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般若經》及同經異譯本语法比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6 10:22

  本文关键词:《道行般若經》及同經異譯本语法比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4年

《道行般若經》及同經異譯本语法比較研究

叶慧琼  

【摘要】:《道行般若经》,又称《般若道行经》,《摩訶般若羅蜜道行经》,《摩訶般若波羅蜜经》,於束汉末年(西元197年)译出。译者支娄迦谶,筒稻支谶。他和安世高开创了中国的佛经翻译事业。支谶本月氏人,汉桓帝畴来到中国,挥出佛经20余部,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行般若经》,大乘早期一部重要经典。历代同经異译本上起束汉下至北宋,时间跨度八百多年,有韶载的有九个,现存於世的的只有六个:《大明度经》(4卷,吴支谦译,约222-257年)、《摩訶般若钞经》(5卷,符秦灵摩蜱共竺佛念译,382年)、《小品般若波耀蜜经》(7卷,姚秦鸠摩耀什译,408年)、《大般若波耀蜜经》(第四会和第五会,唐代玄奘译)、《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经》(25卷,北宋施护译,1003-4年)。这七种译经的译者都可以代表富畴译经的最高水准,将这些汉文具译进行比封研究,站在汉语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某些语法、词匯的历时演变,有助於考察中古汉语佛经语言的时代特徵和历时变化。 经过对《道行般若经》及同经異译本的韶真细致的比较,本文分六章考察了繁词“是”、比较句、词序、句式、代词的发展变化,同畴在附录中封部分词匯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道行般若经》进行校勘。得出以下结论: 1.(1)最遲在东汉末年,口语中判断句句末语气祠和主语後的“者”逐渐消失。(2)“是”字判断句中主语和寅语成分朝複怵化方向发展(3)繋词“是”来源於代词。(4)罘学者封论较多的“是”字後置於宾语的句式,它还可以分析为“NP2(宾语)+NP1(主语)+是”句式,随著时间的发展,“NP2(宾语)”移至“是”後,燮成“NP1(主语)+是+NP2(宾语)”。 2.束汉末年,在口语中“我”已代替了“吾”。第二人称的敬称“卿”、“仁”、“仁者”、“贤者”的尊敬羲逐渐弱化。第一、二人称代词的複数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其语法功能也日趋完善。 3.(1)三国峙期,疑问代词宾语就经历著前置向後置发展。在魏晋南北朝,这个过程在口藉中已经完成。(2)否定句的代祠全部後置的时间应该可以再提前到束汉末年。(3)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发展的不平衡。(4)否定句中代词在口语中全部後置的畴间可以提前到东汉末年。(5)早期译经中的一些特殊语序,如“谓语+主捂”、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受事宾语前置於勤词、兼语前置於主藉、稻呼语插入句中等,而在後期的译经中则是正常语序。 4.(1)一批比较羲词语在中古屋时更替。(2)句式的燮化,如“比”字句由平比向差比羲发展。 5.中古汉语时期,句式更为複杂和严密,包括附加成份的发展、複句的发展,单句扩展成複句。 最後一章的附录中,封一些词语进行比较,并翠例说明同经異译封佛经的训释和校勘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玥雯;;三部《维摩诘经》疑问词比较研究[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2 赵振铎;魏晋南北朝的语言学简述[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BernardComrie;沈家煊;;对比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J];国外语言学;1988年03期

4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5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6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7 蒋冀骋;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语法笺识[J];古汉语研究;1993年04期

8 张延成;东汉佛经词语例释二则[J];古汉语研究;2002年01期

9 唐贤清;汉语“渐”类副词演变的规律[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10 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J];古汉语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何继军;;《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高新民;高原;;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永生;王维;;岐黄文化在庆阳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简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杨露;;谈《世说新语》中的数量词[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马振亚;《列子》中关于称数法的运用──兼论《列子》的成书年代[J];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2期

4 Bernd Heine,马壮寰;《语法的认知基础》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5 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6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7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8 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9 欧阳东峰;;略论人称代词的标记性用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建华;礼貌的语用距离原则[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道行般若經》及同經異譯本语法比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35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