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双语人维汉语码转换的句法、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17:37
  随着汉维语言文化的密切接触和交织,伴随着维吾尔族群体国语(汉语)水平的快速提高,维汉语混合现象(本文称“语码转换”)在维吾尔双语人相互口语交际中已成为一个自然常态,他们的语言生活、语言风貌发生着变化。维吾尔族双语人使用的语码转换已经成为维吾尔族群体总体语言使用的一种趋势。维吾尔族双语人的语码转换中使用的汉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详情如何?它们对未来维吾尔语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诸多问题都亟需得到解答,而答案则必须在深入研究后才能得到。同时,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在理论上有利于深化语言接触等研究,在实践上有利于我国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制订。笔者是生活在乌鲁木齐市的、熟悉维汉语言的维吾尔双语者,是维汉语码转换的实践者,具有研究该问题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充分借鉴了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乌鲁木齐市维汉双语者的非正式口语交际的语码转换的大量自然语料和个人实践,以基础语框架模式理论、对等限制理论、顺应论和标记模式论等为指导,对维汉语码转换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探究,发现了很多新的语言现象,也对维汉语码转换问题有了很多新的研究结论。第一,在维汉语码转换过程中的句法层面上,重点探讨了动词的...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主要方法
    1.3 语料来源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应用意义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辨析
        3.1.1 语言接触
        3.1.2 语码转换
        3.1.3 双语者
        3.1.4 语体
        3.1.5 语域
    3.2 理论基础
        3.2.1 语码转换的结构限制理论
        3.2.2 语言顺应理论
        3.2.3 标记模式理论
第4章 嵌入语类对基础语框架的静态顺应
    4.1 词汇类
        4.1.1 动词
        4.1.2 名词
        4.1.3 形容词
        4.1.4 副词
    4.2 功能类(附加语码转换)
        4.2.1 “的、得、地”的嵌入
        4.2.2 连词
        4.2.3 语气助词
        4.2.4 感叹词
        4.2.5 复数范畴
        4.2.6 人称从属范畴
        4.2.7 格位范畴
        4.2.8 系动词
        4.2.9 混合短语
    4.3 小结
第5章 基础语对嵌入语功能优势的动态顺应
    5.1 嵌入成分的经济简便性
        5.1.1 维汉语言的经济性对比
        5.1.2 汉语新词的借入理据
        5.1.3 汉语嵌入数词的简便性
    5.2 借词语义的演变
        5.2.1 义项的选择性借入
        5.2.2 义项的扩大(Lexical broadening)
    5.3 精准表达功能
        5.3.1 填补语义差异
        5.3.2 解除歧义
        5.3.3 填补词汇空缺
        5.3.4 注释功能与羡余型获得
    5.4 语码转换对物理环境的顺应
    5.5 小结
第6章 维汉语码转换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动态顺应
    6.1 受社会规约而作出的语码转换
        6.1.1 语境关系顺应
        6.1.2 出于情感动机而作出的语码转换
    6.2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结论
    预测未来
    对维汉语码转换的功能与转换动机的几点补充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学术期刊
    三、论文集
    四、学位论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韵律看黄梅戏唱词中的“把”字句[J]. 张莹.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J]. 赵学清,孙鸿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3]蒙汉语言语码转换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颉颃.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4]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J]. 古丽夏·阿克巴尔.  语言与翻译. 2014(02)
[5]语言接触与语义复制——关于接触引发的语义演变[J]. 吴福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6]维吾尔族大学生维汉口语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的顺应[J]. 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  语言与翻译. 2013(04)
[7]维汉句内语码转换句法限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曹湘洪,廖泽余,张彩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8]语码转换与民族身份的建构——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视角[J]. 刘承宇,吴玲丽.  外语学刊. 2011(05)
[9]数词非范畴化现象考察[J]. 陈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深度汉语化问题[J]. 李艳,施春宏.  汉语学习. 2010(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句末助词“了”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其对语序的影响[D]. 夏炎青.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2]云南哈尼族聚居地区多语环境下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 段袁冰.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3]现代汉语轻动词体系研究[D]. 刘亮.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D]. 王琳.浙江大学 2013
[5]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 王欣.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D]. 王霞.华中师范大学 2011
[7]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 陈勇.暨南大学 2011
[8]汉—英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研究[D]. 夏雪融.华中师范大学 2011
[9]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 王慧莉.大连理工大学 2008
[10]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 刘全国.西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现代维吾尔语动词的构成研究[D]. 玛伊热姆·图尔荪托合提.中央民族大学 2015
[2]维汉语码转换及其社会因素[D]. 古力扎尔·吐尔迪.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3]语码转换中幽默的认知语用研究[D]. 宫鑫.黑龙江大学 2012
[4]汉维语言接触中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D]. 阿不都若夫·塔吉.新疆师范大学 2008
[5]现代汉语双音词“X了”的虚化与词汇化研究[D]. 彭伶楠.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现代维吾尔语基本词汇研究[D]. 常红.新疆大学 2005
[7]维吾尔语罗布方言和蒙古语卫拉特方言词语比较研究[D]. 乌尼尔其其格.西北民族大学 2005
[8]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看现代汉语外来词的选择[D]. 张美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542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42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