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开盗窃”
发布时间:2021-10-08 22:25
盗窃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犯罪,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与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特征,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变化。这也导致界定盗窃罪的传统通说“秘密窃取说”已然不足以应对新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公开盗窃说”应运而生。“秘密窃取说”是我国刑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认定盗窃罪的通说,认为“秘密窃取”是盗窃罪特有的行为方式,即行为的“秘密性”是构成盗窃罪的必备要件。虽然通说为我国1998年出台的盗窃罪相关司法解释所支持,但是根据现行刑法对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并不能得出构成盗窃罪要求盗窃行为必须秘密进行的结论。综观外国盗窃罪相关法律规定,很多国家刑法并未规定盗窃罪必然满足行为的秘密性特征:英国和美国的相关法律均未认定盗窃行为应当秘密进行,德国和日本则认为行为是公开的也可能构成盗窃罪,由此可见“公开盗窃说”得到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法律认可。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根据社会现实相关案件,诸如“周某红盗窃案”、“谢某、谢某均盗窃、诈骗案”等不具备秘密性的非典型盗窃案件,提出“公开盗窃”理论。盗窃罪“秘密窃取说”这一通说面临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双重挑战,“公开盗窃说”与“秘密窃取说”之争由此展开。两说争议...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典型案例与争议
2.1 案例一
2.1.1 案情介绍
2.1.2 分歧意见
2.2 案例二
2.2.1 案情介绍
2.2.2 分歧意见
2.3 两起案件引发的讨论
3 国内外关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
3.1 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
3.1.1 1979 年刑法的规定
3.1.2 我国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3.2 外国刑法中盗窃罪规定
3.2.1 英、美关于盗窃罪的认定
3.2.2 德、日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
3.2.3 俄罗斯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
3.3 国内外盗窃罪规定的比较
4 “秘密窃取说”与“公开盗窃说”之争
4.1 “秘密窃取说”之解读
4.1.1 秘密窃取的基本含义
4.1.2 秘密窃取的行为特征
4.1.3 “秘密窃取说”的弊端分析
4.2 “公开盗窃说”之理论分析
4.2.1 公开盗窃的基本含义
4.2.2 对“公开”的界定
4.2.3 平和手段中“平和”的认定
4.3 以平和手段公开取财行为之定性
4.3.1 平和夺取说
4.3.2 公开盗窃说
5 “公开盗窃说”的合理性分析
5.1 从学理角度分析
5.2 从司法实务角度分析
5.2.1 “秘密窃取说”的不足
5.2.2 “公开盗窃说”具有合理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盗窃罪”通说之辩护——兼议“平和窃取说”提倡之不必要[J]. 陈伟强. 河北法学. 2019(09)
[2]“试车驶离”非法占有的行为定性[J]. 吴志华. 中国检察官. 2018(14)
[3]论盗窃罪成立之秘密性要素[J]. 夏勇. 法治研究. 2018(01)
[4]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对新界分论的证成与补正[J]. 张金钢.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5]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J]. 张明楷. 法学论坛. 2017(06)
[6]论“公开盗窃”理论的合理性[J]. 马兢程.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05)
[7]非秘密占有内容物的行为也能构成盗窃罪[J]. 时闽,林瑀. 中国检察官. 2017(12)
[8]论“公开盗窃说”[J]. 董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9]试论盗窃罪与普通侵占罪的疑难区分——以占有归属的判断为视角[J]. 邢志斌.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7)
[10]反思秘密窃取说与和平窃取说之争——兼论强拿硬要的行为定性[J]. 陈凌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硕士论文
[1]盗窃罪与抢夺罪界限之评析[D]. 陈胜男.吉林大学 2016
[2]论盗窃罪的“秘密窃取”方法[D]. 王海燕.西南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25084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典型案例与争议
2.1 案例一
2.1.1 案情介绍
2.1.2 分歧意见
2.2 案例二
2.2.1 案情介绍
2.2.2 分歧意见
2.3 两起案件引发的讨论
3 国内外关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
3.1 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
3.1.1 1979 年刑法的规定
3.1.2 我国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3.2 外国刑法中盗窃罪规定
3.2.1 英、美关于盗窃罪的认定
3.2.2 德、日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
3.2.3 俄罗斯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
3.3 国内外盗窃罪规定的比较
4 “秘密窃取说”与“公开盗窃说”之争
4.1 “秘密窃取说”之解读
4.1.1 秘密窃取的基本含义
4.1.2 秘密窃取的行为特征
4.1.3 “秘密窃取说”的弊端分析
4.2 “公开盗窃说”之理论分析
4.2.1 公开盗窃的基本含义
4.2.2 对“公开”的界定
4.2.3 平和手段中“平和”的认定
4.3 以平和手段公开取财行为之定性
4.3.1 平和夺取说
4.3.2 公开盗窃说
5 “公开盗窃说”的合理性分析
5.1 从学理角度分析
5.2 从司法实务角度分析
5.2.1 “秘密窃取说”的不足
5.2.2 “公开盗窃说”具有合理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盗窃罪”通说之辩护——兼议“平和窃取说”提倡之不必要[J]. 陈伟强. 河北法学. 2019(09)
[2]“试车驶离”非法占有的行为定性[J]. 吴志华. 中国检察官. 2018(14)
[3]论盗窃罪成立之秘密性要素[J]. 夏勇. 法治研究. 2018(01)
[4]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对新界分论的证成与补正[J]. 张金钢.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5]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J]. 张明楷. 法学论坛. 2017(06)
[6]论“公开盗窃”理论的合理性[J]. 马兢程.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05)
[7]非秘密占有内容物的行为也能构成盗窃罪[J]. 时闽,林瑀. 中国检察官. 2017(12)
[8]论“公开盗窃说”[J]. 董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9]试论盗窃罪与普通侵占罪的疑难区分——以占有归属的判断为视角[J]. 邢志斌.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7)
[10]反思秘密窃取说与和平窃取说之争——兼论强拿硬要的行为定性[J]. 陈凌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硕士论文
[1]盗窃罪与抢夺罪界限之评析[D]. 陈胜男.吉林大学 2016
[2]论盗窃罪的“秘密窃取”方法[D]. 王海燕.西南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25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42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