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革命”时期的爱情:1990年代的文学文化与感觉结构
本文关键词:“后革命”时期的爱情:1990年代的文学文化与感觉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试图讨论90年代的文学文化如何建立自己时代特有的爱情叙述,通过考察这一过程重返90年代的历史现场,进而把握90年代的文化与“感觉结构”。“感觉结构”本身不是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对现实和生活的整体感觉依赖于描述性的论述,而非简单的结论。因此我在把握爱情叙述与感觉结构之间的同构关系时,有意识地选择了三个维度,在我看来,从这个三个维度进入能够比较恰当地把握和照亮90年代的感觉结构。在通过90年代的爱情叙述去把握感觉结构的第一个维度,我分析了对革命时期爱情的历史叙述,从而描述了构成这一时代有意识和无意识经验的“后革命氛围”。一种曾经试图在更普遍的人类理想主义实现的图景中自然生产出来的爱情被彻底否定了,同时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了与此相伴相随的是理想主义和爱情的全面失落。第二个维度是我把爱情主体作为社会主体加以讨论。作为感觉结构的载体,社会主体在想象性爱关系的过程中完成自身。其中唯一积极正面和具有建构性的,是拥有财富的新阶级对于爱情的经验,这样一种主体政治恰如其分地切入了90年代感觉结构的核心部分。作为第三个维度,我讨论了“性”成为性爱关系中支配性的位置,以及围绕它所形成的社会话语、身体感觉和空间经验。在90年代的爱情叙述中,“性”被建构为“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这是爱情被消解后一个虚无主义的产物,也来源于90年代对如何理解“牢固”和“坚实”的一种社会经验。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展开,大致总结出90年代爱情叙述形成了一组新的叙事规则,而这一叙事规则和社会的主流文化和感觉结构同构在一起。
【关键词】:后革命 爱情 主体 性 感觉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绪论12-29
- 一、问题意识的阐明12-16
- 二、理论补充:当我们谈论爱情,我们在谈论什么?16-19
-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19-20
- 四、已有研究文献例举20-26
- 五、论文的章节安排26-29
- 第一章 重述革命时期的爱情29-59
- 第一节 告别与回归:两种“怀旧”的建构31-41
- 1 再见!少年布尔什维克31-33
- 2 舒亦冰的幽灵33-35
- 3 当革命状态转入生活世界35-37
- 4 王琦瑶的上海37-38
- 5 新社会里的旧世界38-41
- 第二节“当代英雄”的成长史41-48
- 1 少年的乌托邦与垮掉的革命接班人41-45
- 2 革命时期的爱情叙述与性暴力45-48
- 第三节 反乌托邦的当代叙述:以王小波的两部小说为例48-59
- 1“王二”的前世今生与消解革命的策略50-53
- 2 革命时期的性与性话语53-56
- 3 爱与“1984”56-59
- 第二章 爱情·主体·政治59-91
- 第一节 没有爱情的村庄61-71
- 1 前改革时代的乡村爱情及其他63-65
- 2 古典爱情与“抒情性”的消失65-67
- 3 英芝的悲剧与破碎的主体67-71
- 第二节 新阶级的成长和他们的爱情71-80
- 1 那些年在爱情里被否定的人72-75
- 2 爱情与“成功人士”的崇高形象75-77
- 3 康伟业的爱情和新阶级的美学77-80
- 第三节 恋爱中的女人:后社会主义的女性形象与“主体自觉”80-91
- 1 重新出走的娜拉82-85
- 2 对爱情“歇斯底里”的女人85-87
- 3 女性的主体自觉与个人主义话语87-91
- 第三章 性与 1990:话语·身体·空间91-119
- 第一节 90年代的文学与性话语94-102
- 1“性”与“爱”的分离与净化94-97
- 2“删去xx字”的性话语机制97-100
- 3“性消费主义”的崛起100-102
- 第二节 性爱叙述中的“身体”102-111
- 1 分离的身体104-106
- 2 被改造的身体106-108
- 3 疾病的身体108-111
- 第三节 性爱叙事与空间生产111-119
- 1“捉奸”故事的隐退112-114
- 2 性与私密空间的兴起114-116
- 3 在汽车里做爱,及其他116-119
- 结语119-124
- 参考文献124-128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28-129
- 致谢1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红;;从同舟共济到分道扬镳——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爱情与自由之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邓渊;;80年代“爱情理想”主题话语的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李树军;爱情价值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4 赵立行,于伟;中世纪西欧骑士的典雅爱情[J];世界历史;2001年04期
5 才旦;;爱情理想的颠覆与破灭——读蒲生华小说《哭泣的马兰花》[J];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旷野云;;爱情的物质年代[J];时代风采;2002年15期
7 严英秀;;浮世哀歌:香港女作家婚恋小说中的爱情危机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沈敦忠;;20世纪文学中自由爱情价值的建构与颠覆[J];求索;2006年07期
9 陈瑶;;质疑爱情的真实性——浅论方方近期小说中的爱情观[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孟显智;;论新时期女作家的爱情理想[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爱情困惑中的精神追问[N];文艺报;2006年
2 朱生 马兰 张闳 朝园;爱情的时代列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张峗;爱情与命运的奏鸣[N];文艺报;2008年
4 刘晗;探讨失败爱情的起点[N];文艺报;2013年
5 何颖;单身女性易产生不良心理[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6 白烨;与爱一起成长[N];文艺报;2011年
7 辛兰;大龄女性也是花[N];保健时报;2005年
8 卢达甫;现代社会的世俗关怀[N];中国化工报;2002年
9 济南第五人民医院 钱伟;大龄女性的心理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肖祥云;单身女子的三种心理障碍[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泉;“后革命”时期的爱情:1990年代的文学文化与感觉结构[D];上海大学;2015年
2 肖泳;女性的发现[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梅梅;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的爱情书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邓渊;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爱情理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路晨菲;当代中国高校爱情教育内容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阎小龙;新时期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李冰;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爱情教育[D];中南大学;2010年
6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娟;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燕;试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理想类型[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绍君;失落与张扬[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爽媛;试论中国古典帝王爱情戏曲中的悲剧性及其消解模式[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后革命”时期的爱情:1990年代的文学文化与感觉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