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证分析(2)

发布时间:2014-09-14 09:04

2.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理念还未提出以来之前,研究者追求的目的并不是诠释有效教学的意义和揭示有效教学的本质,而出现之后,研究者追求的焦点就成了解释有效教学的涵义和解释其本质。通过查阅得知“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或者指“有效果、有效率”,在本文中我们认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有计划、有策略性、有创新性的教学之后,得到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进步和发展均为显著),并且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但其前提条件是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由于研究人员不同,对有效教学特征的描述也就不尽相同,直至今日,国内外仍没有对有效教学进行统一且又标准合理的解释,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对有效教学的研究。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本人对有效教学涵义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基本取向上。

 

2.1.教学目标取向

研究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积极引导下圆满的完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对有效教学的解释也并非仅止于此,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有创新性和效率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方式,在这种因达到预期目标而取得的高水平成绩的激励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的态度。由此可见,学生对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依赖于教学目标的取向,着眼于教学目标的预设。

2.2 教学技能取向

教学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挑战性的和需要复杂智力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把握。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良好教学技能,有效教学是由一系列可获得的、可发展的和可改进的教学技能完成的。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有(1)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2)选择合理的教学主题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地完整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深度,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公平民主的,这样才能够刺激学生积极的学习与思考,并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3.有效教学应用于田径教学的理论依据 ....................13

3.1 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 ....................13

3.2.1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14

3.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14

3.2.3 最近发展区理论.......................15

4 田径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17

4.1 建立有效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17

4.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0

4.3 实现多维有效的交往互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21

4.4 寻求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22

4.4.1 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22

4.4.2 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23

4.4.3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23

4.5 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24

4.5.1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24

4.5.2 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24

4.5.3 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24

4.6 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25

5 田径有效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27

5.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 .........................27

5.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28

5.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28

 

6 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在于,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丰富教学方法和理念,完善教学过程,让学生改变以往对田径的传统看法,让学生从不喜欢上田径课到愿意上田径课,而且让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及方法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6.2 实验步骤

6.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的是平衡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有效教学模式,因变量是 1、学生学业成绩(知识与技能),2、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过程与方法),3、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的具体做法是随机抽取 2 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实验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去发现实验因素对这两个平行班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具体内容见实验设计思路图 6-1

7 实验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对实验教师的访谈,说明这一课题是对教学论研究方面的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是得到的学生和老师的认可,在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上还是取得的相当客观的成果,但由于研究者经验和理论深度方面的欠缺,在实验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多角度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该教学模式精髓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够透彻,是因为实验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问题而造成的,在整合该教学模式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熟练流畅的使用该教学模式等方面仍显生涩。本模式要求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包括老师在内,分工都要明确、合理。为了避免学生活动的盲目性、混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课堂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及现代教学模式与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在工作过程不断学习,增强自己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第二,单一学科的制约。高校体育选修课开设了多门课程,但本实验只在田径课教学中实施此种教学模式,是因为田径教学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非常糟糕,学生甚至不愿意选择田径作为选修课,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造成干扰,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实验时间的不充分也是影响实验实施的一个因素。一方面是由于实验实施时间较短。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课程并非与其他课程一般受到重视,学生和老师都不可能在课内和课外做到如其他课程那样严肃和谨慎,学校和老师能给给学生提供小组或者同伴讨论以及为学生提供个别支持和辅导的时间也特别的有限。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全方位综合素质,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见成效。因此,希望本学期的教学实验只是一个开端,将来会继续坚持下去。

第四,实验班级的班容量较大也是制约实验实施的一个客观因素。由于参加本次实验的两个班级人数较多,使得教师在照顾到实验班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一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班容量,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认知结构和个性、兴趣等方面的特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8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895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