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1:04
本文关键词:中国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玉米(Zea mays L.)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玉米地方品种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和丰富的遗传基础,开发利用地方品种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发展研究方向之一。进行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地方品种进行分类和遗传关系研究,对充分开发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种质扩增、构建育种群体、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保存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ABI全自动DNA遗传分析仪对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SSR标记检测,精确分析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和定量扩增终产物丰度,分析供试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每对SSR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在不同群体间差异明显,变幅在2-14之间,其中有59%的SSR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集中在100-200 bp之间。供试玉米地方品种的等位位点大小在64 bp-327 bp之间,未检测到低于50 bp或高于330 bp的位点。当位点大于200 bp之后,检测到的位点的多态性和数目逐渐降低。2.36对SSR引物在259份供试玉米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数,在不同组别玉米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数差异大,但是每个玉米地方品种内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数差异不大,单个玉米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差异较大。3.不同地理来源的地方品种被36对SSR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总量变异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群体本身等位基因的丰富程度,但也与试验所用的引物数量和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4.名称相同的玉米地方品种虽然具有相同名称和玉米种植区域,但是并不是同一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不同的种质基础。5.259个供试样本的遗传结构可分为6个亚群,并给出每个玉米地方品种来源于各亚群的遗传构成及其代表品种。R亚群以Pob43和豫综5号为代表;G亚群以CIMMYT群体苏湾1号、墨黄9号和墨白1号为代表;Pop3-B亚群以Pob69、BS26、中综5号和东农群体为代表;l另外3个亚群均以中国地方品种为代表,Pop4-Y亚群以广西的七节黄和新圩黄为代表,Pop5-P亚群以六十早为代表,Pop6-O亚群以宜昌百日旱、二黄早、小粒红、七叶糙和百日早为代表。6.11个骨干自交系和西南山地玉米区的大部分群体遗传结构单一,不含有美国综合种和CIMMYT综合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类群的遗传组成代表了中国农家品种血缘的本土化。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和小部分西南山地玉米区的供试玉米地方品种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遗传结构,这与供试玉米地方品种分布广泛,及其外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有关。
【关键词】: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
- 第一篇 文献综述9-31
- 第一章 玉米的分布及种质资源研究9-19
- 1.1 玉米的分布和生产情况9-11
- 1.1.1 全球玉米分布和生产情况9-10
- 1.1.2 中国玉米的分布和生产情况10-11
- 1.2 中国玉米育种的演变历程11-13
- 1.3 玉米种质资源的分布和研究意义13-15
- 1.4 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状况15-19
- 1.4.1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15-17
- 1.4.2 国内玉米种质的利用现状17-19
- 第二章 玉米地方品种研究19-25
- 2.1 国内外玉米地方品种(OPV)种质资源研究利用19-23
- 2.1.1 国外玉米地方种质利用和群体研究19-21
- 2.1.2 中国玉米地方种质利用和研究21-23
- 2.2 对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23-25
- 第三章 遗传多样性研究25-31
- 3.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研究意义25-26
- 3.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26-28
- 3.3 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研究中的应用28-29
- 3.4 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取样技术29-31
- 第二篇 研究内容31-115
- 1.1 材料和方法32-53
- 1.1.1 材料32-49
- 1.1.2 方法49-52
- 1.1.3 数据分析52-53
- 1.2 结果53-106
- 1.2.1 36对SSR引物的多态性53-60
- 1.2.2 36对SSR引物在259份供试样本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变异60-81
- 1.2.3 相同名称的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不同的种质基础81-84
- 1.2.4 259份供试样本的遗传结构分析84-104
- 1.2.5 部分供试样本的表型性状观测值104-106
- 1.3 讨论106-115
- 1.3.1 SSR引物的多态性与等位基因数目的分析106-107
- 1.3.2 36对SSR引物在供试样本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变异107-108
- 1.3.3 相同名称的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不同的种质基础108-109
- 1.3.4 供试材料的遗传结构和组成109-113
- 1.3.5 部分供试样本的表型性状分析113-115
- 结论115-116
- 参考文献116-128
- 作者简介128-129
- 致谢1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燕;任洪;王竹;赵晓燕;;黔南与黔西南地区玉米地方种质调查分析[J];农技服务;2011年08期
2 王巍;;玉米地方早熟群体选育自交系的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3 王天宇,黎裕;玉米分子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评价[J];玉米科学;2000年02期
4 冯夏莲;何承忠;张志毅;安新民;王冬梅;;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概述[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653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65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