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1-09-22 04:37
我国《行政复议法》中所规定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当今社会的运行过程中遭遇诸多困境,根本原因是在制定该法时过度追求行政性与内部监督性,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平衡,最终导致复议机构缺乏自身独立性而失去了公信力。为了打破这一困境,2008年原国务院法制办印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在部分省、直辖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在北京、黑龙江等8个省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以进行偏向司法化的改革。改革初期有少数代表性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哈尔滨模式”中的议决制度与吸纳外部委员的探索。但在后续实践中弊端逐渐显露,复议委员会欠缺独立性、复议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审理方式不科学等,导致行政复议并没有实质性解决争议以达到为行政诉讼分流的目的,综合其原因是由于行政复议制度性质与功能定位有偏差。应考虑保留复议委员会演进中的优点,并针对上述弊端,以提高独立性与准司法性为出发点,来增强复议委员会的公正性与公信力,应通过修改《行政复议法》重新构建出一个以解决行政纠纷为主导功能且独立性强、办案人员高效专业、公正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并增加“调解”、“回避”等制度以使其发挥作用。通过重构行政复议委员会可以使行...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设立与发展
2.1 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原因
2.1.1 原复议机构多为内部机构
2.1.2 复议机构过于分散
2.1.3 破除复议工作人员匮乏的考量
2.2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依据
2.3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的类型
2.3.1 完全集中型
2.3.2 相对集中型
2.3.3 完全分散型
2.4 复议委员会取得的初步成效
2.5 本章小结
3 行政复议委员会实践中的困境及原因
3.1 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现实困境
3.1.1 复议委员会缺乏法律依据
3.1.2 化解行政纠纷不力
3.2 造成现实困境的原因
3.2.1 复议委员会独立性不足
3.2.2 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3.2.3 审理方式单一
3.3 本章小结
4 行政复议委员会重构的理论基础
4.1 为何是“重构”而不是“完善”
4.2 重新定位行政复议制度
4.2.1 行政复议制度性质定位
4.2.2 行政复议制度价值选择
4.2.3 行政复议制度功能探讨
4.3 如何发挥制度优势
4.3.1 增强复议委员会的“独立性”
4.3.2 提高人员“专业化”与“中立化”
4.3.3 改变复议委员会审理方式
4.4 本章小结
5 重构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制度对策
5.1 复议委员会主体机构设置
5.2 复议人员的组成
5.3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工作方式
5.3.1 对复议案件的审查
5.3.2 对案件的审理方式
5.3.3 适当引入调解制度
5.3.4 复议期限的规定
5.3.5 增加回避制度
5.4 法院对行政复议委员会监督追责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复议法的修改与完善——以“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为视角[J]. 王万华. 法学研究. 2019(05)
[2]对《行政复议法》修改的意见[J]. 应松年.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2)
[3]世界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趋势及经验[J]. 杨柳.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02)
[4]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的缘起、挑战与图景[J]. 张春莉.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2)
[5]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检视[J]. 杨霞.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8(03)
[6]集中行政复议权的可行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刘赫喆.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5)
[7]纠纷的中立评估与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变革[J]. 施立栋. 政治与法律. 2018(03)
[8]行政复议司法化的路径选择——兼论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成效[J]. 廖静. 河西学院学报. 2018(01)
[9]五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启示与借鉴[J].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10]行政复议主导功能辨析[J]. 甘臧春,柳泽华.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本文编号:3403152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设立与发展
2.1 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原因
2.1.1 原复议机构多为内部机构
2.1.2 复议机构过于分散
2.1.3 破除复议工作人员匮乏的考量
2.2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依据
2.3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的类型
2.3.1 完全集中型
2.3.2 相对集中型
2.3.3 完全分散型
2.4 复议委员会取得的初步成效
2.5 本章小结
3 行政复议委员会实践中的困境及原因
3.1 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现实困境
3.1.1 复议委员会缺乏法律依据
3.1.2 化解行政纠纷不力
3.2 造成现实困境的原因
3.2.1 复议委员会独立性不足
3.2.2 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3.2.3 审理方式单一
3.3 本章小结
4 行政复议委员会重构的理论基础
4.1 为何是“重构”而不是“完善”
4.2 重新定位行政复议制度
4.2.1 行政复议制度性质定位
4.2.2 行政复议制度价值选择
4.2.3 行政复议制度功能探讨
4.3 如何发挥制度优势
4.3.1 增强复议委员会的“独立性”
4.3.2 提高人员“专业化”与“中立化”
4.3.3 改变复议委员会审理方式
4.4 本章小结
5 重构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制度对策
5.1 复议委员会主体机构设置
5.2 复议人员的组成
5.3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工作方式
5.3.1 对复议案件的审查
5.3.2 对案件的审理方式
5.3.3 适当引入调解制度
5.3.4 复议期限的规定
5.3.5 增加回避制度
5.4 法院对行政复议委员会监督追责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复议法的修改与完善——以“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为视角[J]. 王万华. 法学研究. 2019(05)
[2]对《行政复议法》修改的意见[J]. 应松年.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2)
[3]世界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趋势及经验[J]. 杨柳.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02)
[4]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的缘起、挑战与图景[J]. 张春莉.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2)
[5]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检视[J]. 杨霞.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8(03)
[6]集中行政复议权的可行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刘赫喆.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5)
[7]纠纷的中立评估与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变革[J]. 施立栋. 政治与法律. 2018(03)
[8]行政复议司法化的路径选择——兼论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成效[J]. 廖静. 河西学院学报. 2018(01)
[9]五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启示与借鉴[J].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10]行政复议主导功能辨析[J]. 甘臧春,柳泽华.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本文编号:340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40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