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仰的生成机理
本文选题:信仰 切入点:信仰生成机理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信仰的生成机理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从信仰生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出发,结合信仰生成的内在结构分析,以个体心理维度、社会导向维度为研究视角,对信仰生成机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信仰生成机理的不同维度的解读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意蕴,首先,在理论上,尝试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去回应理论界关于信仰的相关难题。在实践层面,对信仰生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信仰问题在当代的清晰呈现,进而推动当前的信仰教育。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在通过中西信仰文化的综合分析与论证对信仰的生成机理加以分析。本文框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信仰生成的理论基础进行解读,主要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主要是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信仰的内涵、特性、相近概念及类型的辨明分析;第二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信仰生成的理论依据,即三大基本前提:自然前提、社会前提、文化前提。第三节则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之上以三个层次,两对矛盾构建信仰生成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第一章信仰生成的理论基础的基本把握,可知信仰的生成绝不是一个静态的、平行的发展样态,而是横、纵向多维的动态、立体的运动过程。因此,第二章、第三章笔者主要从个体心理维度、社会导向维度对信仰生成的机理进行分析。第二章基于个体心理维度,信仰的生成体现为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信仰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第三章基于社会导向维度,主要展现在阶级社会里信仰的生成体现为个体的文化需要与统治阶级统治思想的融合内化,进而上升到社会群体认同的运动过程。
[Abstract]: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elief problems i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Marx's theory basis from the belief of 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belief formation, based on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social dimension oriented perspective,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faith are studied. The double valu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interpreta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elief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the first, in theory, to the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ponse to problems related theory about beliefs. In practice,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elief is helpful to belief in contemporary clear, thus promoting the belief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Marx based on the analysis to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belie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elief. This framework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carries o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belief formation,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mainly from the basic concept,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ith, similar analysis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justification; section second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Marx doctrine as a guide,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belief formation, namely three the basic premise: natural premise, social conditions, cultural premise. The third par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two to three level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wo pairs of contradiction in constructing belief formation. To grasp the basic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irst chapter by faith, the faith of the generation is not a static, development mode but, parallel to the transverse, longitudinal dynamic multi-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he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social dimension of belief oriented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based on a The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belief formation embodied cognition, emotion, will, faith, faith and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hir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social orientation dimension,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rmation of class society belief embodies the cultural needs of the ruling class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fusion rule of individuals, and then rise to the movement of social group identity.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菲;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理论界;2004年05期
2 刘天才;论信仰教育的模式[J];理论导刊;2005年04期
3 石绍军;欧彦麟;;加强信仰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05期
4 纪军郁;;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S1期
5 ;信仰三维:人性、灵性和德性[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6 张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20期
7 余喜;;试析大学生信仰教育机制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妍妍;;新时代呼吁重塑社会主义信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3期
9 宁德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06期
10 王莉;杨汉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信仰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潘鹏宇;;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探析[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狄奥;;试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3 王玉j;;论理想、信念、信仰在价值观中的地位及其意义[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建宝;;当代青少年的信仰重建——“主流·传统·现代”的完整构筑[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淮安市航道管理处 唐海林;信仰教育是防腐之本[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兰州大学 黎军 李璧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意义及实施[N];光明日报;2012年
3 襄汾县委党校 关秀玲;大学生信仰低谷的原因及其治理[N];山西党校报;2013年
4 纳雍县姑开小学 杨国梅;试论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信仰教育[N];贵州民族报;2013年
5 范f ;学习老党员的政治信仰[N];宁波日报;2014年
6 聂万杰;浅谈信仰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N];平顶山日报;2009年
7 记者 于长洪 舒静;信仰建设要找到“激发”的接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 吴u!;信仰教育重在言传身教[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桂东县委书记 陈湘安;实施“四大工程” 强化信仰教育[N];湖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金春玲 通讯员 童淑娟;浙海院把信仰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全过程[N];舟山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国荣;信仰与制度:道德教育的两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邱钰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桂生;国防生信仰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春颖;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娟;论信仰的生成机理[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廖立新;论加强中师生的信仰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汪勇;论新时期的大学生信仰教育[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军;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宋庆垒;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曾;技术生存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小芳;独立学院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8 张诚;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9 谢辉;新形势下预防宗教在高校渗透的对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郝瑞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冲击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3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70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