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4 14:47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通行的《金匮要略》英文全译本有两部,分别是罗希文译本《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和阮继源译本《汉英对照金匮要略》。此外,还有中医英文教材含《金匮要略》部分译文,其中由教育部主持、集全国多位学科专家智慧、由王新华主编的教材《中医临床基础》译本在诸多英文教材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中译本最少的一部,目前涉及《金匮要略》翻译的研究数量很少,而翻译批评研究更少,对译作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进行深入挖掘和讨论,可促进《金匮要略》英译的完善和发展。对于翻译批评的方法,翻译学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其著作《翻译教程》中提出的系统的研究方法,被赞誉为“对综合性全面分析方法最完整的归纳之一”,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分析原作的作者目的和原作的文本功能,分析其文本类型、语言风格和读者特征;2)分析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读者对象;3)选取代表性的内容比较原文与译文;4)从译者的标准和批评者的标准分别评价译文;5)评价译作在译语文化或学科中的作用和地位。以上步骤可以概括为宏观分析和微观...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金匮要略》英译成果概述
第二节 中医典籍英译研究
一、《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英译方法和策略研究
二、《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翻译批评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医术语翻译及研究概况
一、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成果
二、中医术语英译相关研究
三、小结
第四节 翻译与翻译批评
一、翻译
二、翻译批评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理论和标准选择
二、文本选择
三、评价方法与内容
第三章 宏观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金匮要略》文本分析
一、《金匮要略》源流简介
二、《金匮要略》的文本类型
第二节 译者专业背景和译本分析
一、译者相关简介
二、底本选择
三、译本和布局的效果分析
第三节 篇章体例讨论
一、全译本篇章体例布局讨论
二、教材译本的篇章体例布局讨论
第四章 病证名称译名对比分析
一、病证名命名方式
二、术语翻译对比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方剂名称译名对比与讨论
第一节 方剂名称译名对比
一、《金匮要略》方剂名称命名方式
二、方剂名称英译对比分析
第二节 关于方剂翻译方法的讨论
一、方剂音译讨论
二、传统译法不足与二分法的提出
第六章 条文翻译对比分析
一、条文翻译对比
二、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性
三、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方、剂和方剂的英译[J]. 郭添枫,魏赈权,林昌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7)
[2]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金匮要略》衔接机制对比研究[J]. 曲琳琳,张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0)
[3]中西医结合医学家欧明教授[J]. 吴辉,吴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9)
[4]译者主体视角下《伤寒论》英译本研究[J]. 张国利,柴可夫. 浙江中医杂志. 2017(08)
[5]“令胞中略转”寻义[J]. 杨基建. 中医药文化. 2017(04)
[6]《黄帝内经》翻译批评现状研究[J]. 王娜.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7]语言国情学视阈下《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探析[J]. 曲琳琳,张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4)
[8]浅析《伤寒论》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J]. 汪霞,王英.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1)
[9]《伤寒论》方剂名称英译方法探讨[J]. 丁晓洁,董正平,王醊恩. 环球中医药. 2016(11)
[10]从译文可接受性角度探讨《伤寒论》病证名的英译[J]. 白雅雯,麻春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10)
博士论文
[1]中医典籍英译策略的探讨和研究[D]. 江楠.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2]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多文本中《伤寒论》英译探讨[D]. 杨乐.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文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 宋海英.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
[4]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伤寒论》英译的比较研究[D]. 奚飞飞.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5]中医藏象学说基本术语英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 刘宁.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
[6]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D]. 邱玏.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7]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 洪梅.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框架语义学视阈下《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探析[D]. 曲琳琳.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翻译目的论视域下《伤寒论》英译的比较研究[D]. 杜圆圆.天津工业大学 2017
[3]翻译批评理论关照下《内经》三种译本多维度对比研究[D]. 胡艳.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4]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消渴”理论源流及内涵探讨[D]. 刘媛.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5]从纽马克功能理论比较《黄帝内经》的三个英译本[D]. 胡犀利.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6]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灵枢》两英译本中经络及针灸术语的英译[D]. 王晴.西南交通大学 2013
[7]从文本功能角度对《黄帝内经·素问》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申艳星.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
[8]从目的论比较两个版本的《黄帝内经》英译[D]. 伍伊娜.复旦大学 2012
[9]论中医术语英译中中国文化的体现[D]. 任宇鸿.天津理工大学 2012
[10]《伤寒论》方剂的英译研究[D]. 柴卉.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69737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金匮要略》英译成果概述
第二节 中医典籍英译研究
一、《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英译方法和策略研究
二、《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翻译批评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医术语翻译及研究概况
一、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成果
二、中医术语英译相关研究
三、小结
第四节 翻译与翻译批评
一、翻译
二、翻译批评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理论和标准选择
二、文本选择
三、评价方法与内容
第三章 宏观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金匮要略》文本分析
一、《金匮要略》源流简介
二、《金匮要略》的文本类型
第二节 译者专业背景和译本分析
一、译者相关简介
二、底本选择
三、译本和布局的效果分析
第三节 篇章体例讨论
一、全译本篇章体例布局讨论
二、教材译本的篇章体例布局讨论
第四章 病证名称译名对比分析
一、病证名命名方式
二、术语翻译对比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方剂名称译名对比与讨论
第一节 方剂名称译名对比
一、《金匮要略》方剂名称命名方式
二、方剂名称英译对比分析
第二节 关于方剂翻译方法的讨论
一、方剂音译讨论
二、传统译法不足与二分法的提出
第六章 条文翻译对比分析
一、条文翻译对比
二、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性
三、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方、剂和方剂的英译[J]. 郭添枫,魏赈权,林昌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7)
[2]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金匮要略》衔接机制对比研究[J]. 曲琳琳,张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0)
[3]中西医结合医学家欧明教授[J]. 吴辉,吴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9)
[4]译者主体视角下《伤寒论》英译本研究[J]. 张国利,柴可夫. 浙江中医杂志. 2017(08)
[5]“令胞中略转”寻义[J]. 杨基建. 中医药文化. 2017(04)
[6]《黄帝内经》翻译批评现状研究[J]. 王娜.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7]语言国情学视阈下《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探析[J]. 曲琳琳,张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4)
[8]浅析《伤寒论》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J]. 汪霞,王英.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1)
[9]《伤寒论》方剂名称英译方法探讨[J]. 丁晓洁,董正平,王醊恩. 环球中医药. 2016(11)
[10]从译文可接受性角度探讨《伤寒论》病证名的英译[J]. 白雅雯,麻春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10)
博士论文
[1]中医典籍英译策略的探讨和研究[D]. 江楠.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2]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多文本中《伤寒论》英译探讨[D]. 杨乐.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文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 宋海英.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
[4]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伤寒论》英译的比较研究[D]. 奚飞飞.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5]中医藏象学说基本术语英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 刘宁.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
[6]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D]. 邱玏.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7]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 洪梅.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框架语义学视阈下《金匮要略》病证名英译探析[D]. 曲琳琳.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翻译目的论视域下《伤寒论》英译的比较研究[D]. 杜圆圆.天津工业大学 2017
[3]翻译批评理论关照下《内经》三种译本多维度对比研究[D]. 胡艳.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4]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消渴”理论源流及内涵探讨[D]. 刘媛.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5]从纽马克功能理论比较《黄帝内经》的三个英译本[D]. 胡犀利.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6]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灵枢》两英译本中经络及针灸术语的英译[D]. 王晴.西南交通大学 2013
[7]从文本功能角度对《黄帝内经·素问》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申艳星.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
[8]从目的论比较两个版本的《黄帝内经》英译[D]. 伍伊娜.复旦大学 2012
[9]论中医术语英译中中国文化的体现[D]. 任宇鸿.天津理工大学 2012
[10]《伤寒论》方剂的英译研究[D]. 柴卉.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69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6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