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米洛斯·福曼电影为例研究东欧背景导演的好莱坞影像表达方式
【摘要】 米洛斯福曼是一位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电影导演,并由于种种原因在其艺术生涯后期又转战美国好莱坞继续其导演生涯。这就使福曼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差别。捷克时期的作品具有新浪潮电影的风格,内容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年轻人的心理和生活上;而后期在好莱坞的作品则更多的体现出戏剧性,突出戏剧冲突的展现。福曼的电影作品始终在探讨一个中心,即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他在捷克的生活经历所给予他的思考。捷克时期的作品由于制度和文化的限制,福曼影片着重体现的是当时捷克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和困惑。转战美国的作品增加了戏剧冲突,但是仍然能强烈感受到他的表达意图。不同于捷克的作品风格,来到好莱坞的福曼似乎更擅长于戏剧性情节的展现。这一特点主要因为福曼初到美国时正值美国新好莱坞风格的崛起,此风潮影响了他今后的创作。加之福曼偏好的悲喜剧创作模式,嬉皮风格,以及他擅长展现的舞会场面等,福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电影创作思路。米洛斯福曼在很好的适应了好莱坞的创作规律和文化环境的同时仍然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对艺术品质的要求,最初资金限制和偶尔的票房失败都没有使他丢弃自己的信仰,始终保持着东欧人对于社会,历史,人类自由等严肃命题的持续关注和审视。这种坚持让他赢得了更大的成功,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在世界电影界创造了不凡的影响力。同时也对中国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米洛斯; 福曼; 东欧; 好莱坞; 电影; 自由; 社会制度;
第一章 福曼的艺术探索之路
一、文化传统、禁闭语境与“成长的影像”
捷克斯洛伐克是福曼的家乡,是他的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形成的地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变故深刻地影响了福曼的人生轨迹和艺术生涯。捷克的文化特质凝结在他的生命中并在电影里发挥着持续的力量。
1、不自由下的自由成长
福曼于 1932 年 2 月 18 日降生在捷克卡斯拉夫镇一个犹太人家庭。向西 80公里,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驱——阴郁荒诞和风趣幽默兼得的作家——卡夫卡的故乡,历史名城布拉格。福曼的电影生涯将由此起步。
1932 年—1945 年间的捷克经历了历史性的大变革,虽然福曼生命中最初的几年是开心的,但 8 岁那年的悲剧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一个犹太裔男孩来说注定是一场噩梦:盖世太保首先逮捕了他的父亲,随后逮捕了他的母亲。最终,福曼的父母都惨死在集中营。这一段经历虽然没有立即给年幼的福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对福曼今后的精神世界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将像许多来自欧洲的现代艺术家一样,终生负载着沉痛历史,以此为基点,严谨地探究社会、历史、人生、人性的真谛。
失去双亲的福曼和哥哥一起由叔叔和父母的朋友抚养。出于对这些可怜的孩子的同情,收养他们的亲朋给予福曼兄弟极大的宽容和自由,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福曼的哥哥是 East Bohemian Repertory Theater 的表演者之一,因此小福曼可以自由的在后台闲逛。“1944 年的一个晚上,令福曼终生难忘,剧院要在德国人关闭所有国家剧院之前做最后的表演,在表演进行到第三幕的时候,所有人都无法继续表演,在舞台上突然开始哭泣,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福曼,从此他决定要以戏剧为生。”(One night in 1944,the company wasperforming its final presentation before the Germans closed all thenation’s theaters.At one point during the third act,the cast was unable to continue.Everyone on stage suddenly began to cry.Forman was moved sostrongly that he decided to make the theater his life.)这意味着福曼将与他的很多同胞一样,在现实之外为自己建立一个自由解放的世界。
作为“欧洲文化走廊”,捷克深厚、多元、活跃的民族文化特质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它塑造了包括未来的作家米兰·昆德拉、赫拉巴尔以及未来的电影导演米洛斯·福曼在内的“战后一代人”,使他们能在深重的历史灾难或严峻的现实逼迫下有能力完成自我救赎。
读高中的福曼开始演戏,帮助组织建立戏剧俱乐部,并且在高年级建立了音乐喜剧社。俱乐部很成功,“捷克知名的舞台导演 E·F· Burian 允许他们每周有一天可以用他们的剧院进行彩排,他们甚至有一次被邀请给地方共产党会议表演,他们表演的内容是一出曾经被禁的剧目,但是却大获成功。”(原文:Established Czech stage director E.F.Burian allowed them to use histheater one night a week for rehearsals,and they were once invited to givea guest performance at a regional communist party conference inkolin.Unknownst to the party regulars who attened,Forman’s companyperformed a banned play that was a huge success with the audience.)
二、自由、转型与考验——从捷克新浪潮到新好莱坞
1、飞越后的华丽转身
1968 年,苏俄 18 万军队攻占捷克,引发了继德国法西斯占领捷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文化移民与知识分子外逃。和米兰·昆德拉一样,福曼逃到巴黎,随后来到好莱坞。经历过思想专制的社会之后,一个崇尚商业利润的世界在等待他。所幸的是,此时的好莱坞已然从大公司制度中脱胎换骨,期待迎接一代新人。
作为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派拉蒙给予福曼高度的评价、足够的尊重和耐心的等待,当然,它也将用票房磨砺福曼的适应能力。如果说福曼与捷克电影新浪潮是关于成长的主题,那么 1970 年代以后的福曼与好莱坞电影将共同经历转型的考验,实现真正的“飞跃”。
派拉蒙公司希望福曼能继续他在捷克的成功。《起飞》是福曼来到美国的第一部影片,描写了一个中产阶级的男人如何在一个年轻文化盛行的社会中实现自我认同的过程。虽然是按照福曼希望的方式拍摄的,但是影片在商业上却不怎么成功。“福曼也慢慢认识到,他之前在捷克的成功并不能帮他带来更多好莱坞投资者的注意和信任……他十分努力地工作,并在有限的资金和名气内保持自己的风格特色。因为风格的持续性在福曼看来是十分重要的。”4(原文:Forman foundout that his proven skill provided him with very little capital……heworked hard for what he got and learned to be satisfied within thelimitations of his lowly Hollywood status while maintaining hisself-esteem.) 《起飞》的失败使福曼等待了两年后才等来片约。70 年代早期,福曼写了三个剧本却都得不到投资。三年来他的工作是指导百老汇歌剧和一个40 分钟的电影《The Decathlon》。在《The Decathlon》中,福曼又一次践行了他一直钟情的风格——悲喜剧的结合,但是评论家不买账,不公平地攻击了他的努力。
这段时期,制片人迈克尔·道格拉斯将肯·凯西的小说《飞越杜鹃巢》邮寄给福曼。福曼很喜欢这部作品并且立即答应执导,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飞越杜鹃巢》在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的美国大学生中十分流行,观众自然想看到小说中的内容展现在荧幕上,但是福曼需要将故事改编得更符合同时代的背景,从而给了故事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让原本神秘的主角和超现实主义的设定有了人性化的一面,影片在主题上的深刻隐喻以及精妙的叙事手法,加之主角杰克·尼科尔森的专业表演使福曼赢得了人生中第一座奥斯卡奖,这也使福曼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风格,并不断取得事业上的突破。
第二章 禁锢与自由:福曼电影的精神底蕴
一、自由的界限
一个艺术家的终极追求往往源自某种现实的契机,并在绵长的岁月中逐渐清晰。福曼的生活经历是伴随着法西斯的萌芽到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曾经是欧洲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伴随着德国法西斯的上台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法西斯主义势力的蠢蠢欲动,对苏台德地区的争夺和争议使捷克在二战前就遭遇了悲惨的命运。英法列强为了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安全,牺牲了捷克这种小国家的利益,他们同德、意签署的《慕尼黑协定》使捷克失去了 1/3 的领土和 34%的人口。二战的战场虽然遍及欧亚非三大洲,但东欧是欧洲最初、也是最主要的战场。作为大国的配角,被卷入战争漩涡的东欧只是悲剧性的配角,任人宰割或者随波逐流。对于德国而言,捷克在地理和军事上意义重大,军事上无力的捷克在各方面的压力和争夺下被肢解了。捷克的人民陷入德国的严密控制。“他们强行推行德意志化,1939 年 11 月强行封闭了捷克大学,把青年教育和学校当作系统推行德意志化的工具,报刊、广播、电视、剧院等文化传播载体和机构都受到了严格的审查,整个社会都噤声了。”
二战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对东欧而言,他们整体上被纳入到了苏联的势力范围,虽然政治上不再受制于法西斯德国及其他西方列强,但是同时也切断了与多元世界的联系,从一种禁锢走向另一种禁锢。
从 1944 年到 1948 年间,受苏联与西方关系和内部政治力量对比的影响,东欧国家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人民民主制度时期。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有异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东欧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冷战的爆发使捷克又一次陷入了大国的争夺中,表现在国内几个党派争夺国家权力的斗争也激烈起来。最终,伴随着“五九宪法”的制定,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决定实行人民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捷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50 年代,包括捷克在内的东欧国家迅速实行了苏联模式。所谓苏联模式,即一党独揽大权模式。在文化政策上空前严格:“最高领导人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真理’,也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禁止思想理论的自由研究和探索,用行政命令甚至阶级斗争的方法,通过大批判大清洗的手段干预思想文化建设;通过极其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实行封闭禁锢甚至是封杀的文化政策。”6禁锢从法西斯的军事领域扩展到政治体制,并深入到思想与意识形态,这是任何民族的人民都无法长期忍受的。
本文编号:8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