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下根际碳氮转化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期施肥下根际碳氮转化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际碳氮循环对土壤养分转化及植物养分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可确切认识不同施肥制度下根际微生物参与土壤碳氮转化的机制,其阐明施肥的效应是短期试验所不能比拟。本论文以华北石灰性潮土长达36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稳定同位素探针(SIP)、定量PCR、454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 Seq测序等现代分子生态学技术,结合大田与盆栽试验,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下作物(小麦和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酶学特性、根际碳沉积转化过程、根际氨氧化过程、以及根际反硝化过程。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长期施肥下作物产量与根际养分的变化特征。小麦和玉米根际p H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而全量、速效养分(NO3--N除外)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均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小麦产量较CK提高344%~521%,玉米产量较CK提高63%~68%;然而有机肥不仅具有增产效应,还能够增加根际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培肥地力贡献较大。2.长期施肥下根际微生物量与胞外酶活性的消长规律。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1.9、2.5和1.8倍,而微生物量碳/氮比值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表明更多的氮素被暂时固定在根际微生物体内,成为小麦氮素营养的潜在来源之一;化肥对根际微生物量影响不大,相反,有机肥处理下根际微生物量氮、磷提高85.8%~178.3%。作物根系对土壤酶具有明显的激发效应,根际11种胞外酶活性较非根际平均增加87%;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石灰性潮土α-葡萄苷酶、β-木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糖苷酶、磷酸酯酶和脲酶活性;然而,化肥对根际中大部分胞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3.长期施肥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机制。根际土壤PLFA总量较非根际平均增加84%,而G+/G-、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比值均低于非根际土壤。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PLFA总量,其含量是CK的1.7~2.0倍,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显著不同于化肥处理。根际土壤中,G+/G-比值受有机肥影响较大,增幅为34.3%~36.9%,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丰度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有机碳、氮素和p H是影响PLFA总量和群落结构变异的重要因子。DGGE测序分析表明变形菌(Proteobacteria)是石灰性潮土的优势菌群之一,且有机肥促进变形菌的生长。4.长期施肥下根际碳沉积的分解过程。小麦根际碳沉积分解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二者占整个13C-根系分泌物标记微生物组的70%;而根际酸杆菌(Acidobacteria)、绿弯菌(Chloro?exi)、厚壁菌(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主要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施用32年有机肥后,石灰性潮土细菌多样性显著增加;而化肥处理选择性地刺激了少数微生物的生长,例如放线菌和硝化螺菌(Nitrospirae),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5.长期施肥下根际氮素的氨氧化过程。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根际土壤硝化潜势在1.5~3.1μg NO3--N g-1 h-1之间,较非根际平均增加42.7%;研究表明,石灰性潮土氨氧化过程主要由氨氧化细菌(AOB)主导,而不是氨氧化古菌(AOA),尽管后者在数量上是前者的10倍。施用氮肥对根际氨氧化过程影响较大,显著改变了AOB群落结构,有利于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第3和4簇多样性的增加;而有机肥显著增加AOA数量,平均增幅为113.2%,对土壤硝化潜势和AOB数量的影响小于化肥处理。6.长期施肥下根际氮素的反硝化过程。小麦根系内部存在一个独特的反硝化过程。施肥后根系内生反硝化菌数量丰富,nir K、nir S和nos Z基因数量均能达到1.0×109 copies g-1 dw root以上,且N2O/(N2O+N2)比值高于土壤部分。Mi Seq测序结果表明,根系中nir K型、nir S型和nos Z型反硝化内生菌群落组成更加简单,多样性更低,其中79%集中分布在假单胞菌目、黄单胞菌目、伯克氏菌目、根瘤菌目和红细菌目。化肥或有机肥均显著降低了根系nir K/nir S比值,提高了根系N2O释放比例。总之,长期单施化肥提高了石灰性潮土根际放线菌、硝化螺菌数量,尤其促进了AOB生长,加速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根际胞外酶活性;而长期配施有机肥可增加根际绿弯菌、拟杆菌及厚壁菌数量,增加氨氧化古菌及反硝化基因数量,能够将施用化肥所改变的细菌群落向其初始的状态进行恢复。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土壤酶 根际沉积 氨氧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47.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7
- 英文缩略表17-18
- 第一章 引言18-28
- 1.1 植物根际沉积作用18-21
- 1.1.1 根际沉积的概念与组成18-19
- 1.1.2 根际沉积的产生机制19
- 1.1.3 根际沉积的产生部位19-21
- 1.2 根际微生物多样性21-24
- 1.2.1 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21-22
- 1.2.2 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机理22-23
- 1.2.3 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根际碳流23
- 1.2.4 根际微生物在促进植物养分吸收中的作用23-24
- 1.3 环境变化对植物-微生物关系的影响24-26
- 1.3.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4-25
- 1.3.2 农田肥料长期施用的影响25
- 1.3.3 植物-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趋势25-26
- 1.4 本文研究契机与总体思路26-28
- 1.4.1 研究契机26-27
- 1.4.2 总体思路27-28
- 第二章 长期施肥下根际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28-35
- 2.1 材料与方法28-29
- 2.1.1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概况28-29
- 2.1.2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测定29
- 2.1.3 数据处理29
- 2.2 结果与分析29-32
- 2.2.1 长期施肥对根际土壤pH和养分的影响29-30
- 2.2.2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0-32
- 2.3 讨论32-34
- 2.4 小结34-35
- 第三章 长期施肥下根际微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消长规律35-47
- 3.1 材料和方法35-38
- 3.1.1 土壤采集与处理35-36
- 3.1.2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测定36
- 3.1.3 土壤胞外酶活性测定36-38
- 3.1.4 数据处理38
- 3.2 结果与分析38-41
- 3.2.1 长期施肥对根际微生物量碳的影响38-39
- 3.2.2 长期施肥对根际微生物量氮的影响39-40
- 3.2.3 长期施肥对根际微生物量磷的影响40
- 3.2.4 长期施肥对根际胞外酶活性的影响40-41
- 3.3 讨论41-45
- 3.4 小结45-47
- 第四章 长期施肥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机制47-59
- 4.1 材料和方法47-49
- 4.1.1 土壤采集与处理47-48
- 4.1.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DGGE)与测序48
- 4.1.3 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48-49
- 4.1.4 数据处理49
- 4.2 结果与分析49-57
- 4.2.1 长期施肥下根际细菌DGGE图谱分析49-52
- 4.2.2 长期施肥对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52-55
- 4.2.4 长期施肥下土壤pH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55-57
- 4.3 讨论57-58
- 4.4 小结58-59
- 第五章 长期施肥下根际碳沉积的分解过程59-72
- 5.1 材料与方法59-61
- 5.1.1 ~(13)C-CO_2小麦盆栽标记试验59-60
- 5.1.2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60-61
- 5.1.3 罗氏454高通量测序61
- 5.1.4 数据分析61
- 5.2 结果与分析61-69
- 5.2.1 根际沉积物在土壤中的分配特征61-63
- 5.2.2 参与根际碳沉积分解的根际微生物组63-66
- 5.2.3 微生物在根际中的富集及其机制66-67
- 5.2.4 长期施肥对根际微生物组的影响67-69
- 5.3 讨论69-71
- 5.4 小结71-72
- 第六章 长期施肥下根际氮素的氨氧化过程72-86
- 6.1 材料和方法73-74
- 6.1.1 土壤采集与处理73
- 6.1.2 硝化潜势的测定73
- 6.1.3 DGGE分析与测序73-74
- 6.1.4 氨氧化细菌与古菌定量PCR74
- 6.1.5 数据分析74
- 6.2 结果与分析74-82
- 6.2.1 长期施肥对根际土壤硝化潜势的影响74-75
- 6.2.2 长期施肥对根际氨氧化细菌和古菌丰度的影响75-77
- 6.2.3 长期施肥对根际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77-81
- 6.2.4 氨氧化作用与根际理化性质的关系81-82
- 6.3 讨论82-84
- 6.4 小结84-86
- 第七章 长期施肥下根际氮素的反硝化过程86-105
- 7.1 材料与方法86-88
- 7.1.1 土壤采集与处理86-87
- 7.1.2 反硝化潜势与潜在N_2O释放速率测定87
- 7.1.3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87-88
- 7.1.4 nirK、nirS和nosZ基因定量PCR88
- 7.1.5 数据分析88
- 7.2 结果与分析88-102
- 7.2.1 根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反硝化潜势88-89
- 7.2.2 根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反硝化基因数量89-90
- 7.2.3 根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nirK型反硝化菌群落结构90-94
- 7.2.4 根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nirS型反硝化菌群落结构94-98
- 7.2.5 根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nosZ型反硝化菌群落结构98-102
- 7.3 讨论102-104
- 7.4 小结104-105
-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105-107
- 8.1 研究结论105
- 8.2 创新点105-106
- 8.3 展望106-107
- 参考文献107-123
- 致谢123-124
- 作者简历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Nitrification potentials of Chinese tea orchard soils and their adjacent wasteland and forest soil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年09期
2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黄宇;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3 葛源;贺纪正;郑袁明;张丽梅;朱永官;;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4 郭丽芸;时飞;杨柳燕;;反硝化菌功能基因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4期
5 贾仲君;;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原理与应用[J];微生物学报;2011年12期
6 蔡燕飞,廖宗文;FAME法分析施肥对番茄青枯病抑制和土壤健康恢复的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8期
7 裴雪霞;周卫;梁国庆;孙静文;王秀斌;艾超;李双来;;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8 沈善敏;;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5年01期
9 贾伟;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郜春花;石彦琴;;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长期施肥下根际碳氮转化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46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