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想
本文关键词: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想 出处:《吉林财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信息 个人隐私 权利保护 自由流通 司法制度 自我保护
【摘要】:信息化科技迅速发展,使得个人信息的交流更加迅速,科技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个人信息被非法的收集、利用、泄露甚至篡改。个人信息除了被公权力利用外,也包含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社会资源。当前社会通过制定法律给予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首要选择,但是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并未形成一个专有法律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本文首先对个人信息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范围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域外国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采取的立法理念、价值取向以及立法模式的选择,之后分析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实并在借鉴域外国家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构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时应当秉持的价值取向、立法理念、基本原则以及模式选择。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是阐述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具体界定“个人信息”的概念及范围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别和联系。第三部分是介绍当前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两种模式,吸取其优点,剔除其糟粕,为我国保护个人信息提供借鉴。第四部分是指出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具体分析如何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主要从个人自我保护、立法、司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更好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信息自由流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exchange more rapid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ives people the convenience, also lead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by illegal collection, use and disclosur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has been tampered with. Even in addition to the use of public power, but also contains the economic value of soci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law to giv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in continental law countries, but in China, due to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reasons, did not form a proper law to protect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firstly defines the concept,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its scope. Analysis on the legislative idea of foreign countries take in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on this basis, value orientation and legislative mode, after the analysis of China's legal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auses Becaus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nd on the basi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experience,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should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when the legislative idea, basic principle and mode choi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demonstrates the basic theor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specific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and scop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privacy.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two pattern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legislative protection, absorb its advantage, discard the dros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The fifth part i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how to improve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system, mainly from the person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elaborates three aspects of justice, in order to better safeguard the securit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筱;《个人信息保护法》应急启动[J];中国牧业通讯;2005年14期
2 吕艳滨;;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3 翟峰;;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意义及主要内涵[J];秘书;2006年05期
4 赵素云;田天;白福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明年启动贸易争端或提前降临[J];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5 南方木;;“个人信息保护”何时列入立法计划?[J];中国信息界;2006年11期
6 吴钢;;论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关系[J];情报科学;2007年01期
7 孙鹏;郭玉梅;王开红;;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J];软件工程师;2007年06期
8 齐爱民;;论个人信息保护基本策略的政府选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陈家兴;;个人信息保护需法律“护航”[J];人民论坛;2007年22期
10 齐爱民;;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经济功能与人权意义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志明;;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自律与监督[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2 潘迪;;日本国民的知情权——以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肖登辉;;行政法视野中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信息公开法的关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汤啸天;芦琦;汤擎;吴玲;;电子商务与个人信息保护[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5 林蔚;;软件技术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冲突解决机制——以微软“黑屏”事件展开[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宣;大连制定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玉光 胡杰 霍志坚 李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陈默;《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启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馨轩;中欧个人信息保护高级研讨会在连召开[N];大连日报;2008年
5 阮喧;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N];大连日报;2008年
6 张俊卿;切实重视个人信息保护[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丘勋锐 黄明健 郝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记者单纯刚;滥用私人信息现象严重 个人信息保护亟须加强[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陈文勇 熊德壮 李娅;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N];成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姜云飞;个人信息保护:为外包安全上保险[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生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姚岳绒;宪法视野中的个人信息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抗抗;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媒体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珍玲;信息公开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D];中南大学;2010年
3 秦洁;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欣欣;论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张苑;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杨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朱峰;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刚;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杨化锋;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D];重庆大学;2013年
10 杨振;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1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37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