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东方小国的兴衰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以鲁、宋、郑、越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16 13:57
由于战国七雄等大国国力的强盛影响力较大,在战国史研究中战国七雄往往得到较多的关注,对同时期各个小国的研究则较少。中原泗上及周边邻近的小国,在战国早、中期频繁参与到诸侯征战中。且由于各自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地缘战略价值,其自身的兴衰也深刻影响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进程。即使是在战国时期结束后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秦末汉初,曾经的诸东方小国故地通过地域性的整合,从而参与到区域一体化进程,也深刻影响了秦末汉初的历史进程。在战国时期的东方小国中,鲁、宋、郑、越作为影响较大的诸侯国,其兴衰过程对历史走向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一章首先讨论鲁国三桓在全面掌握政权的大背景下,于战国初期通过驱逐鲁哀公实现“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从而权势达到顶峰的过程,并基于此比较了战国早期特定时代背景下鲁国的政治变迁与齐、晋等国的异同。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论文讨论了战国早中期之交三桓之所以衰微、鲁穆公又能恢复公室,鲁国自身原因在于周代礼制于鲁国的强大惯性,外部原因则是田齐对三桓根据地的攻击削弱了三桓的力量。鲁穆公恢复公室权力后参与到“三晋伐齐”之中,影响了战国早期晋齐争霸格局,并且在三晋列为诸侯的过程中又影响了战国早期剧烈的时代变革。第...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战国时期丰沛在宋国的地理位置(引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刘邦直到去世前都还想看楚舞,唱楚歌,从内心里深爱着楚文化,
“连堤”即楚方城,可见《系年》第22章中记载的这场晋楚争霸战役即为传世史料中所提到的晋楚连堤之战。关于连堤和楚方城,前辈学者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肴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高诱注认为:“荆阮、方城在楚”①。《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引韦昭注:“方城,楚北之厄塞也”②,将“方城为城”的楚方城视为楚国在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尚景熙先生在《楚方城及其与楚国的军事关系》中,指出方城既是楚国捍卫北部边疆的坚固防线,又是楚国争霸中原地前线阵地,具有重要意义③。连堤之战的最重要结果在于三家在晋国的权势进一步巩固,为后来伐齐之战后最终完成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史记?楚世家》记载,楚简王八年(公元前424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④,便是对连堤之战胜利的纪念。《系年》第22章也证实在三晋伐齐长城之战时魏文侯已经称侯(详见下文)。当时的三晋进一步发展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⑤,不久魏文侯便利用晋国公室内乱的机会进一步巩固权力,晋幽公十八年(公元前416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①。晋太史屠黍将晋幽公之死视为晋国灭亡,
韩虎泰先生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的“交地”小考——兼论西周至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疆界形态》②一文中通过上博简《曹沫之陈》中记载的“交地”,讨论了春秋时期列国间“隙地”的形态和地位。李国锋先生也在《论子产的外交政策改革及其影响》③一文中讨论了子产通过卓越的外交才华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妥善处理与宋国之间的纠纷。进入战国早期后,三晋与楚国围绕宋、郑之间的这些“隙地”展开了新一轮争夺。楚简王七年(公元前425年),在戴氏取宋发生后楚国应宋悼公的请求,派遣莫敖阳为出兵宋国以维护宋国公室,并在宋、郑之间的黄池、雍丘筑城,“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以定公室,城黄池,城雍丘”④。楚国的行动引发了晋国的激烈反应,当即派兵攻打黄池,迫使楚国退兵,“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围黄池,[之童]迵而归之于楚”⑤。第二年,楚国反击,莫敖阳为出兵攻打晋国,遭到三晋的反击而惨败于楚方城,“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侵晋,拕(夺)宜阳,围赤岸,以复黄池之师。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救赤岸,楚人舍围而还,与晋师战于长城。楚师无功,多弃旃幕,宵遁”①,这就是战国早期的晋楚连堤之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以强蹙”现象的外部因素研究和现实意义[J]. 潘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荀子入秦”:何以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儒者直面法家治理的精神体验与思想评判[J]. 余治平. 孔子研究. 2019(06)
[3]从“汤武革命”话题看儒家天命论的内在矛盾[J]. 杨永康. 兰州学刊. 2019(07)
[4]子产生平、辞令及思想新探——以清华简《子产》《良臣》等为中心[J]. 韩高年. 中原文化研究. 2019(03)
[5]《史记·循吏列传》循吏形象考论——兼论司马迁的“礼治”倾向[J]. 高晓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6]战国时期卫君世系考[J]. 熊贤品. 中国史研究. 2018(04)
[7]战国卫国纪年三考[J]. 刘卓异. 中国史研究. 2018(04)
[8]江南地区战国原始瓷发展与越国的兴衰[J]. 郑建明,林毅. 考古学集刊. 2018(00)
[9]者汈编钟与越国乐制[J]. 张闻捷. 东南文化. 2018(05)
[10]荀子与法家:援法入儒及理念分合——兼论荀子与韩非、李斯之关系[J]. 李峻岭. 理论学刊. 2018(05)
博士论文
[1]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考古学观察[D]. 王震.吉林大学 2017
[2]楚国儒学研究[D]. 卫云亮.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江南地区两周时期墓葬研究[D]. 付琳.吉林大学 2014
[4]上博简所见楚国故事类文献校释与研究[D]. 曹方向.武汉大学 2013
[5]傳抄古文综合研究[D]. 李春桃.吉林大学 2012
[6]简帛文献《五行》篇与思孟学派[D]. 孙希国.吉林大学 2012
[7]西周春秋时期“五等爵称”研究[D]. 魏芃.南开大学 2012
[8]吴越史新探[D]. 张志鹏.河南大学 2012
[9]周代爵制研究[D]. 刘芮方.东北师范大学 2011
[10]《孔子家语》研究[D]. 邓莹.中央民族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荀子和韩非子刑法思想的比较研究[D]. 牧亚可.郑州大学 2019
[2]《左传》子产形象研究[D]. 张方舟.渤海大学 2018
[3]东周王朝庶孽之乱研究[D]. 伍广庆.苏州大学 2018
[4]战国时期兰陵学术中心研究[D]. 刘月秀.山东师范大学 2016
[5]清华简《系年》所涉齐鲁地区古史研究[D]. 马健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宋国历史四论[D]. 陈伟.苏州大学 2016
[7]战国诸子“汤武革命论”比较研究[D]. 赵腾飞.吉林大学 2017
[8]孟荀的义战理论[D]. 唐清威.复旦大学 2014
[9]鲁国卿族盛衰研究[D]. 亓春燕.山东师范大学 2014
[10]清华简《系年》研究[D]. 陈民镇.烟台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92797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战国时期丰沛在宋国的地理位置(引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刘邦直到去世前都还想看楚舞,唱楚歌,从内心里深爱着楚文化,
“连堤”即楚方城,可见《系年》第22章中记载的这场晋楚争霸战役即为传世史料中所提到的晋楚连堤之战。关于连堤和楚方城,前辈学者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肴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高诱注认为:“荆阮、方城在楚”①。《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引韦昭注:“方城,楚北之厄塞也”②,将“方城为城”的楚方城视为楚国在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尚景熙先生在《楚方城及其与楚国的军事关系》中,指出方城既是楚国捍卫北部边疆的坚固防线,又是楚国争霸中原地前线阵地,具有重要意义③。连堤之战的最重要结果在于三家在晋国的权势进一步巩固,为后来伐齐之战后最终完成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史记?楚世家》记载,楚简王八年(公元前424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④,便是对连堤之战胜利的纪念。《系年》第22章也证实在三晋伐齐长城之战时魏文侯已经称侯(详见下文)。当时的三晋进一步发展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⑤,不久魏文侯便利用晋国公室内乱的机会进一步巩固权力,晋幽公十八年(公元前416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①。晋太史屠黍将晋幽公之死视为晋国灭亡,
韩虎泰先生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的“交地”小考——兼论西周至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疆界形态》②一文中通过上博简《曹沫之陈》中记载的“交地”,讨论了春秋时期列国间“隙地”的形态和地位。李国锋先生也在《论子产的外交政策改革及其影响》③一文中讨论了子产通过卓越的外交才华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妥善处理与宋国之间的纠纷。进入战国早期后,三晋与楚国围绕宋、郑之间的这些“隙地”展开了新一轮争夺。楚简王七年(公元前425年),在戴氏取宋发生后楚国应宋悼公的请求,派遣莫敖阳为出兵宋国以维护宋国公室,并在宋、郑之间的黄池、雍丘筑城,“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以定公室,城黄池,城雍丘”④。楚国的行动引发了晋国的激烈反应,当即派兵攻打黄池,迫使楚国退兵,“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围黄池,[之童]迵而归之于楚”⑤。第二年,楚国反击,莫敖阳为出兵攻打晋国,遭到三晋的反击而惨败于楚方城,“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侵晋,拕(夺)宜阳,围赤岸,以复黄池之师。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救赤岸,楚人舍围而还,与晋师战于长城。楚师无功,多弃旃幕,宵遁”①,这就是战国早期的晋楚连堤之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以强蹙”现象的外部因素研究和现实意义[J]. 潘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荀子入秦”:何以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儒者直面法家治理的精神体验与思想评判[J]. 余治平. 孔子研究. 2019(06)
[3]从“汤武革命”话题看儒家天命论的内在矛盾[J]. 杨永康. 兰州学刊. 2019(07)
[4]子产生平、辞令及思想新探——以清华简《子产》《良臣》等为中心[J]. 韩高年. 中原文化研究. 2019(03)
[5]《史记·循吏列传》循吏形象考论——兼论司马迁的“礼治”倾向[J]. 高晓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6]战国时期卫君世系考[J]. 熊贤品. 中国史研究. 2018(04)
[7]战国卫国纪年三考[J]. 刘卓异. 中国史研究. 2018(04)
[8]江南地区战国原始瓷发展与越国的兴衰[J]. 郑建明,林毅. 考古学集刊. 2018(00)
[9]者汈编钟与越国乐制[J]. 张闻捷. 东南文化. 2018(05)
[10]荀子与法家:援法入儒及理念分合——兼论荀子与韩非、李斯之关系[J]. 李峻岭. 理论学刊. 2018(05)
博士论文
[1]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考古学观察[D]. 王震.吉林大学 2017
[2]楚国儒学研究[D]. 卫云亮.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江南地区两周时期墓葬研究[D]. 付琳.吉林大学 2014
[4]上博简所见楚国故事类文献校释与研究[D]. 曹方向.武汉大学 2013
[5]傳抄古文综合研究[D]. 李春桃.吉林大学 2012
[6]简帛文献《五行》篇与思孟学派[D]. 孙希国.吉林大学 2012
[7]西周春秋时期“五等爵称”研究[D]. 魏芃.南开大学 2012
[8]吴越史新探[D]. 张志鹏.河南大学 2012
[9]周代爵制研究[D]. 刘芮方.东北师范大学 2011
[10]《孔子家语》研究[D]. 邓莹.中央民族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荀子和韩非子刑法思想的比较研究[D]. 牧亚可.郑州大学 2019
[2]《左传》子产形象研究[D]. 张方舟.渤海大学 2018
[3]东周王朝庶孽之乱研究[D]. 伍广庆.苏州大学 2018
[4]战国时期兰陵学术中心研究[D]. 刘月秀.山东师范大学 2016
[5]清华简《系年》所涉齐鲁地区古史研究[D]. 马健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宋国历史四论[D]. 陈伟.苏州大学 2016
[7]战国诸子“汤武革命论”比较研究[D]. 赵腾飞.吉林大学 2017
[8]孟荀的义战理论[D]. 唐清威.复旦大学 2014
[9]鲁国卿族盛衰研究[D]. 亓春燕.山东师范大学 2014
[10]清华简《系年》研究[D]. 陈民镇.烟台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92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9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