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勃佐夫诗歌研究:传统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4-01 21:13
尼古拉·米哈依洛维奇·鲁勃佐夫(1936—1971),二十世纪下半期俄罗斯著名抒情诗人,苏联"悄声细语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本论文以"传统"和"创新"为主要线索,从艺术和精神层面对鲁勃佐夫的诗歌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分析其诗歌创作的文学、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揭示其诗歌创作的个性特征。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三章、结语、参考文献四个组成部分。绪论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综述国内外研究状况,阐明选题理由,并指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梳理和探析对鲁勃佐夫诗歌创作形成重要影响的文学、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十九、二十世纪的俄罗斯诗歌传统,民间口头创作与民间歌谣传统,以及俄罗斯的东正教精神文化传统三种。分析鲁勃佐夫接受各种传统的原因,具体阐述诸类传统因素在鲁勃佐夫诗歌个性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章研究鲁勃佐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诗艺创新以及诗人的诗美追求,分设韵律美创新、意象美创新、风格美创新三节。韵律方面,主要探究鲁勃佐夫在音韵和节奏上的创新个性;意象方面,主要探究鲁勃佐夫在声音和光两种意象层面上的创新个性,并给予"宁静的故乡"意象以充分的关注;风格方面,主要探究鲁勃佐夫创作中"明...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Α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选题理由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鲁勃佐夫诗歌中的传统继承
第一节 鲁勃佐夫对十九、二十世纪的俄罗斯诗歌传统的继承
一、农民诗传统
二、唯美诗传统
三、勃洛克诗歌传统
第二节 鲁勃佐夫对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与民间歌谣传统的继承
一、民间歌谣的韵律、结构和语言
二、民间意象、象征与民族诗学恒量
第三节 鲁勃佐夫对东正教精神文化传统的继承
一、鲁勃佐夫对东正教文化的艺术性借鉴
二、鲁勃佐夫对东正教精神的继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鲁勃佐夫的诗美追求和诗艺创新
第一节 韵律美:多样的音韵复沓与独特的节奏艺术
一、多样的音韵复沓
二、独特的节奏艺术
第二节 意象美:声与光的世界
一、声音的世界
二、光的世界
第三节 风格美:明亮的哀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鲁勃佐夫诗歌中新的精神伦理特征
第一节 从"大我"到"小我"—五六十年代苏联诗坛气象
第二节 个体的书写
一、个体心灵的表达
二、个体的命运与记忆
第三节 个体与集体的融合
一、个体与人民
二、个体与祖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77875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Α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选题理由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鲁勃佐夫诗歌中的传统继承
第一节 鲁勃佐夫对十九、二十世纪的俄罗斯诗歌传统的继承
一、农民诗传统
二、唯美诗传统
三、勃洛克诗歌传统
第二节 鲁勃佐夫对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与民间歌谣传统的继承
一、民间歌谣的韵律、结构和语言
二、民间意象、象征与民族诗学恒量
第三节 鲁勃佐夫对东正教精神文化传统的继承
一、鲁勃佐夫对东正教文化的艺术性借鉴
二、鲁勃佐夫对东正教精神的继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鲁勃佐夫的诗美追求和诗艺创新
第一节 韵律美:多样的音韵复沓与独特的节奏艺术
一、多样的音韵复沓
二、独特的节奏艺术
第二节 意象美:声与光的世界
一、声音的世界
二、光的世界
第三节 风格美:明亮的哀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鲁勃佐夫诗歌中新的精神伦理特征
第一节 从"大我"到"小我"—五六十年代苏联诗坛气象
第二节 个体的书写
一、个体心灵的表达
二、个体的命运与记忆
第三节 个体与集体的融合
一、个体与人民
二、个体与祖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77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7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