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李·芬尼晚期钢琴作品中对称技法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1-27 07:34
罗斯·李·芬尼(Ross lee Finney 1906---1997),作为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美国作曲家之一,创作生涯历经了相对传统到现代再将两者巧妙结合的历程,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风格特质。芬尼先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猎广泛,作有四部交响乐,大量的协奏曲,管弦乐,室内乐,钢琴,声乐曲等。他早期的作品表现出美国本土音乐的特征,1950年左右,芬尼开始学习十二音序列等现代作曲技法,并结合传统音乐中的特点和镜像对称理论,形成了六音音列轴心对称理论,并将这个理论技法运用到他晚期的作品中。论文选取了芬尼在1950年以后创作的几首钢琴作品进行技法分析,以创作时间的先后为依据,充分展现出作曲家对无调性现代音乐的学习、实践、掌握、以及结合传统再创新的一个过程,将十二音序列、轴心理论、对称结构,六音音列轴心对称理论等作曲技法与自己的创作理念相结合的,形成了继承与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依托的关系。本篇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绪论中介绍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以及选题意义和学术价值。正文的第一章对作曲家芬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进行介绍。第二章对芬尼后期作品中常被用到的对称...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芬尼的创作概述
第一节 芬尼的生平综述
第二节 芬尼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及风格
第三节 芬尼的主要作品
第二章 对称技法的理论概述与形态特征
第一节 对称理论的概述
一、对称理论的定义与说明
二、对称理论的四种形式
第二节 与对称轴理论相关的其他理论
一、镜像结构
二、十二音序列与六音音列
第三节 对称结构的形态特征
一、对称结构所包含的形式
二、对称结构与其他作曲技法的融合
第三章 对称技法的初期探索
第一节 晚期钢琴作品在芬尼新技法探索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以1968年创作的32首钢琴游戏套曲中的其中四首为例
一、第十首《双手的重奏》
二、第十三首《镜像模仿》
三、第十四首《走钢丝的人》
四、第二十九首《窗》
第四章 对称技法成熟之后的作品
第一节 以1970创作的24首钢琴小品《创意》中的六首为例
一、对第三首《迷惑》和第四首《威尼斯的船歌》进行比较研究
二、对第九首《寂寞的歌唱》和第十五首《跳舞》进行比较研究
三、对第十九首《假日》和第二十首《双面镜》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节 以1983年和1989年创作的两首六音音列作品为例
一、1983年创作的《叙述性的回顾》
二、1989年创作的《叙述性的争论》
第五章 芬尼的创作思想——理性的技法与感性的理念
第一节 对称理论与技术的形成路径
第二节 感性与理性的兼容并蓄
第三节 在理性中寻求音乐的形象性和可听性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86570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芬尼的创作概述
第一节 芬尼的生平综述
第二节 芬尼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及风格
第三节 芬尼的主要作品
第二章 对称技法的理论概述与形态特征
第一节 对称理论的概述
一、对称理论的定义与说明
二、对称理论的四种形式
第二节 与对称轴理论相关的其他理论
一、镜像结构
二、十二音序列与六音音列
第三节 对称结构的形态特征
一、对称结构所包含的形式
二、对称结构与其他作曲技法的融合
第三章 对称技法的初期探索
第一节 晚期钢琴作品在芬尼新技法探索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以1968年创作的32首钢琴游戏套曲中的其中四首为例
一、第十首《双手的重奏》
二、第十三首《镜像模仿》
三、第十四首《走钢丝的人》
四、第二十九首《窗》
第四章 对称技法成熟之后的作品
第一节 以1970创作的24首钢琴小品《创意》中的六首为例
一、对第三首《迷惑》和第四首《威尼斯的船歌》进行比较研究
二、对第九首《寂寞的歌唱》和第十五首《跳舞》进行比较研究
三、对第十九首《假日》和第二十首《双面镜》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节 以1983年和1989年创作的两首六音音列作品为例
一、1983年创作的《叙述性的回顾》
二、1989年创作的《叙述性的争论》
第五章 芬尼的创作思想——理性的技法与感性的理念
第一节 对称理论与技术的形成路径
第二节 感性与理性的兼容并蓄
第三节 在理性中寻求音乐的形象性和可听性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8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8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