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公共服务质量如何影响政府角色认知? ——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28 22:22
政府职能重塑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目标和内容。了解社会公众对政府角色的真实期待,把握社会公众对政府角色认知的偏好差异,有利于完善政府变革的方向并精准开展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分剧烈的社会分层,其后果是形成了社会经济地位和资源禀赋的群体间显著差异。社会经济地位是反映不同阶层间利益立场和认知资源分异的指标,通过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职业因素体现。已有研究尚未充分解释社会分层视角下,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对公众的政府角色认知偏好差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也较少阐明政府治理绩效表现与政府角色认知之间的关联作用。因此,研究新的社会经济地位条件组合、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对于社会公众的政府角色认知偏好差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创新地形成社会经济地位、公共服务质量与政府角色认知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中国区域经济数据(CRED)和各省民政统计年鉴数据,对此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对政府角色的总体性期待,偏向于有限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2)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会导致公众的政府角色认知分异。其中...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可能的创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国内外政府角色认知的理论基础
2.1.1 西方政府角色建构的理论演变
2.1.2 我国政府角色建构研究的演进
2.2 政府角色认知的辨识标准与影响因素
2.2.1 辨识与认知政府角色的标准
2.2.2 影响政府角色认知的因素
2.3 分析框架:政府角色认知差异机理
2.3.1 基于社会分层的认知分异效应
2.3.2 基于治理绩效的认知惰性与服从惯性
2.3.3 问题分析的基本逻辑框架
2.4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2.4.1 社会经济地位对政府角色认知的影响
2.4.2 公共服务质量对政府角色认知的双重影响
2.4.3 主要控制变量
3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3.1 核心变量的测量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回归分析
3.4 政府角色认知:因素与机制
3.4.1 有限政府的理论与现实限度
3.4.2 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政府角色认知?
3.4.3 公共服务质量的直接影响及调节作用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4.1.1 公众对政府角色有限性的认知期待
4.1.2 社会经济地位与政府角色认知差异
4.1.3 公共服务质量与政府角色认知差异
4.2 政策建议
4.2.1 持续推进有限政府建设目标,厘清职能边界
4.2.2 重视社会变迁导致的政治风险,缓解阶层矛盾
4.2.3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治理绩效,增强权力认同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之处
5.2 未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样态与趋向——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验分析[J]. 蒋硕亮,徐龙顺. 江汉论坛. 2019(10)
[2]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关心与城镇居民绿色消费[J]. 王毅杰,余庆洋,王刘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J]. 翁列恩,陶铸钧. 理论探讨. 2019(03)
[4]从转变政府职能到绩效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文本的分析[J]. 孙涛,张怡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5]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自信的中介作用[J]. 楚丙华,毕重增,刘向萌,周迎楠. 心理研究. 2018(04)
[6]中美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与政策互动[J]. 陈慈航,孔令杰. 东南亚研究. 2018(03)
[7]分歧与共识:邻避冲突主体的认知差异及转化[J]. 鲁先锋. 领导科学. 2018(11)
[8]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前教育与青少年的认知-非认知能力[J]. 王慧敏,吴愈晓,黄超. 青年研究. 2017(06)
[9]政府职能的三次转变:以权力为中心的改革回归[J]. 竺乾威.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10]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针对微博活跃用户问卷调查分析[J]. 张鹏翼,贺易之,周妍,虞鑫. 图书情报工作. 2017(16)
本文编号:305654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可能的创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国内外政府角色认知的理论基础
2.1.1 西方政府角色建构的理论演变
2.1.2 我国政府角色建构研究的演进
2.2 政府角色认知的辨识标准与影响因素
2.2.1 辨识与认知政府角色的标准
2.2.2 影响政府角色认知的因素
2.3 分析框架:政府角色认知差异机理
2.3.1 基于社会分层的认知分异效应
2.3.2 基于治理绩效的认知惰性与服从惯性
2.3.3 问题分析的基本逻辑框架
2.4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2.4.1 社会经济地位对政府角色认知的影响
2.4.2 公共服务质量对政府角色认知的双重影响
2.4.3 主要控制变量
3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3.1 核心变量的测量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回归分析
3.4 政府角色认知:因素与机制
3.4.1 有限政府的理论与现实限度
3.4.2 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政府角色认知?
3.4.3 公共服务质量的直接影响及调节作用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4.1.1 公众对政府角色有限性的认知期待
4.1.2 社会经济地位与政府角色认知差异
4.1.3 公共服务质量与政府角色认知差异
4.2 政策建议
4.2.1 持续推进有限政府建设目标,厘清职能边界
4.2.2 重视社会变迁导致的政治风险,缓解阶层矛盾
4.2.3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治理绩效,增强权力认同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之处
5.2 未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样态与趋向——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验分析[J]. 蒋硕亮,徐龙顺. 江汉论坛. 2019(10)
[2]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关心与城镇居民绿色消费[J]. 王毅杰,余庆洋,王刘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J]. 翁列恩,陶铸钧. 理论探讨. 2019(03)
[4]从转变政府职能到绩效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文本的分析[J]. 孙涛,张怡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5]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自信的中介作用[J]. 楚丙华,毕重增,刘向萌,周迎楠. 心理研究. 2018(04)
[6]中美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与政策互动[J]. 陈慈航,孔令杰. 东南亚研究. 2018(03)
[7]分歧与共识:邻避冲突主体的认知差异及转化[J]. 鲁先锋. 领导科学. 2018(11)
[8]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前教育与青少年的认知-非认知能力[J]. 王慧敏,吴愈晓,黄超. 青年研究. 2017(06)
[9]政府职能的三次转变:以权力为中心的改革回归[J]. 竺乾威.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10]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针对微博活跃用户问卷调查分析[J]. 张鹏翼,贺易之,周妍,虞鑫. 图书情报工作. 2017(16)
本文编号:3056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05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