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脱烈:一个西海固回汉杂居村落的历史过程与生态地理变迁

发布时间:2020-11-12 22:41
   中国乡村的研究,较早进入学人视野,目前相关研究已蔚为大观,主要集中于村落历史、乡村社会变迁、人口移民等方面。以生态地理和民族格局变迁为研究视角者并不多见,鉴于乡村研究仍有研究余裕,本文通过脱烈——一个西海固村落作为田野点,以小洞大,通过村落社会展现西海固社会,通过村史研究展现西海固区域史。脱烈村,是宁夏海原县一个回汉杂居村落。经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爬梳等细微观察之后,我们发现,这里在元代之前,脱烈村的生产方式以游牧为主,元代之后,为满足军事需求,国家调动人员对西海固地区进行军事屯田,进行开发,脱烈也在屯田范围之内。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军事屯田,脱烈之地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型,形成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民国时期,海原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植被的破坏,加上不合理的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退耕政策实施,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基于学界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厘清脱烈之地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生态地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迁过程,从中理解今天的脱烈村在历史上如何一步步形塑出来的。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绪论是对乡村研究和生态地理变迁研究的总结与分析的学术回顾,同时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第一章是对田野调查点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脱烈的地理环境以及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对比。第二章是着重脱烈的历史记忆论述。主要论述不同时期的军户屯田对脱烈之地的发展和对生态地理的影响,同时,解释脱烈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是对现代化过程中的脱烈村的概述,以名称变化证史,论述脱烈村经历的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第四章是对脱烈的生态地理变迁和人口格局变化的总结和论述。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历史如何在无文字记载的村落实现记忆,同时对田野调查进行反思。
【学位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C912.82
【部分图文】:

县城,商店,村民,政府


从脱烈村去往县城虽然路程不算太远,但村民一般在曹洼乡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如果购买生活用品,就连曹洼乡的市集都不用去,直接在村里的商店就可以买到,而且价钱和在乡政府周边的商店购买价钱并无差别,主要是购买方便,村民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乡上购买。如果办理金融业务就需要去县城办理。以曹洼乡乡政府的所在地为起点,沿着202省道往南走,遇到第一个岔路口往东走,途径曹洼乡等地,再沿着公路往前走一段距离,就会看到一块很大的蓝底白字的牌子,上面写着“脱烈”二字,说明即将到达脱烈村。从县城到脱烈村的路途中,途径有个叫“乱堆子”的地方,那里的公路非常颠簸,笔者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这半截路,令我和司机潘哥、宝力格教授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到了曹洼乡之后,道路一下变得平坦很多,仿佛跟坐了一次过山车一般。从曹洼乡到脱烈村的道路非常平坦,找到脱烈村也丝毫不费力,只要沿着公路走就行了。有一次,杨大叔害怕我找不回住的地方,对我各种讲解该如何走,才能找到地方,我跟队长杨大叔开玩笑说,只要沿着公路走,就一定能找到脱烈,走不丢的,结果把杨大叔逗笑了。图1-2:脱烈村地理区位图及其位置笔者制作

地理,区位,村委会,位置


图1-1:脱烈村入口笔者拍摄脱烈村的大队(村委会)在公路的一侧,建筑布局呈“四合院状”,正对的那栋房子上面挂着铁质的牌子上面写着“脱烈社区”,红底白字,中文下面写着一行英文“Chinese Community”,牌子的左边画着一个中国结。这栋房子的里面有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办公空间,左边的那栋房子里面是住宿的地方,右边有一块空地,还没有修建房屋。国家改造乡村使其封闭性彻底瓦解而融入整体的民族国家建设的总体目标来,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到村委会的建立,乡村成为了国家的一个基层组织。①脱烈村的社会变迁也随之加速。现在的村委会的所在地是在原来村委会的左边重新修建的,旧的村委会的房屋都还保存着,只是有些破旧,新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这里的队长说,旧的村委会主要是举行一些活动,但也不经常举行,笔者在脱烈村调研的时间里,没有看到旧的村委会举行过相关活动,总是将房屋用一把带着铜锈的锁子锁着,似乎这里的村民把这块地方早已忘记。

雪景,南华,山脉,历史故事


随着,经济繁荣、城乡之间的往返变得唾手可得,加速了地区间的人口流动,在若干年后,人们只知道脱烈这个地名,而不知道脱烈村的变迁,更不会知道关于脱烈村的历史故事。将脱烈村的故事讲清楚在这个意义上变得更有意义。第三节 今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丽燕;;生态移民与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扶贫攻坚[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4期

2 张允;赵景波;;1644-1911年宁夏西海固干旱灾害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3 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J];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4 郭卫民;“华北乡村史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小明;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婷婷;宁夏生态移民居住文化变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妥福霞;西海固生态移民环境保护政策及相关法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1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881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