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州县僚属与幕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7:08
本文关键词:明代州县僚属与幕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明代州县衙门,除了主官州县官外,僚属是最为重要的官员。僚属包括佐贰官与首领官,与州县官一同在州县衙署之内办公与居住,参与日常行政工作。按照典制规定,僚属的主要任务是赞襄协助主官的工作,并且担任分职事务。 明代州县僚属被期望发挥佐理人员的作用,拥有赞理的职权,理论上可以对州县所有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僚属官由中央统一任命,不是由主官自行选择,还包含着监督主官的用意在,彼此之问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而信任关系正是正佐监督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由于僚属赞理权力缺乏制度性的保证,主官又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在明后期主官负责制确立之后,僚属被彻底排挤出主干行政系统,丧失了他们的赞理职权,转向了分职事务。 明代州县中没有设置职能部门,所以由僚属来负责领导州县的职能事务。这些职能事务主要包括管粮、管马、清军、水利、巡捕等项,僚属官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项或数项,具体情况因地而异。明代后期僚属官员,因诸种原因遭到了大规模裁撤,剩余人数不足以支撑起分职的结构,大部分都转向了分防事务。 僚属退出主干行政系统后,州县官承担起州县所有政务,为了分担重任而使用私人幕友以协助。幕友是行政专家,以私人顾问的身份接受州县官的雇佣。明代的幕友主要来自于衙门中的吏员,而且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幕友制到清代初期才最终定型并获得了当局的默认,士人也逐渐地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入到了幕友的行列中,并最终取代吏幕而成为业幕。 明代的州县僚属制度设置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终导致州县官得不到可以发挥有效作用的佐治人员,严重影响了行政的效率。幕友的使用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受限于私人身份,依然有其局限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王朝的选官用人制度,中央通过“出身”这一因素影响地方行政体制。平民获得官员资格的过程被称为出身,因为官员资格是终身的,对于出身权的掌握关系到王朝统治的安危。在所有官员都由中央选拔并统一任命的情况下,僚属无法获得长官信任,基层官府没有设置职能部门,僚属因为出身低下而受人鄙视等等,乃是僚属职权转变的因素。分析选举制度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从一些有识之士的设想,提出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僚属 幕友 “出身” 吏胥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91.4;K24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导论13-48
- 第一节 选题对象与意义13-20
- 一、选题对象14-16
- 二、选题原因16-18
- 三、研究意义18-2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20-35
- 一、明代州县僚属研究20-23
- 二、幕府人事制度研究23-30
- 三、胥吏制度研究30-35
-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方法35-48
- 一、佐理人员、职能长官与办事员35-40
- 二、“出身”与“出身权”40-44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44-48
- 第一章 明代州县的僚属建置48-83
- 第一节 州县僚属的源流48-58
- 一、郡县制初创时代48-50
- 二、隋唐大变革50-54
- 三、宋元的遗产54-58
- 第二节 明代州县的僚属58-68
- 一、僚属的编制58-61
- 二、僚属的选拔61-64
- 三、僚属的升迁64-68
- 第三节 明代州县的僚属职权68-83
- 一、赞襄与分职69-73
- 二、佐贰官职权73-77
- 三、首领官职权77-83
- 第二章 明代州县僚属的履职83-111
- 第一节 赞襄参议政务83-90
- 一、首领官的幕职定位83-87
- 二、佐贰官的赞襄定位87-90
- 第二节 各种分管职权90-99
- 一、分管事务91-96
- 二、各种差委事务96-99
- 第三节 僚属履职分析99-111
- 一、制度设置问题100-103
- 二、出身低微的困境103-106
- 三、自身素质的因素106-111
- 第三章 明代州县僚属的裁撤与职权转变111-136
- 第一节 主官负责制的确立111-118
- 一、州县衙门二元格局111-112
- 二、州县正印官的主导地位112-116
- 三、州县正印官的身份变化116-118
- 第二节 佐贰官的裁撤与职权转变118-126
- 一、佐贰官的裁撤潮119-121
- 二、冗费与冗官121-123
- 三、佐贰官职权转移123-126
- 第三节 首领官职权转变126-136
- 一、职权转变的开始126-128
- 二、由幕而尉的过程128-132
- 三、职权转变的结果132-136
- 第四章 明代州县幕友的引入136-165
- 第一节 明代的“幕”137-146
- 一、军事幕府138-141
- 二、大臣的幕府141-143
- 三、州县的幕府143-146
- 第二节 吏业与幕业146-155
- 一、明代吏额146-148
- 二、额外吏役148-152
- 三、绍兴人的吏业152-155
- 第三节 明清易代与幕友制的确立155-165
- 一、佐贰官第二次裁撤潮155-158
- 二、游幕风气的形成158-160
- 三、清代幕友制的确立160-165
- 第五章 选举制度对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165-195
- 第一节 选举制与僚属制165-173
- 一、从辟署制到任命制165-168
- 二、僚属任命制的缺陷168-170
- 三、从任命制到招聘制170-173
- 第二节 州县僚属制与选举制的设想173-183
- 一、明清时代的改革思想174-177
- 二、官与幕的壁垒177-181
- 三、“旋转门”的缺失181-183
- 第三节 吏制问题与改良设想183-195
- 一、吏制与吏弊183-187
- 二、吏弊产生的原因187-191
- 三、完善吏途的可能性191-195
- 余论195-198
- 征引文献198-206
- 一、史料198-200
- 二、著述200-202
- 三、论文202-203
- 四、方志203-206
- 致谢206-20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张研;;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3 刘洪彪;;晚清县级以下基层政权对地方社会的监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何朝晖;;明代知县幕友小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5期
5 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J];历史研究;2006年05期
6 李志茗;;离异与回归——中国幕府制度的嬗变[J];史林;2008年05期
7 吕靖波;;明嘉靖文人游幕风气的忽炽及与文学之关系[J];齐鲁学刊;2011年01期
8 吴佩林;;万事胚胎于州县乎:《南部档案》所见清代县丞、巡检司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4期
9 韦庆远;《明清档案》与顺治朝吏治[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6期
10 李晚成;;中国幕僚制度考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明代州县僚属与幕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