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长链脂肪
发布时间:2023-04-22 16:14
近年来由于鱼油短缺导致植物油大量应用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在提高经济效益和饲料生产产量的同时,植物性油源由于其脂肪酸营养不平衡,尤其是长链脂肪酸和n-3型脂肪酸的缺乏,导致了鱼类生长性能下降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多发,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油源替代需要更为可靠的鱼类脂代谢生理学研究基础的支持。然而,由于鱼类种类众多,代谢模式各异,而相关研究又极为有限。事实上存在多种营养背景相对清晰但脂肪酸需求差异较大的代表性鱼类,如草鱼和罗非鱼就是n-3型和n-6型必需脂肪酸需求型的鱼类的典型代表,但鲜有相关脂代谢模式研究。因此基于已有的研究,本论文将对以下几个科学问题进行讨论:1)n-3型和n-6型脂肪酸需求型鱼类脂肪酸代谢模式分别如何,异同点在哪里?2)n-3型和n-6型脂肪酸需求型鱼类脂肪酸代谢模式在不同类型细胞内代谢差异是否一致?3)长链饱和脂肪酸在不同脂肪酸需求型鱼类中代谢情况是否相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通过分别建立草鱼和罗非鱼肝、肌原代细胞模型,使用放射性标记脂肪酸追踪其在参与细胞脂肪酸摄取、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酯化等关键脂代谢过程并精确定量,同时检测脂代谢关键基因及调控因子基因/蛋...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鱼类长链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1 长链脂肪酸的代谢途径
1.1 长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转运途径
1.2 长链脂肪酸的同化与异化代谢途径
1.3 长链脂肪酸的代谢调节机制
2 鱼类长链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第二节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简介
2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进展
第三节 论文立题依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 论文立题依据
2 科学问题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草鱼和罗非鱼肝和肌肉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草鱼、尼罗罗非鱼肝原代细胞培养结果
3.2 草鱼、尼罗罗非鱼肌肉原代细胞培养结果
3.3 脂肪酸共孵育适宜浓度和时间的确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草鱼和罗非鱼肝细胞对长链脂肪酸的细胞代谢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脂肪酸组成
3.2 脂肪酸转运吸收
3.3 脂肪酸β氧化
3.4 细胞脂质组成
3.5 脂肪酸转化、分泌相关基因表达
3.6 脂代谢调节因子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草鱼和罗非鱼肌细胞对长链脂肪酸的细胞代谢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脂肪酸组成
3.2 脂肪酸转运吸收
3.3 脂肪酸β氧化
3.4 细胞脂质组成
3.5 脂肪酸转化、分泌相关基因表达
3.6 脂代谢调节因子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1 全文总结
2 论文主要创新点与学术意义
2.1 论文主要创新点
2.2 学术意义
3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97981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鱼类长链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1 长链脂肪酸的代谢途径
1.1 长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转运途径
1.2 长链脂肪酸的同化与异化代谢途径
1.3 长链脂肪酸的代谢调节机制
2 鱼类长链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第二节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简介
2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进展
第三节 论文立题依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 论文立题依据
2 科学问题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草鱼和罗非鱼肝和肌肉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草鱼、尼罗罗非鱼肝原代细胞培养结果
3.2 草鱼、尼罗罗非鱼肌肉原代细胞培养结果
3.3 脂肪酸共孵育适宜浓度和时间的确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草鱼和罗非鱼肝细胞对长链脂肪酸的细胞代谢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脂肪酸组成
3.2 脂肪酸转运吸收
3.3 脂肪酸β氧化
3.4 细胞脂质组成
3.5 脂肪酸转化、分泌相关基因表达
3.6 脂代谢调节因子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草鱼和罗非鱼肌细胞对长链脂肪酸的细胞代谢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脂肪酸组成
3.2 脂肪酸转运吸收
3.3 脂肪酸β氧化
3.4 细胞脂质组成
3.5 脂肪酸转化、分泌相关基因表达
3.6 脂代谢调节因子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1 全文总结
2 论文主要创新点与学术意义
2.1 论文主要创新点
2.2 学术意义
3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97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79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