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04:09
道情戏作为戏曲的一个类别,清初已有剧种形成,是由曲艺道情或皮影道情受当地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影响,以代言体方式搬上舞台的剧种统称。据统计有八仙戏、蓝关戏、渔鼓戏、太康道情戏、晋北道情戏等20种,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道情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宗教文化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典型范式,至今仍活跃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本文在借鉴、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系统搜集资料,结合重点剧种的田野调查,深入考察道情戏现状。打破以往以单一剧种或剧团为主的研究局面,将道情戏系统置于全国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其发展阶段、班社剧目、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及分析。并从文化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综合概括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特征。同时结合当下的“非遗”保护热潮,寻求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生存之道,为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地理环境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期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兴盛期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衰落期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复兴期
第二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班社剧团活动
第一节 “胶东半岛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二节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三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上)
第四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下)
第五节 “陇东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三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剧目
第一节 道情戏的剧目概况
第二节 宗教神话剧
第三节 孝贤劝善剧
第四节 家庭生活剧
第五节 社会历史剧
第六节 现代戏
第四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音乐体制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唱词衬字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帮腔艺术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上)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下)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舞台艺术
第五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品格及功用
第一节 宗教品格
第二节 民俗品格
第三节 乡土品格
第四节 艺术功用
第六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现状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困境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及保护
结语
附录: 道情戏大事记
附表一: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统计表(清末—1956年左右)
附表二: 太康县道情剧团演职人员表
附表三: 太康道情戏脚色行当表
附表四: 太康道情剧团2012年(1月25—5月5日)演出统计表
附表五: 太康道情剧团2010—2011年演出总收入表
附表六: 太康道情剧团2011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附表七: 太康道情剧团2010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附表八: 太康道情剧团演员代际表
附表九: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活动表(清——1950年左右)
附表十: “山陕中心”班社剧团表(1950-至今)
附表十一: 临县道情剧团演职情况表
附表十二: 陇剧脚色行当表
附表十三: 胡家营业余渔鼓戏剧团的脚色行当
附表十四: 右玉县道情剧团演员基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北道情之传播特点及其晚近的变化[J]. 宫文华. 大众文艺. 2015(15)
[2]试论太康道情戏之地域文化特征[J]. 黄慧慧. 戏曲研究. 2014(03)
[3]新编大型现代渔鼓戏 鸳鸯镯[J]. 陈云飞. 艺海. 2014(09)
[4]浅谈商洛渔鼓音乐[J]. 潘勋. 戏剧之家. 2014(08)
[5]清中晚期晋北道情剧目研究[J]. 张燕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6]论陇剧的音乐特征[J]. 赵志学.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02)
[7]论市场语境下的陇剧发展[J]. 袁芳霞. 中国包装工业. 2014(10)
[8]明代皇家道士朱权及其音乐理论研究[J]. 张泽洪.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9]清代道情、宝卷中韩愈形象的演变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 卞良君. 中州学刊. 2014(02)
[10]陇剧艺术探微[J]. 段建成. 艺术百家. 2013(S2)
博士论文
[1]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D]. 赵天改.复旦大学 2011
[2]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 柴国珍.陕西师范大学 2008
[3]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 车振华.山东大学 2007
[4]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 李艳.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山西道情戏研究[D]. 杨利利.山西大学 2013
[2]永济道情调查与研究[D]. 张晓洁.山西师范大学 2012
[3]清代文人三家道情[D]. 尤娟.扬州大学 2012
[4]蓝关戏音乐构成与文化传承研究[D]. 侯弦.天津音乐学院 2012
[5]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D]. 朱晓龙.中央民族大学 2011
[6]陕北道情的音乐考察与文化研究[D]. 温燕.新疆师范大学 2010
[7]河南太康道情戏的调查与研究[D]. 陶娜娜.新疆师范大学 2010
[8]论陕北道情的音乐特征[D]. 闫文杰.延安大学 2010
[9]右玉道情调查与研究[D]. 王苹.山西师范大学 2010
[10]洪洞道情调查与研究[D]. 席庆华.山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0844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地理环境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期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兴盛期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衰落期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复兴期
第二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班社剧团活动
第一节 “胶东半岛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二节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三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上)
第四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下)
第五节 “陇东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第三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剧目
第一节 道情戏的剧目概况
第二节 宗教神话剧
第三节 孝贤劝善剧
第四节 家庭生活剧
第五节 社会历史剧
第六节 现代戏
第四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音乐体制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唱词衬字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帮腔艺术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上)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下)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舞台艺术
第五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品格及功用
第一节 宗教品格
第二节 民俗品格
第三节 乡土品格
第四节 艺术功用
第六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现状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困境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及保护
结语
附录: 道情戏大事记
附表一: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统计表(清末—1956年左右)
附表二: 太康县道情剧团演职人员表
附表三: 太康道情戏脚色行当表
附表四: 太康道情剧团2012年(1月25—5月5日)演出统计表
附表五: 太康道情剧团2010—2011年演出总收入表
附表六: 太康道情剧团2011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附表七: 太康道情剧团2010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附表八: 太康道情剧团演员代际表
附表九: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活动表(清——1950年左右)
附表十: “山陕中心”班社剧团表(1950-至今)
附表十一: 临县道情剧团演职情况表
附表十二: 陇剧脚色行当表
附表十三: 胡家营业余渔鼓戏剧团的脚色行当
附表十四: 右玉县道情剧团演员基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北道情之传播特点及其晚近的变化[J]. 宫文华. 大众文艺. 2015(15)
[2]试论太康道情戏之地域文化特征[J]. 黄慧慧. 戏曲研究. 2014(03)
[3]新编大型现代渔鼓戏 鸳鸯镯[J]. 陈云飞. 艺海. 2014(09)
[4]浅谈商洛渔鼓音乐[J]. 潘勋. 戏剧之家. 2014(08)
[5]清中晚期晋北道情剧目研究[J]. 张燕丽.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6]论陇剧的音乐特征[J]. 赵志学.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02)
[7]论市场语境下的陇剧发展[J]. 袁芳霞. 中国包装工业. 2014(10)
[8]明代皇家道士朱权及其音乐理论研究[J]. 张泽洪.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9]清代道情、宝卷中韩愈形象的演变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 卞良君. 中州学刊. 2014(02)
[10]陇剧艺术探微[J]. 段建成. 艺术百家. 2013(S2)
博士论文
[1]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D]. 赵天改.复旦大学 2011
[2]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 柴国珍.陕西师范大学 2008
[3]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 车振华.山东大学 2007
[4]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 李艳.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山西道情戏研究[D]. 杨利利.山西大学 2013
[2]永济道情调查与研究[D]. 张晓洁.山西师范大学 2012
[3]清代文人三家道情[D]. 尤娟.扬州大学 2012
[4]蓝关戏音乐构成与文化传承研究[D]. 侯弦.天津音乐学院 2012
[5]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D]. 朱晓龙.中央民族大学 2011
[6]陕北道情的音乐考察与文化研究[D]. 温燕.新疆师范大学 2010
[7]河南太康道情戏的调查与研究[D]. 陶娜娜.新疆师范大学 2010
[8]论陕北道情的音乐特征[D]. 闫文杰.延安大学 2010
[9]右玉道情调查与研究[D]. 王苹.山西师范大学 2010
[10]洪洞道情调查与研究[D]. 席庆华.山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0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6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