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非之间的FTA经济效应研究
【摘要】 随着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投资关系日益紧密,然而WT0的多框架下出现了国家间难以达成一致协议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国际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方式。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自由贸易区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证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格局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重大。中国与南非同属于金砖五国,为两国在经贸关系上进一步地交流与合作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南非是非洲大陆最为发达的国家,两国自建交以来始终保持着健康、良好、持续的经贸往来关系,两国在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能够推进两国经贸投资往来和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程。对于中国而言,能够出口本国具有优势的服装、鞋帽、纺织品等,并享有南非较为低廉的土地与矿产资源,同时又能够利用与南非的自由贸易区关系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南非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与政策建议。利用贸易结合度、对外开放度、出口相似度等指数对两国出口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做了分析;利用巴拉萨模型模拟了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产生的静态效应,又对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做了投资、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动态分析。基于上两部分的数据与实证结果给出参考建议。文章首先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分别介绍了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大市场理论等,为下文分析中国南非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与经济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两国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分析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再次,本文模拟了中国-南非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的静态与动态经济效应。最后,对两国构建自由贸易区提出了政策建议,从有效减少中南贸易差额、资源能源合作、加快贸易转投资等方面给予了合理化的建议。通过数据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两国的出口产品各有优势,南非以矿产、贵金属的出口为主,中国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纺织、鞋帽的出口为主;两国开放度都较高;两国产品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现实基础;自由贸易区建立后能够产生净贸易创造效应,对中国与南非来说是双赢的局面。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实现了以下方面的创新:选区国家具有前沿性突破,选取了属于金砖五国的南非与中国作为研究对象。此外,研究中国南非贸易的文献也较少,给本文在数据收集和考证等方面带来了难度,本文在综合总结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经贸现状,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除了分析两国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外,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中国南非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1.中国一南非建立的理论基础
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相关研究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的,在此先主要介绍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在1931年出版的关于重商主义的著作中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到了1950年,由一些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们赋予了经济一体化明确的含义,即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国际经济整合来消除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并且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和协调的机制。目前被经济理论界广泛引用并得以公认的一体化理论是由美国的学者贝拉巴拉萨在其发表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中提出的,在文中他指出:“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旨在消除各国经济之间的差别待遇;就状态而言,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差别待遇的消失。”彼得罗布森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即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安排,使成员国间的歧视消失、维持对非成员国的歧视、成员国间政策一致性。而以保罗斯特里坦为代表的“目的论”学者则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应该按手段(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可兑换性、自由化等)来定义,而应该从目的角度来定义——平等、自由、繁荣。著名的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对经济一体化的阐释主要集中在生产要素流动性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方面,创造性地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数个国家在货物、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联合的过程,通过相互协作,取得共同的好处。多米尼克萨瓦托尔则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仅指成员国间减少或消除歧视性贸揚壁全的政策。
中国学者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于光远先生主持编著的《经济大辞典》中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一般根据国家间的协议建立,有共同的机构。”张幼文认为,“再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表达,我们不难找到一些共同点,在结合近年来国际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的新态势,本文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为了达到最佳配置资源的目的,通过政府的作用进行谈判协商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协议,结合成为更大的经济联合体以实现成员国之间互利互惠及经济整合的制度安排。
1.1关税同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伊纳是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1950年,他在《关税同盟问题》上,核心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在瓦伊纳看来,建立关税同盟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的福利,这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1955年,米德在《关税同盟理论》一书中发展了瓦伊纳的关税同盟理论并首次提出了考虑消费效应的观点。他认为,在关税同盟形成后,同盟内的关税会降低,这样从关税同盟国内进口的产品价格下降,由于价格下降带来的进口消费增加就是建立关税同盟带来的消费效应。后来约翰逊在研究中增添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于是得到了关税同盟的全部福利所得。
此后,理论界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都是以关税同盟理论为蓝本进行经济效应分析的。
1.2自由贸易区理论
1.2.1自由贸易区理论沿革
自由贸易区的理论是在沿袭关税同盟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关于自由贸易区的定义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根据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的定义,指在一国的部分领土内,运入的货物就进出口关税及其他税收而言,认为是在关境以外并且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的制度。另一个则是美国关税委员会所给的定义,认为自由贸场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为实现相互之间贸易自由化所进行区域性贸易安排而缔约所形成的区域。WTO据此所给出的自由贸易区的解释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对组成领土内产品的贸易取消关税和贸易限制的集团(关税贸易总协定规定的其他条款规定者除外)。
与关税同盟相比,自由贸易区有一些自己的特征。一是自由贸易区内实现自由贸场,但各成员国仍保留独立的关税政策决定权和关税税率决定权;二是实行严格的原产地制度,即只有原产于或者主要在区内生产的产品才能进行自由贸易以避免出现贸易偏转,即只允许区内的产品享受关税减免的优惠。
本文将利用英国经济学者罗布森的自由贸场区理论,分别从一个国家和两个国家的角度对中国和南非建立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1.2.2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分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下面通过图1-5来解释从一国角度来分析建立自由贸揚区的经济效益。同之前所分析关税同盟类似,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同样也存在着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
假定本国为中国,而伙伴国为南非。中国和南非都生产某种同质的产品X,但是效率不同,南非生产该产品的效率要高于中国。两个国家对该产品的进口采取不同的关税政策,中国采取的是是较高的排他性的关税,南非则采取的较低的禁止性关税政策。在中国和南非组建FTA之前,中国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为,世界市场上X产品的价格。
2中国南非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2.1中国南非两国贸易现状
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两国正式建交。2004年两国建立了平等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虽然两国建交时间不长,但是中国和南非双方在各自国家贸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和2010年中国和南非先后签署了《中南关于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纲要》、《北京宣言》,这标志着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010年12月份南非被吸纳为金砖国家的成员,中国和南非同作为金砖国家的成员,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2.1.1两国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特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发展中国家里独占鳌头,连年的高速稳定的增长,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中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双面角色:既是一个强劲有力的出口竞争者,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巨大的买家。南非作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毫无疑问,南非的经济在整个非洲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是非洲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与南非的贸易更是十分密切,中国是南非进出口最主要的国家之一。
中国和南非双边贸易总额逐年增长,出口额从2002年的13.11亿美元攀升至2011年亿133.66美元,翻升了近10倍;而进口额从2002年的12.69亿美元升值2011年的321.12亿美元,足足翻了25倍。这说明中国南非的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不过相对于中国与世界贸易总额,中国与南非的贸易还有一个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密集,而南非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国家,如果与南非的贸易能更加深入,对于两国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2.2中国南非贸易互补性分析
2.2.1产业结构互补性分析
南非的产业结构属于资源型经济,其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对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资源需求量大的中国来说,和南非之间的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可见,中南两国产业结构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为双边进行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部分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进行分析,产业内贸易是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是指一国同时进出同类产品现象。
(1)从2005年至今,中国与南非两国双边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总体上低于,这说明两国之间相同行业内的产品差异性是比较大的,存在产业内贸易,总体上来看,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
(2)从数据中可得,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是纤维素架、皮革制品、食品、饮料、烟草,贱金属及制品等,这些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大于0.5,说明两国在这些产品和行业上存在较强的竞争性。而在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产品中,产业内贸易指数则比较低,远远低于甚至有的数据接近于0。这表明这些产品和行业间的产业内贸易不明显,主要是产业间的贸易,因此,这些产品和产业间,两国贸易竞争性是比较小的,而贸易互补性很强。
(3)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主要是某些矿产品、资源类初级产品和较低档的工业品。而在资源矿产类产品、机电产品及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类则主要是产业间的贸易,双方互补性较强。南非资源丰富,在资源矿产产品上占据比较优势,而中国则主要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上占有比较优势。这主要是由双方的国情,资源禀赋等条件决定的。
2.2.2贸易开放度的对比
贸易开放程度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经济结合的紧密程度。即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程度和竞争力,也反映了一国贸易对国外经济的依赖程度。本文主要是采取了利用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测量方法来衡量中国和南非的贸易开放程度。对外依存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指一年)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由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累加得到的。
3中国南非建立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39
3.1中国南非建立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39
3.1.1静态的经济效应理论..........39
3.1.2动态的经济效应理论..........40
3.2静态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40
3.2.1巴拉萨模型的基本假设与方程............40
3.2.2数据来源..............41
3.2.3实证结果..............41
3.2.4对巴拉萨模型实证检验的补充说明...........42
3.3动态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42
3.3.1投资效应分析..............42
3.3.2竞争促进效应分析.................44
3.3.3经济增长效应分析..............45
3.3.4规模经济效应分析................46
3.4小结.................49
4构建中国南非自由贸易区的对策建议................50
4.1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缩减中南之间的贸品差额.........50
4.2以资源能源合作为依托,发挥各向优势推动两国经贸合作........50
4.3适时进行贸易转投资的转变.........51
4.4在与南非合作中,中国企业要重视治安和劳问题.........51
4.5以南非为基点,积极推进与其他非洲建立FTA............52
5.总结..........54
4.构建中国南非自由贸易区的对策建议
目前来看,中国和南非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円益密切,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用各方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的配置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势,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中国与南非的合作是明智之举。在经济上,南非作为能源资源大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建立共同市场可以推动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政治上,南非作为非洲最发达、最具有话语权的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不仅能够为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提供良好的典范,而且对于推动亚非的共同发展繁荣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上,中非人民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存在已久,中国人民所信仰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单指国民的共同富裕,也是指世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建立中国南非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机遇与市场,也要看到压力与挑战。针对中国和南非的基本国情和现状,为促进中国南非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縮减中南之间的贸易差额
长期存在贸易差额,会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因此,中南两方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缩减两国之间的贸易差额。首先,贸易差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两国之间产品结构的差异,可以优化两国的产品结构。中国在南非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鞋帽、初级工业制成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南非则在金属资源的产品上具有优势,两国应该结合各自优势,互利共赢,在竞争性较大的产业通过技术进步、产品多样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互补性较大的产业继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增强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如果要实现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需要南非政府的大力支持,适当放开对中国主要商品进口的贸易壁垒,通过引进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力,而不是采用贸易保护的手段来抵御中国产品的竞争。
4.2以资源能源合作为依托,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两国经贸合作
首先,要发挥南非的资源优势,加大两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南非是世界重要的资源大国,矿业对南非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南非国内生产总值中有是由矿业部门所创造的。而矿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南非本国的资金是无法满足这个巨大的需求的,这就给我国投资南非创造了机会。而中国是需求巨大而稳定的市场,目前中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矿权,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参股的方式参与南非矿产资源的投资。一方面带动了南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另一方面满足了中国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中国在矿产资源定价问题上的被动情况。
南非作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进入非洲市场的主要门户,其汽车制造、采矿、银行、保险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中国平稳发展的经济政治环境和円益幵放的市场都为南非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此外,南非作为非洲大陆最具有潜力的市场之一,其自由化程度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都为两国进一步经贸合作提供的保障,中国的采矿、汽车、机电、纺织等行业在南非也有广阔的市场,两国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发掘对方市场的潜力,定会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
5.总结
中国与南非自1998年月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256亿美元,比建交之初增长了16倍。2011年双边贸易总量同比增长77%,远高于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2012年1到7月,中南贸易额达24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中方出口70亿美元,进口174亿美元。南非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早在2006年中国就提出与南非建立双边的构想,并积极地寻求合作,后来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南部非洲联盟建立的构想。由于非洲大陆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有很多敏感产业的开放有待商榷,所以谈判进程比较缓慢,本文选取了非洲最发达、与中国经贸往来最密切的南非作为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建立的试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建立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本文通过对中国南非建立的可行性分析、可能会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建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一、中国和南非在贸易和产品结构上总得来看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两国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贸易幵放程度、对外依存度的分析,得出两国的经济发展对双边贸易额有正向的带动作用,虽然中国对南非经济的依赖程度不及南非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但是发展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两国之间贸易和产品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且互补性要强于竞争性;中国和南非市场的对外幵放程度都比较大,为两国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两国对世界市场和伙伴国市场有较强的依赖性。
二、通过利用巴伦萨模型对中国和南非建立的静态经济效应的进行分析,估计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效应,中国南非的建立对于南非会产生很强贸易创造效应,并且中南两国的贸易增长相比于南非与世界的贸易增长幅度要大,两国之间建立也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并且中国的贸易创造效应要大于南非。
三、从长期来看,中国和南非建立也会产生动态经济效应,本文主要是从投资效应、竞争促进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经过分析可得,中国南非建立能够产生正向的投资效应、促进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并且能够带来规模经济。
四、中国和南非建立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不平衡、产业结构和要素禀赋上的差异以及两国时有贸易摩擦的争端等问题,但是不影响两国经贸长期友好发展的大势,可以通过釆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 [1] 安宝钧. 金砖国家竞争中寻求互补性合作[J]. 经济. 2012(Z1)
- [2] 武敬云. 中国与南非的经贸关系及发展前景——基于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实证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 2011(10)
- [3] 何秋霞. 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J]. 北方经济. 2011(20)
- [4] 魏一豪,吴国蔚. 中韩FTA投资效应研究[J]. 价格月刊. 2010(08)
- [5] 魏巍. 论中韩FTA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应[J]. 预测. 2010(01)
- [6] 韩燕. 聚焦中国与南非经贸关系[J]. 国际经济合作. 2009(10)
- [7] 李京梅,贾建霞. 中韩建立农产品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分析[J]. 北方经贸. 2009(01)
- [8] 陈淑华. 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分析[J]. 西伯利亚研究. 2008(02)
- [9] 何昱,赖明勇. 中澳自由贸易区澳方削减纺织品进口关税的影响——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 2007(11)
- [10] 杨捷,单文婷. 中国与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及影响因素比较——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11)
本文编号:9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