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辞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06:26
泰山文化源出上古,泰山辞赋滥觞于两汉,绵延至今,不绝如缕。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中心自西东迁,阴阳五行说兴起,泰山被齐人纳入五行系统,从而具有了“一岁之首、万物之始”①的新含义。秦汉王朝,前后相续,实现一统。秦皇汉武求仙奉道,报天之功,先后东巡封禅。自此,泰山地位超拔五岳,其政治文化的象征意味逐渐凸显。辞赋“体国经野、义尚光大”②“苞括宇宙、总揽人物”③的体制特征与上升期的秦汉王朝敷陈万物、宣扬美德、报天成功的家国心态绾合。在历代赋家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下,泰山辞赋含藏了帝王与国家的封禅文化、大一统文化、礼乐文化、天人思想、华夷思想等。赋家借泰山持世、持己,在主流文化之外,抒写自家隐逸情怀,充分发挥辞赋的颂美讽喻与感物体道功用,表达人格理想与审美追求。本论文由泰山辞赋文本阅读出发,呼应历史,力求深研历代泰山辞赋的创作特征、发展演变规律、包蕴万端的文化内涵,揭析泰山辞赋作家独特的情怀与人格理想,体察泰山辞赋文体功用与审美特征。论文共分三部分八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从整体上揭析泰山辞赋之概貌和泰山形象的生成流衍特征;第二部分为第三章至第七章,集中阐释泰山辞赋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包括封禅文...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四 创新与方法
第一章 泰山辞赋概貌纵览
第一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颂美封禅与批判现实
第二节 唐代: 高歌进取与沉静内敛
第三节 宋代: 华丽虚妄与质实尚朴
第四节 元代: 封禅告退与山水方滋
第五节 明代: 敷陈家国与触兴致情
第六节 清代: 自然人文与颂美讽喻
第二章 泰山形象的流衍
第一节 神本位与政本位的流衍与交融
第二节 居正统与正统地位的转移
第三节 由神圣化到平民化的转向
第三章 泰山辞赋与封禅文化
第一节 巡狩与封禅概说
第二节 封禅之初衷与嬗变
第三节 封禅文化之再认识
第四章 泰山辞赋与华夷之辨
第一节 古代历史上的中国、华夷、天下
第二节 华夷之辨的形成与基本取向
第三节 华夷之辨的流衍
第五章 泰山辞赋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疆域、政治与社稷: 泰山辞赋与大一统
第二节 同民心与出治道: 泰山辞赋与礼乐文化
第六章 泰山辞赋与天人思想
第一节 天人思想与泰山崇拜
第二节 天人思想之嬗变
第七章 泰山辞赋与隐逸文化
第一节 泰山隐逸与隐逸品格
第二节 泰山辞赋的隐逸情怀与审美特征
第八章 泰山辞赋的功用与审美
第一节 泰山颂美讽喻赋
第二节 泰山感物体道赋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历代泰山辞赋目录
附录二 泰山辞赋勘误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567847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四 创新与方法
第一章 泰山辞赋概貌纵览
第一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颂美封禅与批判现实
第二节 唐代: 高歌进取与沉静内敛
第三节 宋代: 华丽虚妄与质实尚朴
第四节 元代: 封禅告退与山水方滋
第五节 明代: 敷陈家国与触兴致情
第六节 清代: 自然人文与颂美讽喻
第二章 泰山形象的流衍
第一节 神本位与政本位的流衍与交融
第二节 居正统与正统地位的转移
第三节 由神圣化到平民化的转向
第三章 泰山辞赋与封禅文化
第一节 巡狩与封禅概说
第二节 封禅之初衷与嬗变
第三节 封禅文化之再认识
第四章 泰山辞赋与华夷之辨
第一节 古代历史上的中国、华夷、天下
第二节 华夷之辨的形成与基本取向
第三节 华夷之辨的流衍
第五章 泰山辞赋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疆域、政治与社稷: 泰山辞赋与大一统
第二节 同民心与出治道: 泰山辞赋与礼乐文化
第六章 泰山辞赋与天人思想
第一节 天人思想与泰山崇拜
第二节 天人思想之嬗变
第七章 泰山辞赋与隐逸文化
第一节 泰山隐逸与隐逸品格
第二节 泰山辞赋的隐逸情怀与审美特征
第八章 泰山辞赋的功用与审美
第一节 泰山颂美讽喻赋
第二节 泰山感物体道赋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历代泰山辞赋目录
附录二 泰山辞赋勘误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567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6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