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17: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机器人这一新兴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随之而来的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成立工作组,在听取各委员会意见后,通过了《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欧盟现行法律在数据与隐私保护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于无须人类干预即可自行处理数据的应用程序设备或数据库的侵权行为并未予以规定,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则》在现行欧盟法律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统一欧洲机构、分类和注册制度新举措,以弥补现行法律的漏洞,为欧盟的数据与隐私保护增砖添瓦。欧盟现行产品责任制度规定无法跟上机器人的发展脚步,《欧盟理事会关于缺陷产品责任指令》中的抗辩事由会让自主机器人的有关责任人免于承担赔偿责任亟待完善,因此《规则》提出了新的观念,将责任主体划分为两类,人类代理人和电子人,为了应对能够独立于人类进行思考和行事的自主机器人的出现。在责任的承担方式上,提出了强制保险制度与设立赔偿基金相结合的理念。放眼于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有关法律法规却十分匮乏。可以参考《规则》的有关内容,在我国建立...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欧盟机器人领域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欧洲议会的行动及各委员会的意见
        一、欧洲议会的行动
        二、各委员会的意见
第二章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中的数据与隐私保护规定
    第一节 欧盟现行数据与隐私保护规定的主要内容及不足之处
        一、欧盟现行数据与隐私保护规定的主要内容
        二、欧盟现行数据与隐私保护规定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中的新举措
        一、建立统一欧洲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机构
        二、分类和注册制度
第三章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中的责任制度
    第一节 欧盟现行产品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不足之处
        一、欧盟现行产品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欧盟现行产品责任制度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中新的责任主体
        一、人类代理人
        二、电子人
    第三节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中新的责任承担方式
        一、机器人强制保险制度
        二、设立赔偿基金
第四章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机器人发展与立法现状
        一、我国机器人发展现状
        二、我国机器人立法现状
    第二节 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统一机器人立法
        二、构建严格责任制度
        三、实施机器人强制保险和赔偿基金措施
    第三节 对我国机器人立法的建议
        一、建立监管机构
        二、完善责任制度
        三、注重隐私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人工智能立法的科学性探析[J]. 金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2]论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J]. 刘小璇,张虎.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9)
[3]民法典时代司法解释的重新定位——以隐私权的规范为例证[J]. 姚辉,焦清扬.  现代法学. 2018(05)
[4]人工类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兼论智能机器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J]. 杨立新.  求是学刊. 2018(04)
[5]“人工智能+法律”发展的两个面向[J]. 张清,张蓉.  求是学刊. 2018(04)
[6]AI治理:人工智能时代的秩序困境与治理原则[J]. 庞金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10)
[7]人工智能对公司法的影响:挑战与应对[J]. 林少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3)
[8]“电子人”法律主体论[J]. 郭少飞.  东方法学. 2018(03)
[9]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权利及其风险规制[J]. 张玉洁.  东方法学. 2017(06)
[10]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J]. 袁曾.  东方法学. 2017(05)

博士论文
[1]欧盟保险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研究[D]. 曹美阳.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机器人致害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 胡玥.河北大学 2017
[2]欧洲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缺陷认定规则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关添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0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40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