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学文化 出处:《东华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宝藏是中华民族向前向上的不竭动力。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源与精髓,许多文化都发源于儒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和一种思想,作为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独立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外的,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许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将这些理念赋予了时代的印记和先进的意义。搭建起这两者之间的桥梁便是创造性转化。创造性转化的概念较早出现于林毓生先生的著作中,在他笔下,创造性转化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分解,找到传统文化的本质元素,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再符号化,再进行重组与创新,绝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中国传统文化诞生于小农经济时代,生发于政治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时期,在绚丽的文化宝库中必然也会存在一些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创造性转化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彻底分拣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与消极成分,将积极元素提炼出来,重组转变为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精神元素,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等方法,解析了创造性转化这一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梳理了各时期领导人提出的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落脚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学文化的内在联系上,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解析以及对儒学文化起源、发展与复兴的阐述,试图剖析出两者间的文化联系,探索创造性转化在其中的运用规律及方式,意图能够将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今时今日的发展中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供我们发现挖掘的积极元素还有很多,时代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将传统文化创造型转化是我们重要的选择。
[Abstract]: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the Chinese nation has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these cultural treasures are the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move forward. Confucian cultural thought is the root and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any cultures are originated from Confucianis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a kind of spirit, an idea and a kind of thought, which are the deepes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 of cultur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by no means independent from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ult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fac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lend man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cepts of China. These ideas are endowed with the imprint of the times and the advanced significance. The bridge between the two i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ppeared earlier in the works of Mr. Lin Yusheng, in his work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is to completely decompos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ind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xtract these elements, re-symbolize, then reorganize and innov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born in the era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and originated in the period whe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evel wa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re must be some dross left over from feudal society in the splendid cultural treasure house. The significance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ment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sorted out thoroughly. Abstract the positive elements and transform them into spiritual element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times,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radiate new vitality and brilliance.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combs the values put forward by leaders in various periods,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ained in these values. Settled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Confucian culture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Confucian cultur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revival of the elaboration. Try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explor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in whic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nd ways. Intention will be able to apply mor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found in the excavation of positive elements there are many,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nourishment of culture. It is our important choice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reative typ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122;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岗;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J];现代哲学;2000年02期
2 王业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3 任继愈;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4 杨永彬;杨永彬:群蜂现象和中国传统文化[J];哲学动态;2000年02期
5 李德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J];东南学术;2000年06期
6 杨士钰;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J];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01期
7 张同乐;论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翟振业;关于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研讨的反思[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刘金陵;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反思[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李百勤,侯学金;关公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J];文物世界;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王雪燕;张绍旭;程国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使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许抗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风雷;;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孟庆q;;新世纪与中国传统文化[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赵春生;;瞿秋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燕良轼;卞军凤;颜志雄;王涛;;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智慧的若干标准[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杜道明;;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9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10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桂钿;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学术月刊》编辑部副总编、编审 夏锦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新的维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九三学社郴州市委专职副主委 曹世香;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N];郴州日报;2010年
4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李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N];咸阳日报;2011年
5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庞井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N];经济日报;2011年
6 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副校长 尹怀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杜发强 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泛”[N];平凉日报;2012年
8 海天出版社编审 秦海;让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赵广俊;“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吸引我的活力”[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曹保明 中国民协副主席 吉林省民协主席;中国传统文化抢救挖掘的又一成果[N];中国艺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任翔;赵芝薰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3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朱春鹰;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吴冠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王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查超;论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徐文璐;关于《世博与中国传统技艺》翻译项目的实践报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7 蔡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渤海大学;2015年
8 刘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D];长江大学;2015年
9 孙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孔小娜;契合与差异: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9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45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