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媒介下的联网审计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23 15:36
【摘要】 随着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及财务会计管理软件的应用趋向普及,传统的纸质会计凭证已经被电子化的会计信息数据所代替。面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介质发生的变化,以往熟悉的书面账簿与资料正被计算机及其他媒介所代替。如果审计机构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要求,那么所面对的将是工作无法开展,失去审计资格的风险。对于审计人员来说,由于信息时间上的集中性,他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加之跨行业或跨地区的公司的出现,信息的载体处于一个高度分散的状态,从而使得能联系全国以致全球的网络有了用武之地。按照联网审计建设思路,审计单位的审计系统通过网络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相连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快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网络上对客户的财务信息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这样便能方便地实现手工条件下难以实现的诸如审计抽样、审计查询排序等常用的审计方法,从而节约了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极大的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审计信息系统还可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审计项目完成的情况等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联网审计是不同于现场审计的审计方式,这使得联网审计更能够使审计执业人员保持独立性,降低了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审计风险和法律风险。所以研究审计信息系统的联网审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搭建审计业务网络和根据电子数据的分布选择组网模式,以及联网审计涉及的关键技术。随后,根据联网审计实务操作流程提出了面向电子数据的联网审计数据采集、清理和分析等步骤以及联网审计面临的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措施。最后对联网审计的发展进行展望。
第1章绪论
1.1本文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早期的经济活动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会计业务也正经历着由文件式的传统方式向信息化应用方式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财政、税务等行业的管理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审计方法己不能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审计成为解决传统审计方法工作效率低的有效手段。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的对外交流增多,审计工作急需适应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在审计上的应用,逐步实现审计信息化。审计机关面临的机遇是:财政体制改革后,公共财政的管理越来越规范,有利于审计机关做到全面把握和重点突出,另外财政信息化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制定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借鉴了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项业务需求,以“金审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构建市、县(区)两级一体的数字化审计系统,研宄如何按照“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本地化的审计数据中心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并以此为核心和灵魂,推动数据标准化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化条件下的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建成市、县(区)两级一体化的城市数字化审计系统”的思路,逐步推进对住房公积金、社保、地方性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地税、财政、大型投资项目等重点行业和资金的计算机审计分析,实现向"数据集中+联网预审”审计模式的转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履行审计监督的能力。
..........
1.2本文研究的意义
“金审工程”是审计署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信息化发展而统一部署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并在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响应中央、省级的号召,实现审计信息化,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探索构建适用于地方的数字化审计系统。通过建立“数据集中+联网预审”的联网审计模式,可以实现地方审计机关从“项目计划决定审计事项”转变为“目标预审指挥审计方案”的审计思路;从“查找单一目标同类问题”转变为“多维度全覆盖预防监督”的审计模式;从“面向被审计单位帐套审查”转变为“目标预审与现场取证相结合”的审计流程,最终实现对国家财政和金融的真实、合法的有效监督,为揭露腐败、预防犯罪,促进政府的廉洁自律,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好地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以作为一个地级市如何以“金审工程”为契机,构建市、县(区)两级一体的数字化审计系统为例,以点带面,为探索适应地方审计机关推广应用的联网审计工作模式提供思路。
............
第2章数字化联网审计综述
2.1数字化审计综述
2.1.1数字化审计的发展历程
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数字化审计则是由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是跟随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进步。数字化审计的发展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据美国斯坦福研宄院调查,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及其应用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后,便出现了数字化审计的模式。从那时候起,数字化审计经历了萌芽、提升、成熟、普及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就开始对数字化审计着手研究。美国于1961年出版了第一部数字化审计的著作《电子数据处理与审计》。日本内审协会发表的《关于p.as和EDP审计的若干考察》是日本最早的数字化审计论文。从1963年开始,日本内审协会出版了《会计审计与计算机》,就计算机环境影响财务报表及审计师业务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1969年,信息系统与控制协会(ISACA)在美国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数字化审计研宄的正式开始。严格意义讲,最初的数字化审计和今天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萌芽阶段的数字化审计是电子数据处理(EDP审计),由于计算机应用改变了审计的外围环境,审计工作者需要人工判断计算机会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作的审计形式。当时因为对计算机熟悉的人少之又少,数字化审计主要关注电子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其业务仅限于对资金和账户的报表检查。计算机审计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作用即是审查账目的合法性。
...........
2.2联网审计的内涵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已普及了计算机对行业事务的管理,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可能完成审计工作的需求,而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模式将是不容置疑的发展模式。联网审计也就是在此时诞生了。在我国,联网审计并无统一的含义。陈月昆(2002)认为:“联网审计,是审计机关通过网络访问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的一种审计模式。主要是相对的是现场实施审计而言,因电子数据有可变性,故尚不能完全取代现场审计。联网审计通过釆集、分析被审计单位数据,来发现管理中的违规、不规范事项,查处管理或经营中的存在问题、资金的运用情况,其目的主要是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源,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以此提高现场办公的效率和降低?办公成本。“王刚(2005)将联网审计定义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间进行网络互通,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相关的系统及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估。”廖志芳教授(2006)认为:“联网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有效发挥,通过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单位原始数据进行审计的一种模式。”,朱文明(2006)认为:"联网审计是内审机构通过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务数据反映其经济活动,按相关的政策法规实时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并规避被审计单位资金运用风险,从而实现审计机关独立的监督权利。”
.........
第3章地方联网审计系统模式研究.........14
3.1地方联网审计系统总体架构.........14
3.2数据的采集与转换.........15
3.3联网审计数据中心.........16
第4章地方数字化审计系统的预审流程设计.........21
4.1地方联网审计实务操作流程.........21
4.2联网审计的预审流程.........22
4.3联网审计预审平台的本地化建设.........23
第5章联网审计方法体系规划.........32
5.1计算机,计方法体.........32
5.2财政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规划.........33
5.3地税审计中的计算机方法体系规划.........39
第5章联网审计方法体系规划
5.1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在上一章中,通过对地方联网审计全流程的分析,说明了要实现联网审计的核心步骤: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预审,是要通过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计算机审计方法模块实现,而构建联网审计方法模块的基础是作好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底层规划。本章中,笔者将根据审计署发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结合本地财政、地税、公积金以及社保的业务开展情况,研宄建立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思路。要构建地方联网审计系统,须基于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是多个同类别计算机审计方法的集合,是实现数字化审计的基础,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规划基础上,在信息化环境下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可复用、可扩展的审计方式。其分类对应审计数据中心规划的12个专业数据库,也对应《审计事项数据字典(试行)》的分类方式。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应用思路由各种应用系统构成供市、县(区)两级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分析平台,包括综合应用系统(AO、OA)、各专业联网审计分析系统(公积金、社保、财政、地税等)和其他自行开发的应用系统,利用数据中心标准数据表开展综合数据分析和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
...........
结论
1.本文研究核心
本文从地方审计机关如何以“金审工程”为契机,构建市县一体的数字化审计系统为例,逐步探索出适应地方审计机关应用的联网审计工作模式。推动联网审计应用的目的就是要提髙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能力。(1)进一步研宄“联网"的内涵。“联"——应该注重我们审计机关内部资源共享,通过审计专网,实现数据资源、分析系统的最大化利用,数据取得的方式多种多样,是否“联“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并不重要。(2)在本地化、标准化的《审计数据规划》总体框架下,通过审计专网,实现各专业审计数据、业务和财务数据、市和县数据之间的存储、处理、应用和交换的共享,从而实现市、县(区)两级一体化(3)对被审计单位实行预审,使得审计过程智能化,疑点产生自动化。有助于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审计项目,同时大大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确保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4)建设联网审计系统须基于"数据标准化、事项字典化、指南规范化、方法体系化”的理论研究,对审计署发布的相关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进行本地化改善,在本地化的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联网审计系统。(5)多行业联网审计的建设是中长期目标,需要针对政府性资金的管理体系,做好总体规划、逐步研究、分步建设。本课题先期对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等业务方向开展联网审计模式的设计规划,后期逐步扩大到金融、投资、农业、外资、经济责任等专业方向,从而逐步实现多行业全覆盖。
.............
参考文献:
- [1] 刘娜,姜梅,孟慧慧. PKI/PMI联合认证和授权在联网审计系统中的应用[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7(03)
- [2] 王风华,李金克. 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03)
- [3] 曹洪泽,刘强. 联网审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6(07)
- [4] 王晓宁. 数据审计中应加强数据验证工作[J]. 审计月刊. 2006(07)
- [5] 金文,张金城. 联网审计的网络安全技术方案研究[J]. 审计研究. 2006(03)
- [6] 王刚. 关于联网审计的几个基本问题[J].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6(02)
- [7] 汪加才,朱艺华. 面向计算机审计的移动数据挖掘服务研究[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6(03)
- [8] 张文婧. 基于数据挖掘的审计风险决策[J]. 商业经济. 2006(03)
- [9] 李小庆. 银行数据大集中后数据分析和知识获取[J]. 华南金融电脑. 2006(03)
- [10] 李娴. 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的比较分析[J]. 华南金融电脑. 2006(02)
本文编号:9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