龙,姜志伟,王小彬,蔡典雄.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2)
[4]水氮限量供给下两个高产小麦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J]. 臧贺藏,刘云鹏,曹莲,张英华,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3)
[5]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分析[J]. 班红勤,周冉,张华芳,侯勇,魏静,马文奇.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3)
[6]基于DSSAT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潜力的影响[J]. 文新亚,陈阜. 农业工程学报. 2011(S2)
[7]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J]. 王伟,黄义德,黄文江,李存军,王娴.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3)
[8]玉米生产限制因素评估与技术优先序[J]. 王崇桃,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6)
[9]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J]. 王纯枝,李良涛,陈健,刘明强,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6)
[10]论作物产量差距与增产途径[J]. 张胜全,耿以工,黄琴,王志敏. 耕作与栽培. 2009(01)
本文编号:3322278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黄淮海农作区各亚区分布图
3.3.3作物模型的验证由图3-1和图3-2可知,通过对黄淮海农作区7个亚区冬小麦品种参数的校正与验证,结果表明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的NRMSE值低于10%, d值接近于1,表明DSSAT模型模拟冬小麦产量与实际产量由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使用DSSAT模型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的产量。21
从黄淮海农作区各亚区选择使用郑单958进行实验的相关产量数据,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产量与实验中的实测产量的NRMSE值低于10% (图3-3),模型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的一致性较好,可以将该参数用于黄淮海农作区夏玉米产量差的研宄。12Y=xe" ;产?1: ^J 8 乂”? 0=361 圆 5£=6.9g 7 乂< ? 卿4 5 6 7 8 9 10 11 12夏玉米赁银;^量/iO%g/hm:图3-3黄淮海农作区夏玉米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Fig.3-3 Relationship of simulated yield and actual yield of summer maize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经过对冬小麦夏玉米模型模拟产量与实测值的比较,结果显示其NRMSE值均低于10%,d值接近于1,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品种参数可以较好的用于作物产量差的分析。3.4本章小结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农作区7个亚区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和广泛种植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进行品种参数的校正与验证,对使用DSSAT模型模拟分析黄淮海农作区产量差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品种参数调试和校正基础上,运用DSSAT模型模拟的6个冬小麦品种及夏玉米品种郑单958的的产量结果和实测值一致性较好,表明本研宄调试的品种参数较为可靠,能够用于黄淮海农作区产量差的模拟研究。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J]. 杨晓光,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4)
[2]基于DSSAT模型的氮肥管理下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差的模拟[J]. 刘建刚,褚庆全,王光耀,陈阜,张耀耀.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3)
[3]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潮土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分析[J]. 贡付飞,查燕,武雪萍,黄绍敏,徐明岗,张会民,刘海龙,姜志伟,王小彬,蔡典雄.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2)
[4]水氮限量供给下两个高产小麦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J]. 臧贺藏,刘云鹏,曹莲,张英华,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3)
[5]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分析[J]. 班红勤,周冉,张华芳,侯勇,魏静,马文奇.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3)
[6]基于DSSAT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潜力的影响[J]. 文新亚,陈阜. 农业工程学报. 2011(S2)
[7]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J]. 王伟,黄义德,黄文江,李存军,王娴.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3)
[8]玉米生产限制因素评估与技术优先序[J]. 王崇桃,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6)
[9]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J]. 王纯枝,李良涛,陈健,刘明强,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6)
[10]论作物产量差距与增产途径[J]. 张胜全,耿以工,黄琴,王志敏. 耕作与栽培. 2009(01)
本文编号:3322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3222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