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R模式融入高中篮球专项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5-03-01 11:1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我国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把“体育品德”作为构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内容之一。品德教育一直是体育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和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国外对体育品德教育已多有研究。TPSR(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教学模式正是为学生体育品德培养而发展并兴起的体育教学模式。迄今为止,TPSR教学模式已被西班牙、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引进,并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就国内而言,关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探寻体育课堂中的德育因素和德育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TPSR教学模式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进行整合,并结合我国上海市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验。从学生的体育品德变化、学生体能发展、专项技能水平三个方面来探究TPSR教学模式在融入我国高中体育专项化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TPSR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整理...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
1.1.2 体育品德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1.1.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实际需求
1.1.4 TPSR模式为专项化教学中品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品德
2.1.2 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
2.1.3 TPSR教学模式
2.1.4 学习效果
2.1.5 体育教学模式
2.2 “TPSR模式”与“上海市体育专项化”的基本特征和对比
2.2.1 美国TPSR模式的基本特征
2.2.2 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特征
2.2.3 “TPSR模式”与“上海市体育专项化”比较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TPSR模式的梳理与课程建构
2.3.2 TPSR模式的实施与应用
2.3.3 TPSR模式效益研究
2.3.4 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
3.2.2 问卷调查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访谈法
3.2.5 统计分析法
4 “TPSR”融入“体育专项化”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思路与结构
4.2 教学内容设计
4.3 教学策略设计
4.3.1 单元整合——问题导向、结合实际
4.3.2 课时设计——合理手段、有效实施
4.4 测试项目选取
5 研究结果
5.1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的结果比较
5.1.1 实验前体能结果比较
5.1.2 实验前技能结果比较
5.1.3 实验前责任水平调查结果比较
5.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的结果比较
5.2.1 实验后体能结果比较
5.2.2 实验后技能结果比较
5.2.3 实验后责任水平调查结果比较
5.3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实验后的结果比较
5.3.1 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能结果比较
5.3.2 对照班实验前、后技能结果比较
5.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责任水平调查结果比较
6 讨论与分析
6.1 TPSR模式融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
6.2 TPSR模式融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篮球技能发展的影响
6.3 TPSR模式融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影响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教学单元设计流程(选案)
附件2:传切配合教案(选案)
附件3:篮球传切配合(1)任务卡(选案)
附件4: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高一年级篮球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表
附件5:《高二年级》一般身体素质单项指标评分表
附件6:《高二年级》专项技能测试评分表
附件7:PSRQ问卷对应个人责任层级
附件8:中学生责任行为调查问卷
附件9:半结构访谈纲要
本文编号:4034499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
1.1.2 体育品德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1.1.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实际需求
1.1.4 TPSR模式为专项化教学中品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品德
2.1.2 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
2.1.3 TPSR教学模式
2.1.4 学习效果
2.1.5 体育教学模式
2.2 “TPSR模式”与“上海市体育专项化”的基本特征和对比
2.2.1 美国TPSR模式的基本特征
2.2.2 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特征
2.2.3 “TPSR模式”与“上海市体育专项化”比较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TPSR模式的梳理与课程建构
2.3.2 TPSR模式的实施与应用
2.3.3 TPSR模式效益研究
2.3.4 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
3.2.2 问卷调查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访谈法
3.2.5 统计分析法
4 “TPSR”融入“体育专项化”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思路与结构
4.2 教学内容设计
4.3 教学策略设计
4.3.1 单元整合——问题导向、结合实际
4.3.2 课时设计——合理手段、有效实施
4.4 测试项目选取
5 研究结果
5.1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的结果比较
5.1.1 实验前体能结果比较
5.1.2 实验前技能结果比较
5.1.3 实验前责任水平调查结果比较
5.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的结果比较
5.2.1 实验后体能结果比较
5.2.2 实验后技能结果比较
5.2.3 实验后责任水平调查结果比较
5.3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实验后的结果比较
5.3.1 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能结果比较
5.3.2 对照班实验前、后技能结果比较
5.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责任水平调查结果比较
6 讨论与分析
6.1 TPSR模式融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
6.2 TPSR模式融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篮球技能发展的影响
6.3 TPSR模式融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影响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教学单元设计流程(选案)
附件2:传切配合教案(选案)
附件3:篮球传切配合(1)任务卡(选案)
附件4: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高一年级篮球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表
附件5:《高二年级》一般身体素质单项指标评分表
附件6:《高二年级》专项技能测试评分表
附件7:PSRQ问卷对应个人责任层级
附件8:中学生责任行为调查问卷
附件9:半结构访谈纲要
本文编号:4034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4034499.html
上一篇:成绩取向、性别角色与自我接纳 ——基于长沙市校园女子足球代表队的调研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