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诽谤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违法阻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03:00
  对诽谤行为进行刑事规制具有双重的价值与功能,它负责平衡言论自由和名誉权这两种利益,一方面是保护公民名誉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为了限制言论自由权的过度行使。这种平衡集中体现在诽谤国家工作人员上。由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公民发表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公共言论“因言获罪”现象,原因在于我国在诽谤行为犯罪化问题上存在扩张。在诽谤罪立法方面存在行为对象未作区分、兜底条款规定不明、刑事诽谤与名誉侵权界限不清、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在司法方面,司法适用恣意、司法解释扩张、司法机关办案不独立等问题也频出。这些都使得天平向国家工作人员名誉权方向倾倒,只有充分保障公民发表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共言论不会受到刑事规范的处罚,公民才可以自由地讨论国家事务,直率地发表对公权力机关的各种见解,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民主社会的本质。因此,对于诽谤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在入罪时必须要进行适当地限缩,以保证公民权免受公权力的侵犯和威胁。此外,国家工作人员名誉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基本的人格权,更被赋予的公共秩序的意义,它具有双重属性;而言论自由并不仅仅只表现为个人利益,更是公共利益的体现,言论自由也具有双重价值。诽谤国家工作人员在违法...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诽谤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违法阻却研究


国家工作人员名誉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属性与价值??公共属性广一-一公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宪法学言论自由观的再阐释——与徐会平先生商榷[J]. 孟凡壮.  政治与法律. 2018(02)
[2]论基本权利竞合[J]. 柳建龙.  法学家. 2018(01)
[3]言论的两种类型及其边界[J]. 姜峰.  清华法学. 2016(01)
[4]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J]. 张明楷.  清华法学. 2016(01)
[5]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视[J]. 孙煜华.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4)
[6]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探究[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5(03)
[7]目的犯共犯教义学原理的再建构[J]. 周啸天.  清华法学. 2014(03)
[8]司法如何获得独立——法官行为与集体行动的困境[J]. 王建勋.  学术界. 2013(12)
[9]论我国现行宪法第41条的两个基本问题[J]. 何生根.  西部法学评论. 2013(03)
[10]意涵与保护:美国言论自由的考察与分析——从煽动性诽谤谈起[J]. 徐会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博士论文
[1]公职人员人权克减问题研究[D]. 郑刚.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6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246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