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以来芬兰国家层面的设计推动模式研究
【摘要】 芬兰设计在战后的成功必须放在芬兰试图确定它在政治和经济两极分化的语境中去评判。作为一个在政治上几经跌宕起伏的北欧国家,芬兰设计从20世纪开始就已经不是在“单纯”地发展。如果说1954-1957年“设计在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巡回展是芬兰政府第一次以官方姿态使芬兰设计进入历史舞台,五十年后的“2005设计年”就可以说是芬兰政府在《设计2005》(Design 2005)政策纲要指导下,推动芬兰设计产业发展的一次高调亮相。从政府层面推动设计发展的视角去考察20世纪芬兰设计史,可以看出有两个历史时期是以政府的决策来影响芬兰设计的——二战后和2000年颁布设计政策纲要之后。本文从二战后芬兰参加的一系列国际重大展览入手,分析这种国际参展对于芬兰设计的特殊意义,进而从芬兰政治背景、国际关系、民族心态等角度分析芬兰朝野借助设计展览极力证明芬兰作为一种文化实体存在的深层次原因。20世纪末,随着《设计2005》政策的酝酿及出台,政府再度成为芬兰设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角色。结合芬兰民族心态和政治背景,本文将解读政策纲要的特点,以及国家设计政策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必然性。本文指出,国家层面的设计推动是国家决策层在设计领域实施,包括设计政策在内的意识形态推动和行政管理推动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渗透了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在特定历史背景、特定历史环节中的利益导向,这种利益关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这个时期设计发展的趋势与走向,对此,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国家推动与设计发展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探讨国家设计政策对芬兰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芬兰经验给其它国家及地区设计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芬兰设计; 国家层面; 设计推动; 设计政策;
导论
1.问题提出
也许很少有人注意到曾经风靡一时的《欲望城市》中凯莉脚上的那双木兰花木屐,这双凉拖正是出自芬兰设计师汉娜·莎伦之手,而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只是众多走出北欧、在世界设计舞台上风头渐劲的芬兰设计师之一。一直以来,芬兰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并没有只盯着所谓的“国际风向标”。不可否认,当今芬兰设计已经带给了我们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比如阿尔瓦·阿尔托“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塔皮奥·维尔卡拉即有机的设计形态,玛丽梅高色彩绚烂的面料……但是大多数人对芬兰设计的了解还是定格在拥有优良设计的世纪和年代那些家喻户晓的设计师身上—维尔卡拉、卡伊·弗兰克、阿尔托、萨尔帕内瓦、约里奥·库卡波罗、努尔梅斯涅米等等。2000年6月,芬兰政府出台了欧洲首个国家设计产业政策五年计划《设计》在一时风头无两,在此影响下,丹麦和瑞典也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的设计政策'。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事实上不止是北欧国家,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此前也以各种方式制定体现产业导向的设计政策和设计机构等。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在设立了马来西亚设计委员会,主要目的是使马来西亚的工业如何更好地利用设计印度尼西亚政府在日本国际合作机构和日本设计基金的帮助下,于年成立了印度尼西亚设计中心菲律宾政府成立了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心采取类似措施的还有泰国、印度、古巴和墨西哥,泰国为促进出口设立了产品开发和设计办公室印度设计政策的实施是通过国家设计协会来进行,重点落在培养设计师和服务工业上古巴也有自己的工业设计国家办公室墨西哥政府则设立了“墨西哥设计推广中心”'。何以政府的推动具有如此之大的示范效应、是不是所有这些政策举措都能促进设计的发展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对北欧设计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区域着手研究。
2007年以后,我开始持续关注北欧四国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的设计网站,对北欧设计资讯的兴趣也因此逐渐深入到设计政策本身,进而聚焦在“国家层面的设计推动”这一课题上。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呈现出宽阔的研究视野,使得本课题研究建立在对北欧四国设计发展广泛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的前半部分立足于二十世纪初芬兰设计发展历程,通过梳理芬兰设计与其国家历史、政治之间关系,探讨经历过世界大战的腥风血雨之后,何种动机导致芬兰政府开始推动设计发展、以及这种推动又是如何从一种“被动”的演出转变到“主动”的角色姿态上来。
本文的后半部分将从解读《设计 2005》入手,分析国家竞争力与设计推动之间的关系。世界经济论坛在年发表了《全球竞争力报告2001一2002》',这份报告的主题是“设计”是一种“使国际竞争力达到最大化”的方式,从图表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竞争力排名”和“综合设计指数排名”几乎成正比例关系,这说明,设计越被有效利用,国家的竞争力就越大。阴影区域表示的是
排名前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前位中,北欧国家就占了五个席位,而排第一的正是芬兰。不过这份指标已成为过去,从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创新中心在2005、2007年持续发布的两份报告中图表2,可以看到芬兰设计已不再独占鳌头。不论是从设计竞争力排名还是平均指数看,芬兰的位置都有所下降,而下降的时间段又几乎是与政策纲要实施的时间段相平行的,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否与政策有关?这部分研究将从《设计 2005》入手,分析其内在原因,并试图以此判读出国家的推动政策与设计竞争力排名之间的关系。
2.选题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设计竞争力的成长对于经济的意义在世界各国得到承认和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关注设计产业、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着眼于制订推动设计发展的国家政策。但是从更广的范围来看,己经出台和尚未出台的设计政策究竟意义何在、影响如何、会对本国经济形成怎样的推动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在研究及关注下一步的设计发展时必须予以解答的。鉴于这一认识,本课题不再局限于从艺术史、风格史的角度研究芬兰设计,而是从设计公共政策的研究立场出发,以“国家层面的设计推动”为论述主题,并结合对芬兰的政治历史、国际关系史等方面的观察,多方位、多角度地剖析芬兰设计发展的历程,期望能对芬兰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有更为具体的了解,通过国家政策而推动设计产业进步的国家中,对有代表性的芬兰设计进行解读。
不可否认,尽管设计策略对于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多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和振兴措施,但是对政策的适当性和措施的有效性人们仍然持有疑问。芬兰设计发展的特殊性在于,其国家政治体系有着社会主义的色彩和政府引导经济的成分,并经历了从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向高技术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型阶段,在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中,与地区政策、财政、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科技与创新有关的产业促进政策、包括设计政策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还处于海外品牌代工阶段,企业更多地注重加工制造技术和制造成本元素,海外买家则掌握绝大部分的设计主导权,年末开始的这场世界金融海啸和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明显冲击,这更提醒了我们应当更加关注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层面应当有更加主动的政策安排来提升设计竞争力,而如何将设计研发、设计管理、设计应用有效地融于企业研发、经营、品牌建设的体系、许多企业还面临着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层面的设计推动已经成为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大课题,而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2·芬兰设计外交家—奥洛夫·古梅鲁斯
芬兰以独立的“国家”面貌出现是在1917年,但他们并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伴随而来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尽管如此,至少它已经成为了“国”所以建国后的首要任务是树立芬兰的国际形象。对于这样一个国土面积非常小、既缺乏资源、缺乏工业、缺乏技术,而又不太知名的芬兰而言,既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行动,要想一切从无到有,靠的就只有想象力。奥洛夫·古梅鲁斯则可以称为这种想像力与活力的代表。
2.1 三年展的幕后公关
“裘庚乃馨别岔纽勿无士,世时衬口露留一赞细擂喃手乡乳戴着一副勇片解鼠一世面芭立蔺漱盒才拟缴助,这窗苗全子岁马劣找顺龙子要磅架也厉着茫撑到恐矛处药孚髦撑一远不脸天讼匆。”
以上这段话是和奥洛夫·古梅鲁斯同时代的人对这位既风流凋镜又精明老练的富家子弟的回忆。本章之所以要从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奥洛夫·古梅鲁斯展开对世纪中期芬兰设计活动的叙述,是因为奥洛夫·古梅鲁斯在芬兰“设计外交史”上的特殊意义,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芬兰设计推上国际舞台的人。这位受过良好家教、拥有国际背景的绅士,他所穿的西服都是从伦敦顶级裁缝那里定制,胸前总喜欢插一枝康乃馨他喜欢收集旧书籍和东方的鼻烟壶他来自意大利,却为提升芬兰设计的国际形象常年斯奔走。在有关芬兰设计史的书上几乎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或许因为他既不是什么道行高深的理论家,也不是硕果累累的设计师,但他却是使芬兰设计在国际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幕后推手。芬兰设计博物馆在2009年10月30日至2010年1月25日为纪念古梅鲁斯诞辰周年举办了一个展览,名为“奥洛夫。古梅鲁斯—设计外交官”,这多少也能看出古梅鲁斯对芬兰设计史的意义。
本文编号:9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