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05:00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立法确认,旨在从实体和程序上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并接受处罚,从而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节约诉讼资源。通过对刑事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应对司法资源有限和犯罪率较高之间的矛盾。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制度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证明标准等方面,对于侦查阶段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对侦查阶段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成熟做法,结合我国侦查阶段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问题,完善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用,以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进和价值的发挥。本文主要包括了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主要内容包括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与创新以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于侦查阶段运用的价值意义。第二部分是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解析。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用研究


-2019年主题词为“刑事+认罪”文献[1]

主题词,制度,文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过于简单。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的开始阶段,侦查阶段所收集证据材料的质和量决定了刑事案件的办理水平。侦查阶段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切实可行的依据,需要立法以及司法部门对法律进行细化和解释。在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在对我国刑事法律和试点规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侦查阶段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问题。1.2研究现状及综述笔者以“刑事”和“认罪”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检索结果共计2169篇。如图1所示,2015年作为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2015年之前存在对刑事案件认罪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但是关注度不足。2015年是“分水岭”,发文量呈陡坡式上升。图12010-2019年主题词为“刑事+认罪”文献[1]笔者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检索,共计1626篇。如图2所示。图22010-2019年主题词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文献[2][1]截至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输入“刑事”并且“认罪”作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得出的文献数量共计2169篇。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2]截至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输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得出的文献数量共计1626篇。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

主题词,制度,文献,刑事政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笔者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检索,共计341条。如图3所示。图32010-2019年主题词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文献[1]总的来看,通过对文献梳理和数据统计分析,以建国以来立法和司法部门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确立时间节点,学界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低沉期,从新中国建立到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新中国建立之初,反革命问题严重。为了镇压反革命分子,捍卫新政权,国家提出“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2]之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而确立。[3]这一时期国内鲜有人研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法律也没有专门的规定,而是抽象地体现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笔者认为,宽严相济是抽象原则,认罪认罚从宽是具体制度,只有将后者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贯彻运用,方能适应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第二阶段是平稳期,这一阶段是从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至2003年“两高一部”颁布“两个意见”之前。[4]国内对于简易程序的研究开始增多,“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概念逐渐被学术界和实务界所接受。刘楠在其硕士论文《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研究》中从“两个意见”入手,主要从普通程序简易审的理论分析、具体内容、利弊分析以及改进方向几个方面阐述对程序的看法。[1]王微在《被告人认罪[1]截至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输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作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得出的文献数量共计341篇。检索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2]马克昌.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J].中国法学,2007(04):117-122.[3]时延安,薛双喜.中国刑事政策专题整理[M].北京


本文编号:2958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58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