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
发布时间:2020-12-30 02:05
企业慈善捐赠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慈善捐赠也是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其决策的制定受到高管尤其是CEO和董事长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政府官员或高校教师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担任CEO或董事长职务或者创业经商,其中有部分人员是现在或曾经在高校担任教师、科研机构担任职务或者协会从事研究的有学术经历的人,这形成了我国的“文人下海”现象。这些有学术经历的人员进入企业担任CEO和董事长相较于无学术经历的CEO和董事长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何影响,特别是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不同产权性质、有无政治关联以及地区间不同的制度环境如何影响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现有文献很少有人研究。而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鉴于此,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数据,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三个主要理论,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借助Stata计量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内生性...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
1.2.2 高管背景特征的研究
1.2.3 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
1.2.4 高管学术经历的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高层梯队理论
2.1.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1.3 计划行为理论
2.2 研究假设
2.2.1 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
2.2.2 产权性质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影响
2.2.3 政治关联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影响
2.2.4 制度环境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影响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3.2 变量选取及说明
3.3 模型设定
4 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样本分布
4.1.2 描述性统计
4.1.3 组间均值差异检验
4.2 相关性检验
4.3 回归结果分析
4.4 内生性检验
4.4.1 Heckman两阶段法
4.4.2 PSM方法
4.5 影响机制
4.5.1 产权性质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4.5.2 政治关联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4.5.3 制度环境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5 稳健性检验
5.1 替换被解释变量
5.2 替换解释变量
5.3 删除2008 年样本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46762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
1.2.2 高管背景特征的研究
1.2.3 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
1.2.4 高管学术经历的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高层梯队理论
2.1.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1.3 计划行为理论
2.2 研究假设
2.2.1 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
2.2.2 产权性质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影响
2.2.3 政治关联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影响
2.2.4 制度环境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影响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3.2 变量选取及说明
3.3 模型设定
4 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样本分布
4.1.2 描述性统计
4.1.3 组间均值差异检验
4.2 相关性检验
4.3 回归结果分析
4.4 内生性检验
4.4.1 Heckman两阶段法
4.4.2 PSM方法
4.5 影响机制
4.5.1 产权性质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4.5.2 政治关联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4.5.3 制度环境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5 稳健性检验
5.1 替换被解释变量
5.2 替换解释变量
5.3 删除2008 年样本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46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4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