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受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25 15:48

【摘要】 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如今,居民消费疲软已经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化结构仍较严重,故在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时应考虑到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城乡差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地方性政府财政支出与我国不同区域城乡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考察了我国地方性政府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紧接着本文再对地方性分类政府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本文整理了关于政府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更有效的刺激居民消费。本文的第二章回顾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相关理论。本文的第三章并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地方性政府支出的总量及结构、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等情况。本文将地方性政府支出分为民生性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及行政管理支出,把我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考察结果发现,虽然我国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在总额上都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不论在政府支出水平还是在居民消费水平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且在我国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仍然较大。本文在计量方法上采用了面板数据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从1998年到2011年14年的地方性政府分类财政支出及城乡居民私人支出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认为各地区应依据自身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情况来制定财政政策,而不是一味的扩大财政支出的总量,并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地方性政府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意义及背景

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间,我国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次,我国的经济增长格局由以前的供给约束型逐渐转换为需求约束型。自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以年均22.6%的速度增长,对拉动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出口额占GDP比重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由2010年的38.7%,上升到了2007年的63.4%。外贸依存度提高说明我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外部需求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洲、美国、日本这些我国产品主要出口区域的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同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2008、2009年我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下滑,分别为9.0%、8.7%,终止了我国经济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国务院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提高国内居民消费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消费不仅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品的生产,也可以作为初始变量,通过拉动其他变量而间接的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投资只是作为其引致需求,作用并没有那么明显。在年国家推出了万亿元人民币的公共投资,用来增加国内需求,解决我国消费需求低下这一问题,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配套出台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内需。但这一政策是否能有效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同时,从1998年到2011年,地方政府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从71.1%提高到81.9%,说明地方性政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财政权力越来越大。另外因为地方性政府更了解当地的情况,可以更准确的得到一些数据信息来指导其调整支出方向,这样就可以更好得符合当地民众的需求,更好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更有效的剌激居民消费。

此外,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悬殊,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差异,且农村与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依据财政政策做出的消费决策的调整都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相关实证分析有必要从不同区域层面展开并同时考虑我国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如此便可有针对性地为各地调整政策以促进居民消费提供参考《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关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传统的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并无直接关系。Baliley在1971年公幵表明了财政支出可能会挤出私人消费,此后很多经济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宄分析。居民消费和政府财政支出函数构成了居民有效消费函数。Baliley(1971)假定居民消费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为居民有效消费,它由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共同构成,并在有效消费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者效用函数,当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当时,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作用。的研宄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居民消费。随后的许多学者就是按照的研宄方法进行研究的。比如说他的分析思路是通过一般均衡模型来探讨政府支出与私人支出之间的关系。而他的分析也是受到了的启发。和选取了美国年期间的政府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数据,应用持久收入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政府财政支出不同组成部分对私人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出作用。但扩张性财政政策仍具有一定作用,因为私人消费并未完全被政府支出挤出。选取了意大利在年间的数据并构建新的方程,他的估计表明:纯公共物品并未明显的作用于居民消费,但有益品,则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挤出作用。

其他的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得到了与上文经济学家相反的观点。Cambell和Manklw(1990)在分析美国政府支出对美国居民支出的影响时,得出的结论显示政美国居民的支出会随着美国财政支出的增加而提升。Karras(1994)分析表明政府财政支出可以刺激其国内居民的支出,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用水平会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而提高,且政府支出规模越大,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作用就越弱,政府支出规模越小,其对居民消费的挤入作用就越强。及发现社会产出的总产量的增加将导致消费对闲暇的替代,最终将会导致居民消费的增加。不过这一发现是建立在假设寡头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的前提条件下的。的研究表明就算考虑到各个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人们的消费也会随着本国财政支出的增加而扩大。的分析结果表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能更明显的挤入居民支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中的个国家,研究范围是从1970年到2011年。Gali等(2005)通过运用具有非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和具有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模型,也表明了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回顾

目前,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为了拉动国内消费改变我国内需疲软这一问题,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故从财政支出角度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国内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宄结论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财政支出促进居民消费、第二类是政府财政支出挤出居民消费、第三类是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陈太明(2007)的研宄表明:中央财政支出挤出居民消费。谢建国(2002)的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增加总需求,但在长期均衡时政府支出完全挤占了消费支出”。黄赜琳(2005)通过构建了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进而对年以后的中国经济进行分析,表明居民支出会随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姜洋和邓翔通过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来估计理论模型,结论指出不仅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替代了居民消费,省级层面的政府财政支出也挤出了居民消费。

 

第二章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回顾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相关理论

 

一、瓦格纳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瓦格纳他在对比了英、法、德、日等国家工业发展状况及整理了他们的财政支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变化后,提出了“瓦格纳法则”也就是“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经济发展与国家的财政支出存在因果关系。财政支出的总量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扩大。这是因为:首先,随着经济的增长,管理越来越集中,劳动分工的专业化等等都要求政府行使其管理职能来缓解生产生活中的摩擦与争端。其次在一些对资金或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一般私人企业没有能力进入,国家就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并给予这些领域以支持。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到,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当其收入水平提髙到一个新的层次的时候,政府就必须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居民新的消费需求。

二、考皮克和威丝曼“阶梯型渐进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的观点是:外在因素才是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并且在势头上是缓慢上升的。可是一旦国家发生十分紧急的情况,比如说疫情或者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财政支出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当社会环境恢复正常之后,虽然政府支出在总量上会有所下降,但与危机前相比而言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按照这种理论,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就会是按照阶梯形状不断上升的。该理论认为外在因素(战争、社会动荡等)是政府财政支出的根本原因。但“阶梯型渐进增长”理论仅是对英国的财政支出考察得出的结果,对其他国家的解释性不强。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理论”

他们对政府支出理论的理解是: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及增长速度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了尽快的促进经济增长,政府会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并且在结构上也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经济发展的中期,财政支出总额会继续增加。这个时候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己经初步完备,且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己经较为雄厚,财政投资只是作为私人投资的一个补充。所以此时,公共积累性支出不仅不会像原来那样快速增长,相反总积累支出中的其他部分的会快速增长。而等社会经济提高到成熟阶段,政府财政投资的增长速度又有可能会重新增加。原因是,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个新水平,政府就必须加大资金完善社会的基建以满足人们在存能力的条件下追求更卨层次生活的愿望。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会根据其收入的增加而改变,不仅在绝对上对一拽必需品的消费会下降,在相对量上对其的消费也会逐渐减少。相反人们对于公共产品的支出就会快速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一旦经济发展成熟了,政府就必须提供与居民更高一层次消费所相配套的公共设施再加上各种政府管理费,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会增加。

 

第二节居民消费的有关理论

 

一、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建立了“绝对收入假说”。他认为:收入等于消费加上储蓄。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一般来说,人们的消费会根据他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扩大的趋势,但消费总量扩大不会超过收入的提高。”这一法则是不管是先验地从我们关于人性的知识看,还是从具体的经验事实看都是成立的。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

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杜森贝利提出的。该理论指出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前提中存在的两个错误。第一,杜森贝利的理论指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会互相影响的。根据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活跃程度,他对周围人的消费决策的影响程度不同。第二,消费具有不可逆性。所谓不可逆性是指在当期收入影响居民消费的同时,以前的收入及消费也会对居民现在的消费有所作用。如果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他们不会马上减少支出,而是宁愿运用储蓄的那部分资金也不愿降低消费水平,这种行为成为“棘轮效应”,即当居民收入减少,他们不会立刻降低消费,而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立刻增加消费。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居民的收入分为两种:暂时性收入与持久收入。短暂的、不连续的、具有偶然性的当期收入,譬如遗产、受到的赠与、意外所得等等都属于暂时性收入;而与暂时性收入相对应的就是持久收入。持久性收入即消费者可以预见到的长期所得。为了实现效应的最大化,他们会根据持久收入水平而不是暂时性收入水平做出相关的消费决策。

 

第三章我国地方性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11

第一节我国地方性财政支出总量的现状分析.....11

第二节我国不同区域地方性财政支出的总量及结构比较........12

第四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16

第一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总量的现状分析.........16

第二节我国不同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18

第五章我国地方性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20

第一节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数据说明.......22

第二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22

第三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24

第四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26

 

第五章我国地方性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在考察完我国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之,本文利用Evlews6.0软件对我地方政府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我国地方性财政支出及其结构对城乡消费的影响。

 

第四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总量的现状分析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城镇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水平都有着很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数据表明:从1978-2011年中33年间,城镇居民每人平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了64倍,在改革幵放开始的时候城镇居民每人平均年可支配收入仅为343.4元,在34年后这一值达到了21809元,农村居民纯收入在这年间增加了52倍,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3元。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在这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直接推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指居民所有收入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量指标。从表4-1我们可以看出,从1978年2011年的33年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绝对量都有着快速增加。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年消费性支出的绝对量从1978年405元增加到2011年的18750元,增加了44倍;农村居民每人平均年消费性支出也从最初的138元增加到2011年的5633元,增加了近38倍。我们可以很显然地发现,农村居民平均年消费性支出与城镇居民每人平均年消费支出相比较而言,还有较大的差距。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运用地方性财政政策剌激居民消费时,尤其要注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

 

第六章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的地方性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我国地方性财政支出与不同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宄。本文利用1998-2011年14年的面板数据,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地方性财政支出不同类型对我国不同区域城乡居民的消费影响。根据前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各地区的民生性支出对于城乡居民消费都具有拉动作用,且拉动作用较大。且农村居民对于民生性支出的消费弹性大于城镇居民对于民生性支出的消费弹性。(2)三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性支出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的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但是拉动的程度有很大不同。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对地方性经济建设支出的消费弹性最大,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对地方性经济建设支出的消费弹性次之,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对地方性经济建设支出的消费弹性最小。对于农村居民而言,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对于经济建设性支出的消费弹性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所以我国不同区域地方性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有区别的经济建设性支出政策来拉动居民的消费。且农村居民对于经济建设性支出的消费弹性大于城镇居民对于经济建设性支出的消费弹性。(3)地方性政府行政管理性支出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但地方性政府行政管理性支出挤出了西部城镇居民、所有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因此要合理控不同区域地方性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地方性民生支出的投入,财政政策逐渐向民生倾斜

本文的实证结果清晰的表明: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可以显著的刺激城乡居民的消费。且地方性政府这方面的支出在扩大支出拉动经济的同时,另一方面在缓和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摩擦与争端也有很大的贡献。所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教育、社保及医疗等方面都应该成为政府支出的重点。

在教育文化方面,地方性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教育、文化事业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政府支出在这方面的投入仍然难以满足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同时文化、教育事业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性政府在教育、文化事业上首先要提高财政支出水平,其次要注重平衡教育、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同时还应注意到在我国不同地区,对这些资源的可获得性的容易是不同的,政府应该集中力量缩小我国不同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推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地方性政府也应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积极改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这从一个侧面也会间接的刺激到我国居民的消费。有些农村地区由于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待遇,一旦家庭中有一人生病,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会被完全降低甚至陷入贫穷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可以看出医疗卫生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我国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一大难题。我国地方性政府支出对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不健全,而农村地区广阔,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社会科教文卫事业的支出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