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细胞自噬和内吞途径调控因子功能研究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稻瘟病菌附着胞发育过程示意图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3图1.1稻瘟病菌附着胞发育过程示意图Fig.1.1SchematicdiagramofappressoriumdevelopmentinM.oryzae图1.2稻瘟病菌的侵染循环Fig.1.2TheinfectioncycleinM.oryzae
图1.2稻瘟病菌的侵染循环Fig.1.2TheinfectioncycleinM.oryzae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3图1.1稻瘟病菌附着胞发育过程示意图Fig.1.1SchematicdiagramofappressoriumdevelopmentinM.oryzae图1.2稻瘟病菌的侵染循环Fig.1.2TheinfectioncycleinM.oryzae
图1.3稻瘟病菌中和致病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Fig.1.3ThekeysignalpathwaysrelatedtopathogenicityinM.oryaze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7信号通路参与稻瘟病菌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信号传递,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稻瘟病菌附着胞对疏水膜界面的识别与附着胞早期的发育,Pmk1-MAPK和Mps1-MAPK信号途径促进附着胞形成阶段膨压的积累以及侵染钉的形成,钙离子信号途径促进分生孢子的....
图1.4稻瘟病菌的自噬途径Fig.1.4TheautophagypathwayinM.oryzaeAtg13-Atg17-Atg1自噬起始系统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14(Zhuetal.,2019)。1963年,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通过电子显微镜在溶酶体中发现了一些双层膜包裹的囊泡状结构,并将其命名为自噬体;1997年,日本科学家YoshinoriOhsumi在酵母中克隆出第一个自噬相关基....
本文编号:3915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91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