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18 15:32
批判人的异化、对人异化的扬弃和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一生矢志不渝的理论追求。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异化理论已然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认真分析了早期西方世界的人道主义,结合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悲惨生存状况,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之后从而形成了异化理论的思想萌芽。随后,马克思又受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异化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等西方早期异化理论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异化理论不同于这些西方早期的异化思想,它不是一个以某种先验的绝对主体的自我运动为考察对象的异化理论,而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的出发点,把现实社会中的人作为理论的研究对象,将异化的生成和扬弃过程看成是一个辩证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马克思认为人是身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现实的人,人的一切社会历史活动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活动,而不是独立的抽象的对象化活动,所以追溯人的异化的根源要到人的社会历史关系中去找寻。异化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无法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中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需求,社会关系从原本的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变成了一种枷锁、甚至是异己的力量。因此,消除异化就需要通过改变与人自主发展不相适应的社会...
【文章来源】: 张凌桥 安庆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霍布斯的异化思想
(二)卢梭的异化思想
(三)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异化
(四)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历程与思想内容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历程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萌芽期的异化理论
(二)马克思中期的异化理论
(三)马克思后期的异化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影响下的当代西方经典异化理论
(一)卢卡奇提出的“物化”论
(二)弗洛姆提出的“人性异化”论
(三)马尔库塞提出的“单向度”论
(四)列斐伏尔提出的“全面异化”论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当今社会异化现象存在的主要领域
(二)当今社会中扬弃异化的具体途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享乐主义与劳动创造主义之辨——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本的考察[J]. 袁吉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2]马克思“资本和劳动”辩证观及其方法论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 张兴国,袁玥.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6)
[3]“阐释何以可能”的历史唯物主义追问[J]. 陈立新. 哲学研究. 2019(11)
[4]《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钟文静,李猛. 江西社会科学. 2019(11)
[5]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及其扬弃——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一个解读[J]. 贺善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6]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J]. 欧阳英. 世界哲学. 2019(02)
[7]马克思论所有权的自由本质和自我异化[J]. 萧诗美,肖超.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2)
[8]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J]. 王思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8(04)
[9]论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J]. 韩立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10]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本体论构建[J]. 项洋. 求索. 2015(03)
本文编号:2924234
【文章来源】: 张凌桥 安庆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霍布斯的异化思想
(二)卢梭的异化思想
(三)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异化
(四)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历程与思想内容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历程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萌芽期的异化理论
(二)马克思中期的异化理论
(三)马克思后期的异化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影响下的当代西方经典异化理论
(一)卢卡奇提出的“物化”论
(二)弗洛姆提出的“人性异化”论
(三)马尔库塞提出的“单向度”论
(四)列斐伏尔提出的“全面异化”论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当今社会异化现象存在的主要领域
(二)当今社会中扬弃异化的具体途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享乐主义与劳动创造主义之辨——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本的考察[J]. 袁吉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2]马克思“资本和劳动”辩证观及其方法论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 张兴国,袁玥.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6)
[3]“阐释何以可能”的历史唯物主义追问[J]. 陈立新. 哲学研究. 2019(11)
[4]《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能力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钟文静,李猛. 江西社会科学. 2019(11)
[5]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及其扬弃——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一个解读[J]. 贺善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6]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J]. 欧阳英. 世界哲学. 2019(02)
[7]马克思论所有权的自由本质和自我异化[J]. 萧诗美,肖超.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2)
[8]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J]. 王思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8(04)
[9]论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J]. 韩立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10]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本体论构建[J]. 项洋. 求索. 2015(03)
本文编号:2924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2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