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0:33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影表演教育 电影产业化 当代高等艺术教育 大电影表演教育观
【摘要】:电影表演教育教授的是演员在电影镜头前,通过“人演人”的方式塑造角色形象的技能,是一种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表演教学一贯强调“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法和“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表演教育已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然而注重实践的同时,电影表演教育却往往疏于学理规范的提升与总结。与此同时,逐渐普及化的电影表演教育与变化的时代需求之间也逐渐出现了裂隙。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影技术的发展,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表演艺术教学与创作的内、外部环境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电影表演的教学方法必须不断适应这重重变化并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对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的研究,迫切需要以历史性、当代性、综合性及比较学的视域进行重新全面的审视。 本论文是笔者近年来结合电影表演教学的工作实践,对于中国当代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的研究和思考。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全面分析了电影表演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专业特性。第二章则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全面回顾了中国电影表演教育六十余年的实践经验与表演教育体系的形成;梳理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创办历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在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界的引入、传承、发扬和创新;对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理论体系在结合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和吸收欧美教学模式与教学法,并不断开拓表演教育的电影手段等方面的努力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以此来找到中国电影表演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立足点。第三章扩展到对北京电影学院以外其他开展表演教学、为电影创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等院校为案例,分析了戏剧院校、综合类院校与电影学院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异同;并指出了我国高等影视表演艺术教育的发展症结与相应的对策。第四章指出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电影表演教育生态发生的巨变;指出了电影产业格局的升级、电影演员生存环境的蜕变、扩招背景下的“艺考热”与“就业难”等诸多存在的现实问题对电影表演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提出了大电影表演教育观;并分别从电影科技、市场需求、电影评论建设、以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未来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思路;提出了“类型演员培养模式”、“以评论促进创作及欣赏水平的提升”、“演员培养的职业化模式”等开创性的思考。
【关键词】:电影表演教育 电影产业化 当代高等艺术教育 大电影表演教育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目录9-12
- 绪论12-21
- 一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12-14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4-18
- 三 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和创新点18-21
- 第一章 电影表演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专业特性21-36
- 第一节 电影表演教育的学科概念21-28
- 一 电影表演艺术21-25
- 二 教育25-26
- 三 高等教育26-27
- 四 电影表演高等教育27-28
- 第二节 电影表演高等教育的学科特性28-31
- 一 高等教育体制下的电影表演教学28-29
- 二 注重电影的学科特性和镜头前的实践29-30
- 三 与时俱进、开放和发展的学科体系30-31
- 第三节 电影表演高等教育的专业特性31-36
- 一 “口传心授”式的教学传统31-32
- 二 学生的艺术天赋是选才的必要依据32-33
- 三 教学中强调兴趣、创造力的培养33-36
- 第二章 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学体系的形成36-61
- 第一节 中国电影表演教育发展状况36-50
- 一 电影表演教育的历史沿革36-37
- 二 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现状37-44
- 三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教育的优势与特色44-46
- 四 电影表演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46-50
-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与中国电影表演教育50-53
- 一 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历史认识50-51
- 二 斯氏教学理念在本土化过程中的背离、反复与深入51-53
- 第三节 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53-61
- 一 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的教学改革53-54
- 二 结合民族艺术传统,对斯氏教学体系的丰富54-55
- 三 吸收西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法55-56
- 四 案例分析1: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本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内容分析56-58
- 五 案例分析2:开拓表演教育的电影手段——DV教学实践58-61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模式的拓展61-77
- 第一节 戏剧学院的人才培养61-69
- 一 戏剧表演教育与电影表演教育的亲缘关系61-62
- 二 案例分析: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教育比较62-69
- 第二节 由专业院校的独秀到多层次办学模式的出现69-75
- 一 非传统艺术类院校表演专业的兴起69-71
- 二 综合类大学戏剧影视表演教育的现状71-73
- 三 民办院校表演教育的电影表演教育73-74
- 四 案例分析:从“谢晋恒通”到“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74-75
- 第三节 中国高等影视表演教育的发展症结与出路75-77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的机遇与挑战77-94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电影表演教育77-80
- 一 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77-79
- 二 市场的忧患与创作环境的芜杂79-80
- 三 电影演员的生存面临重重窘困80
- 第二节 当前电影演员的产业化生存现状80-85
- 一 “明星制”——并非只是“名利场”80-82
- 二 “产业化”模式诱发演员队伍构成的嬗变82-83
- 三 新格局下表演风格的碰撞与合流83-84
- 四 “跨界明星”涌入电影表演创作84-85
- 第三节 从“艺考的热”到“就业的冷”——表演专业大学生生存现状85-94
- 一 对“艺考热”的持续升温的反思85-90
- 二 当“明星梦想”照进“严酷现实”90-93
- 三 电影表演教育的“成材率”辨析93-94
- 第五章 未来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策略94-121
- 第一节 电影新技术的发展对表演教学提出新的要求95-102
- 一 电影科技发展进程中的表演艺术95-97
- 二 数字角色对表演提出空前的挑战97-99
- 三 技术的进步呼唤表演教育的深化99-102
- 第二节 商业类型片的市场需求呼唤类型演员的培养模式102-109
- 一 对电影类型演员的重新认识102-104
- 二 演员成名的“大富翁”模式104-105
- 三 纸枷锁?——明星制对演员的束缚105-106
- 四 “类型建构”与“类型突破”的双重策略106-109
- 第三节 加强对电影表演的评论工作109-112
- 一 现有电影表演评论中的乱语与乱象110
- 二 表演评论——为演员成长的谏言110-111
- 三 表演评论——提高观众审美品位111
- 四 值得玩味的电影表演艺术111-112
- 第四节 当代电影表演教育的职业化探索112-121
- 一 演艺经纪人和演艺经纪公司的发展112-114
- 二 电影演员培养的“新剧团”模式114-115
- 三 加强对表演专业学生全面的指导115-121
- 余论121-123
- 参考文献123-131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31-132
- 致谢132
本文编号:1042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04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