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人论

发布时间:2023-12-09 10:36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阶段之一,在此期间,传统的儒家经学式微,文士们的自我意识和理性精神不断强化,他们追求思想解放,精神自由,所以固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体式逐渐被打破,文学创作活动十分活跃。曹魏、蜀汉、孙吴以三足鼎立之势共同建构了当时三国对峙、互动共存的政治和文化格局,在乱世之中绽放的文人其生存状态和理想人格都是极具文学、史学、美学价值的研究对象,下面简要概述本文关于三国文人各个章节的主要论述内容。第一章:三国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首先将本章研究的时段划分为东汉乱世、三国形成、三国鼎立、三分归晋四个阶段。二是三国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为修书、观书、讲学。三是三国文人的地理分布,三国的动乱促成了地理格局的变化,形成了三大文人集团:魏国之曹氏文人集团、蜀国之刘备文人集团、吴国之南方文人集团。四是总结了三国时期文人的三种结局:进入世途、漂泊迁移、不得善终。第二章:汉末的社会环境催生了新的文学思潮,曹操稳定了北方,唯才是举,雅好文学的曹氏父子与邺下文人共同参与创作,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曹操较为壮阔、积极;曹丕风格婉约、清丽;曹植前期骨气翩翩,后期宏肆沉痛。邺下文人诗歌中最突出的是“风”...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当前研究现状
        (一)三国时期历史文献
        (二)三国文学地域性研究
        (三)三国文人及群体研究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三国文学的起始年限
        (二)“文人”的界定
        (三)三国文人划分标准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国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
    一、三国历史的界定
        (一)三国分立时期
        (二)三国形成时期
        (三)三国鼎立时期
        (四)三国对峙走向统一
    二、三国时期文人生活状态表现
        (一)“文人”概念与《文苑传》形成
        (二)三国文人生活状态的主要形态
    三、三国文人的地理分布
        (一)魏国与曹氏集团文人
        (二)蜀国与刘氏集团文人
        (三)吴国与孙氏集团文人
    四、三国时期文人的结局
        (一)进入仕途
        (二)漂泊的生活
        (三)凄惨的命运
第二章 曹氏父子与邺下文人集团
    一、邺下文人集团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动乱的社会环境催生新的文人精神
        (二)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与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
        (三)曹氏集团在政治和文学上的号召力
    二、曹氏父子与邺下文人
        (一)曹氏父子的作品风格
        (二)邺下文人诗歌意象
        (三)曹氏父子及邺下文人集团对建安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诸葛亮的人格与文人理想
    一、诸葛亮简介
    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一)淡泊明志,立德修身
        (二)鞠躬尽瘁,忠心辅政
        (三)任人唯贤,廉洁奉公
        (四)勤政爱民,固本安民
        (五)不可而为,竭尽人谋
    三、诸葛亮文学作品及思想
        (一)《隆中对》之一统思想
        (二)《出师表》之用人之道
        (三)《答法正书》之法治思想
        (四)诸葛亮的文人理想
第四章 竹林七贤与文人风度
    一、竹林七贤考
        (一)知其人——竹林七贤生平简介
        (二)论其世——竹林交游的时代背景及具体情况
    二、七贤风流论
        (一)探其源——竹林七贤的玄学思想
        (二)观其行——竹林七贤的风流之姿
第五章 正始时期文人的精神转向
    一、“正始时期”界说
    二、正始名士的精神追求
        (一)夏侯玄——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二)何晏——比于无所有,故皆有所有
        (三)王弼——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
    三、竹林文士的人格理想
        (一)阮籍——现实超越
        (二)嵇康——心灵超越
第六章 蜀吴亦有文学——南方文人的生活剪影
    一、蜀国文学概述
        (一)蜀国文学的表现
        (二)蜀国文学的特点
        (三)荆州文人群体
    二、吴国文学亦有风采
        (一)江东的开发与东吴的建立
        (二)南方文人与北方文人的融合
        (三)吴国文学的繁荣——以广陵文人群体为例
        (四)吴国文学的特点
第七章 三国文人群体化倾向与地域性分析
    一、三国文人群体化的根源与表现
        (一)三国文人的个体化境遇与群体重塑的内在逻辑
        (二)三国文人群体化的历史表现
    二、三国文人地域与政治文化的双向互动
第八章 三国文人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审美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清”与后世文学的意境营造
        (二)“风骨”与后世文学的苍凉劲健的格调
        (三)“情”性脉脉的低回长吟
    二、后世文学中的三国文人
        (一)后世小说中的三国文人形象:以《三国志演义》为代表
        (二)后世诗歌中的三国文人
        (三)后世戏剧中的三国文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71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71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