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优化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22 17:46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演进,我国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越发严峻的人工成本上涨形势。探索契合经营实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长效机制,化解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经营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回顾人工成本管理相关文献、理论的基础上,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J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特性、地域特征、管理模式三个方面重点剖析J公司经营特点对人工成本的影响;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J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发现其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用工规模和结构管理不到位、产线员工流动性大、人工成本趋势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进而较深入地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并根据人性假设理论、组织设计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集成化成本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结合J公司的经营特点,提出改进J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1)健全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及集成化成本管理体系;(2)优化组织结构及管理流程;(3)实施激励及福利改善计划;(4)推进生产转型升级及自动化。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011年起,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一情况首次出现转折。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74%,比2010年下降了 0. 10个百分点,从而出现了 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截至2012年底,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数绝对值出现首次下降,在15-59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较2011年减少345万人,比重进一步下降到69%,环比下降近0. 60个百分点。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专家预计,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2025年一彻底消失。J公司属于电子制造业,生产规模大,用工数量多,因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等存在的问题,致使人工成本在营业总成木中的占比超过20%,且形成持续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J公司的盈利能力。木文选取J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典型性;着重对个别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使论证中的数据及实例切合企业的经营实际;理论与个案双管齐下,使得本文同时具备一定的学术内涵和应用价值。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这一经营者关心的核心命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使得本文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基于对人工成本范畴的界定,学者们于20世纪中叶开始对其管理基础及方法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P.道格拉斯建立了基于具体数据的美国生产力函数。该函数表明,在生产中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约为全部产量的3/4,而资本只达到1/4。道格拉斯的这一研究幵启了国外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的新纪元,从此,人们开始更为关注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20世纪末,巴鲁克_列夫和阿巴施瓦茨在首次提出以个人为单位的职工工资报酬,应用现金流折现法,引入数学模型对工资进行估算,从而明确了影响人工成木的要素。这一时期,国内外学者还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先进的方法,开展人力资本的计量研究。赵选民、王雪英在《基于CAMP的人力成本计量模型研究》中将人力资本进行分类研究,在类型范围内计量个体人力成本,对资木资产定价模型(CAPM)进行两个层次的修正,从而构建了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人力资本成本计量模型[3】。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人工成本的研究发展到企业战略承接和人性化管理的阶段。哈佛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论述了企业激励政策、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和人性化管理层面。
...........
2人工成本管理的理论分析
2. 1人工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性假设理论对于企业开展人工成本管理活动有着基础而重大的指导意义。人性假设理论将人分为四类,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其中,“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均是为满足自身的私利,其与泰勒管理理论的主要精神相契合,提倡开展目标管理和实施激励制度,注重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而非改善其精神或情感体验。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人工成本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应当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提高员工的产出效率,从而控制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
2.2人工成本的范畴与评价指标
本文所指人工成本即狭义的人工成本:企业人工成本=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其中,教育费用指职工任职必须的岗前培训费用。一般意义上的人工成本,指企业经营消耗的人工成本总额。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成本总额必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人工成本管理活动中,对于人工成本的评价应同时考虑单位人工成本:单位人工成本=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用工人数。通过合理控制单位成本、优化管理流程等措施控制用工成本总额和用工人数,双管齐下,以达到最优效果。
3 J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21
3.1 J公司经营特点及对人工成本的影响...................... 21
3.1. 1产业特性及影响...................... 21
4 J公司人工成本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35
4.1人工成本制度建设及控制手段欠缺....................35
5 J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研究..................... 43
5.1健全人工成本制度及集成化成本管理体系................43
5 J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研究
5. 1健全人工成本制度及集成化成本管理体系
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缺乏人工成本控制的专门制度,未有在制度层面明确人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各个单位的责权,也未有人工成本预算制定和管理的相关规范。已经建立的指标分析体系不健全,无法从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纠察出人工成本偏高的症结,需着重于人工成本指标的弹性分析和全价值链管理。信息技术在人工成本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统计分析阶段应用不够广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人工成木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制约了管理活动的正效应。唯有健全人工成木管理制度,建立流畅信息统计和传递流程,充分结合企业经营实际,通过全价值链分析实现人工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健全符合经营特点的人工成本管理模式,才能促使人工成本管理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
5. 2优化组织结构及管理流程
对于J公司这类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不合理,是导致人员冗杂、尤其是职能序列人浮于事的直接原因。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保证,是节约使用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要达到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人员和间接人力、加速信息流动、减少管理内耗等目的,就必须排除管理体系中多余和无用的部分。从J公司当前的经营管理情况来看,优化组织结构及管理流程可从下述四方面进行。
................
6结论与展望
本文中的J公司,处于电子制造业,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复杂,对人力资本投入依赖程度高,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共同造成其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J公司制定了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有履行人工成本管理职能的组织结构,对人工成木实施了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建立了相应 -的指标监测体系并定期分析和总结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人工成本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对人工成木管理的理论研究处初级阶段,导致主观上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客观上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没有覆盖深入企业全价值链的集成化成本管理体系。同时,J公司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组织结构革新不及时,员工激励手段匮乏、薪酬福利体系有待优化,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为建立人工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J公司这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除应配备相应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专项制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管理模式、建立指标监测体系、实行全价值链的集成化管理之外,还应贯彻人本主义思想、丰富新型福利保障体系、重点实施效率导向的激励手段;同时建设灵活应变、高效运转、信息通畅、端到端流程快捷而规范的扁平化组织。
.............
参考文献:
- [1] 乔龙飞,王永乐. 人工成本、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来自2001—2011年上市贸易公司的数据[J]. 中外企业家. 2013(18)
- [2] 孙伟. 企业人工成本分类管控研究[J]. 电子世界. 2012(14)
- [3] 胡放之,望艳. 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J]. 改革与战略. 2012(02)
- [4] 陈晓东. 初步探索我国国有企业控制人工成本对策[J]. 知识经济. 2011(18)
- [5] 竺印.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上涨的应对策略——以富士康集团为例[J]. 财会月刊. 2011(14)
- [6] 赵选民,王雪英. 基于CAPM的人力成本计量模型研究[J]. 商业研究. 2011(03)
- [7] 胡迟. 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J]. 经济纵横. 2011(01)
- [8] 张惠忠,傅献昌. 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 2010(05)
- [9] 秦泗凯. 试论企业组织扁平化及其实现路径[J]. 商业经济. 2010(01)
- [10] 李建勤.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J]. 甘肃科技. 2009(05)
本文编号:9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