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力学概念间的关联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15:27
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突飞猛进,科学教育日益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概念作为知识的基本单元,概念教学在科学教育中就是关键的一步。物理概念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概念教学又作为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体系,物理概念教学以何种方式展开就成为了关键。研究发现,小学科学概念属于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是可以合理地用在教学中的,全文旨在找出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概念间的关联,并在具体的教学中利用此关联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法对有关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以下简称初小)概念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随后以初中和小学教材中的力学概念为例,应用数学方法,探究初小概念的特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最后充分利用科学概念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影响设计教学,并通过具体实践得出结论。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初小教材中概念有什么样的特点,不同版本教材概念的形成方式有何不同。(2)初小教材中概念的提出过程、形成基础有什么关系。(3)初小教材中概念的相似情况。(4)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引入科学概念是否有效,学生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变化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定性分析初小教...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发文量年度趋势图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但是,从图1.3可见,有关初小概念研究的文章很少。这些文章研究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基于前概念的概念转变策略研究[1][2],二是基于学习进阶的概念教学研究[3][4][5],具体如表1.1所示。《学生科学概念学习进程研究》[3]中首先分析了学习进程理论,然后对小学和初中概念教学进行了实际的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现有的教学和实际的概念之间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篇文章侧重点是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上升的高度,以及如何合理的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即小学到初中的概念学习进程的研究。本文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编制前后测试卷很好的说明了研究的严谨性,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1]李萍.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转变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9.[2]高耶琴.基于学生小学科学前概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以力学相关知识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57-158.[3]李琴.学生科学概念学习进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6.[4]金毅.关注学生认知发展重视教学关联与差异——以小学初中“物体沉与副科学概念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5):37-39+92.[5]张玉峰.基于学习进阶的科学概念教学内容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1):99-105.图1.3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概念-各类型学术发展趋势曲线图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4初探基于初小概念间的关联设计初中物理概念教学4.1教学实践前的调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学情,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其中科学概念作为学生前概念中的一部分,也是教师需要了解的;教师所设计的案例对学生要有针对性,所选择的学生应该是没有学过初中物理概念,学生所接受的科学教材是同一个版本的。论文选取的是力学部分概念进行研究,力学知识又是初二下期需要掌握的,此次问卷调查选择在初二上期进行,以代课中学的初二年级3个班共151名学生为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1份,收回145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教学实施是在初二下学期进行的。由于补课趋势的发展,笔者选择了初二上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排除一些学生提前预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所选学生在初一也没有接受衔接课程。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在附录6中呈现。以下是以摩擦力和杠杆为例,调查学生经过小学科学之后这两节概念的掌握情况。4.1.1摩擦力(1)摩擦力概念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粗糙表面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它一定是阻力C、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图4.1所示,正确答案C选项选择的最少,而选择B选项的人数占了绝大部分,原因是科学概念里面强调了阻碍物体的运动,而D选项是学生通过对概念描述理解之后容易犯错的部分,可以看到也是有26%的学生选择了此选项,可见这是科学概念的负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注学生认知发展 重视教学关联与差异——以小学初中“物体沉与浮”科学概念为例[J]. 金毅. 湖南中学物理. 2019(05)
[2]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加权K近邻室内定位算法[J]. 黄运稳,陈光,叶建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9(02)
[3]基于学习进阶的科学概念教学内容整合[J]. 张玉峰.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1)
[4]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发展[J]. 曾云泽. 数字通信世界. 2018(10)
[5]一种基于概念向量空间的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J]. 李琳,李辉.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8(05)
[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我国新课程改革[J]. 高凡.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2)
[7]基于学生小学科学前概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以力学相关知识为例[J]. 高耶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
[8]基于相似性科学的高中物理教学分析[J]. 苏栋. 才智. 2014(29)
[9]中学化学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的实践[J]. 吴良根. 西藏教育. 2011(07)
[10]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高迎浩. 文教资料. 2008(11)
硕士论文
[1]基于建构主义的力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 万吉.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D]. 陈林.青岛大学 2018
[3]小学科学课程对初中物理前概念的影响研究[D]. 李云.聊城大学 2017
[4]学生科学概念学习进程研究[D]. 李琴.西南大学 2016
[5]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转变策略研究[D]. 李萍.苏州大学 2015
[6]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转变策略及应用的研究[D]. 张娜.延边大学 2014
[7]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 吴波.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47875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发文量年度趋势图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但是,从图1.3可见,有关初小概念研究的文章很少。这些文章研究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基于前概念的概念转变策略研究[1][2],二是基于学习进阶的概念教学研究[3][4][5],具体如表1.1所示。《学生科学概念学习进程研究》[3]中首先分析了学习进程理论,然后对小学和初中概念教学进行了实际的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现有的教学和实际的概念之间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篇文章侧重点是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上升的高度,以及如何合理的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即小学到初中的概念学习进程的研究。本文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编制前后测试卷很好的说明了研究的严谨性,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1]李萍.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转变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9.[2]高耶琴.基于学生小学科学前概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以力学相关知识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57-158.[3]李琴.学生科学概念学习进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6.[4]金毅.关注学生认知发展重视教学关联与差异——以小学初中“物体沉与副科学概念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5):37-39+92.[5]张玉峰.基于学习进阶的科学概念教学内容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1):99-105.图1.3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概念-各类型学术发展趋势曲线图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4初探基于初小概念间的关联设计初中物理概念教学4.1教学实践前的调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学情,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其中科学概念作为学生前概念中的一部分,也是教师需要了解的;教师所设计的案例对学生要有针对性,所选择的学生应该是没有学过初中物理概念,学生所接受的科学教材是同一个版本的。论文选取的是力学部分概念进行研究,力学知识又是初二下期需要掌握的,此次问卷调查选择在初二上期进行,以代课中学的初二年级3个班共151名学生为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1份,收回145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教学实施是在初二下学期进行的。由于补课趋势的发展,笔者选择了初二上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排除一些学生提前预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所选学生在初一也没有接受衔接课程。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在附录6中呈现。以下是以摩擦力和杠杆为例,调查学生经过小学科学之后这两节概念的掌握情况。4.1.1摩擦力(1)摩擦力概念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粗糙表面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它一定是阻力C、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图4.1所示,正确答案C选项选择的最少,而选择B选项的人数占了绝大部分,原因是科学概念里面强调了阻碍物体的运动,而D选项是学生通过对概念描述理解之后容易犯错的部分,可以看到也是有26%的学生选择了此选项,可见这是科学概念的负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注学生认知发展 重视教学关联与差异——以小学初中“物体沉与浮”科学概念为例[J]. 金毅. 湖南中学物理. 2019(05)
[2]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加权K近邻室内定位算法[J]. 黄运稳,陈光,叶建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9(02)
[3]基于学习进阶的科学概念教学内容整合[J]. 张玉峰.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1)
[4]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发展[J]. 曾云泽. 数字通信世界. 2018(10)
[5]一种基于概念向量空间的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J]. 李琳,李辉.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8(05)
[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我国新课程改革[J]. 高凡.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2)
[7]基于学生小学科学前概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以力学相关知识为例[J]. 高耶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
[8]基于相似性科学的高中物理教学分析[J]. 苏栋. 才智. 2014(29)
[9]中学化学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的实践[J]. 吴良根. 西藏教育. 2011(07)
[10]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高迎浩. 文教资料. 2008(11)
硕士论文
[1]基于建构主义的力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 万吉.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D]. 陈林.青岛大学 2018
[3]小学科学课程对初中物理前概念的影响研究[D]. 李云.聊城大学 2017
[4]学生科学概念学习进程研究[D]. 李琴.西南大学 2016
[5]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转变策略研究[D]. 李萍.苏州大学 2015
[6]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转变策略及应用的研究[D]. 张娜.延边大学 2014
[7]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 吴波.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47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4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