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金融的法律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02:33
非正规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却饱受争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非正规金融风险系数较高,同时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加以规制,使得非正规金融很容易受到相关主体的操控。在我国非正规金融由来已久,早期社会的典当行、地下钱庄等都是非正规金融的最初的表现形式。非正规金融为人们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当今社会,民间借贷、农村合作基金会以及私募资金等形式的非正规金融,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强市场资金流动性以及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对非正规金融与非法金融的界限尚不明晰并且没有相应配套的法律规定加以规制,同时对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缺乏权利保障机制,成为阻碍非金融机构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造成这样的后果不仅是因为我国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的情况以及非正规金融先天性的缺陷,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法律制度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虽然金融法的初衷是稳定和效率,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也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但实践中总是以牺牲一定的效率来换取稳定,从而也就加剧了非正规金融的法律风险。通过比较美国、日本及印度等国家的非正规金融发展状...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非正规金融的概述
2.1 非正规金融的概念和界定
2.2 非正规金融的特点
2.2.1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2.2.2 自发性和自主性
2.2.3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3 非正规金融的表现形式
2.3.1 民间借贷
2.3.2 农村合作基金会
2.3.3 地下钱庄
2.3.4 私募基金
3 非正规金融的法律风险表现及其成因
3.1 非正规金融的法律风险分析
3.1.1 立法价值取向的偏差
3.1.2 合法地位缺失
3.1.3 法律监管缺位
3.2 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成因
3.2.1 非正规金融主体自身的局限性
3.2.2 金融抑制的影响
3.2.3 法律不完备的影响
4 国外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及启示
4.1 美国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
4.2 日本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
4.3 印度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
4.4 总结国外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启示
5 应对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5.1 应对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必要性
5.1.1 有利于促进法治进步和实现社会正义
5.1.2 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交易自由
5.1.3 有利于保护公民财产
5.2 应对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路径选择
5.2.1 准确把握金融立法价值
5.2.2 赋予市场主体合法地位
5.2.3 改进金融监管方式
5.2.4 建立非正规金融行业协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 Conceptual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tegration[J]. Giuseppe Forino,Jason von Meding,Graham J.Brew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5 (04)
[2]Youth Participation at the Third UN 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J]. Lydia Cumiskey,Tam Hoang,Sachi Suzuki,Claire Pettigrew,Moa M.Herrg?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5 (02)
[3]浅谈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J]. 张建.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7)
[4]我国非正规金融监管方式研究[J]. 韩克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5]非正规金融市场:反应性还是自主性?——基于温州民间利率的经验研究[J]. 姚耀军. 财经研究. 2009(04)
[6]民间借贷法律问题探析[J]. 吴国培,翁剑华,耿直. 福建金融. 2009(02)
[7]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J]. 张立先.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1)
[8]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J]. 张燕,邹维. 南方金融. 2009(01)
[9]基于新型文化产业视角的直接融资模式研究[J]. 李培元,魏亚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S2)
[10]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J]. 高晋康. 中国法学. 2008(04)
本文编号:3320822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非正规金融的概述
2.1 非正规金融的概念和界定
2.2 非正规金融的特点
2.2.1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2.2.2 自发性和自主性
2.2.3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3 非正规金融的表现形式
2.3.1 民间借贷
2.3.2 农村合作基金会
2.3.3 地下钱庄
2.3.4 私募基金
3 非正规金融的法律风险表现及其成因
3.1 非正规金融的法律风险分析
3.1.1 立法价值取向的偏差
3.1.2 合法地位缺失
3.1.3 法律监管缺位
3.2 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成因
3.2.1 非正规金融主体自身的局限性
3.2.2 金融抑制的影响
3.2.3 法律不完备的影响
4 国外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及启示
4.1 美国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
4.2 日本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
4.3 印度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
4.4 总结国外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启示
5 应对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5.1 应对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必要性
5.1.1 有利于促进法治进步和实现社会正义
5.1.2 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交易自由
5.1.3 有利于保护公民财产
5.2 应对非正规金融法律风险的路径选择
5.2.1 准确把握金融立法价值
5.2.2 赋予市场主体合法地位
5.2.3 改进金融监管方式
5.2.4 建立非正规金融行业协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 Conceptual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tegration[J]. Giuseppe Forino,Jason von Meding,Graham J.Brew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5 (04)
[2]Youth Participation at the Third UN 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J]. Lydia Cumiskey,Tam Hoang,Sachi Suzuki,Claire Pettigrew,Moa M.Herrg?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5 (02)
[3]浅谈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J]. 张建.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7)
[4]我国非正规金融监管方式研究[J]. 韩克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5]非正规金融市场:反应性还是自主性?——基于温州民间利率的经验研究[J]. 姚耀军. 财经研究. 2009(04)
[6]民间借贷法律问题探析[J]. 吴国培,翁剑华,耿直. 福建金融. 2009(02)
[7]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J]. 张立先.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1)
[8]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J]. 张燕,邹维. 南方金融. 2009(01)
[9]基于新型文化产业视角的直接融资模式研究[J]. 李培元,魏亚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S2)
[10]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J]. 高晋康. 中国法学. 2008(04)
本文编号:3320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32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