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美国华文女作家陈谦的小说创作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26 16:59

【摘要】 在美国华文文学史上,陈谦是一位出现在世纪之交并在新世纪逐渐成长起来的颇具特色的女性作家。她以硅谷资深芯片设计师的身份涉足美国新移民文学圈,以“美国两面派”的超越心态游走在中美文化之间。早期因对中产阶级白领女性精神困境的书写为文坛所发现,近来又因其颇为成熟的“文革”叙事为文坛所关注,她多方位展示出新移民女性叙事的另一种可能性维度。本文以陈谦的小说创作为研究中心,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跨文化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全面分析和考察陈谦的文化心态、创作特色和叙事成就。本文主要由导论、一、二、三章、结语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运用斯图亚特霍尔有关“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的理论,以“离散”为研究切入点,探讨陈谦对族裔、阶级和文化身份的思考。在追述“离散”内涵的演变过程中,指出“美国两面派”不仅代表着陈谦最为重要的特质,也预示着新世纪以来移民们一种新的文化身份的生成,并探讨了陈谦这种“美国两面派”心态的建构之旅以及背后的文化诉求和心理诉求。第二章,以女性主义理论为观照,展开陈谦对性别身份的思考。探讨她在作品中如何建构移民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和性别主体意识,如何探索移民女性的幸福出路,并由此出发,思考海外华文女作家的主体性问题。第三章,立足于小说文本,思考陈谦在女性叙事方面显示的新特征。指出她的移民题材小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华人移民女性的另一种可能性,也给文坛带来了一种新的“向内看、往里走”的创作方向。她对人的“隐秘心理或心灵创伤”的“文革”书写,创造了北美华文文坛“文革”书写的另一审美途径,既成为她自身今后创作的一个新的关注点,也可能成为未来一个阶段北美华语女性文学、甚至是华语文学“文革”叙事的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的缘起
在北美新移民文学近 30 年的发展历程中,女性作家的群体性崛起是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些女性作家,既是西方世界里的东方人,又是男性世界里的知识女性,更是白人男性世界里的华人知识女性,这相互撞击的复杂身份,使她们经历了既不同于国内本土女性作家,又有别于海外华文男性作家的生命体验,由此创作出大批极具影响力和独特面貌的作品,引起国内读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这些女性作家不仅在国内重量级的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收获》、《钟山》、《小说月报》、《文学界》等上占据越来越多的版面,频频在国家大型出版社出版作品,更是常常在国内的许多重要文学奖项和“文学排行榜”上脱颖而出,不少作品甚至被国内大导演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不少学者和评论家争相研究的对象,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目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目的
鉴于已有研究的不足,在全面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第一,陈谦的“美国两面派”文化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何诉求?又是如何指导她的文学实践?它与坚持“母语”写作有怎样的关系?第二,陈谦如何建构移民女性的自我主体性?她对移民女性自我主体性新的建构以及对中产阶级白领女性的关注与书写,能否成为当代北美华语女性文学具有普遍性的文学经验?第三,陈谦的女性叙事呈现出哪些新特质,能否成为未来一个阶段北美华语女性文学,甚至是华语文学女性书写新的关注点?第四,陈谦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哪些新倾向?这些倾向,哪些代表了北美华语文学在新世纪的整体趋势,哪些又是其目前别的作家并不具有,但可能是未来一个阶段北美华语女性文学、华语文学发展方向的具有先锋性的东西?鉴于第四个问题更多立足在整个北美华文文学圈,故贯穿在前面三个问题中进行评述。
............................

第一章 “离散”——对文化身份的再一次思考

“离散”是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热点话语之一,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离散文学”大旗之下,有着特别的意义。它开启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立足点,使得海外华文文学不再局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下的一个分支,也成为“汉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的一个‘间性’学科”和“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一个‘间性’学科”①。从东方旅居到西方,从中国移居到美国,这不仅是一种位置和身体上的变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和心理的抗衡。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巨大差异,强烈冲击着移民们之前固有的观念和认识。他们一方面要在行为和观念上努力西化以期得到移入国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又要在心底始终保有对本民族文化的忠诚和坚持,时时处于矛盾和纠结之中。经过西化的第三世界知识女性,其处境更为复杂。这种身份的矛盾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一种“离散”的写作,夹裹着文化身份的不断变化和生成。
...........................

第一节 “离散”内涵的演变
“离散”(Diaspora 或 diaspora),最常见的解释来自《圣经》②,用来描述犹太人被驱离出故土的真实经历,重在表现犹太人被逐出母国后四海为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上失去文化根基漂泊无依的心灵状态。在现今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中,它的语意十分丰富,“可以是一种社会经历、一个文学比喻、一个分析范畴,或是一种政治想象”,也有多种用途,“可用来描写‘离散’的实际经历,也可用来说明‘离散’的文化特征,还可用来指离散中的群体本身,或是探究该群体其在原住国或其文化渊源之外生活时的内心感受。”③在本文的相关论述中,“离散”更多指向的是“离散”与文化身份的密切关系。斯图亚特 霍尔在其撰写的《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一文中,依据“离散”本身的特性,提出“应该将身份视为一种‘生产’”,认为文化身份“既是‘存在’又是‘变化’”,且“不是本质而是定位”。④由此看来,离散群体对文化身份的认识不会永远一成不变,也不会突然完结,它奠基于过去,更有赖于未来,永远处于变动的过程之中。
.....................................................

第二章 移民女性自我主体性新的建构................ 30-44 
第一节 对移民女性成功的重新定义和认识 .......................30-34 
一、发现、寻找自我——建构自我、自我认同 ...................30-33 
二、物质小我——精神大我 .................33-34 
第二节 “女强男弱”的两性关系 ...............34-38 
第三节 “互为主体”的新型母女关系 ...............38-44 
一、《望断南飞雁》——母女关系中母亲主体性的建构 ..............38-39 
二、《覆水》——母女关系中对女儿独立身份的寻找 ...............39-40 
三、《繁枝》——“互为主体”的新型母女认同 ....................40-44 

第三章 女性叙事新的想象力

“女性叙事”或曰“女性写作”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法国著名女性主义学者埃莱娜 西苏的《美杜莎的笑声》,上世纪 90 年代引入中国,“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在中国内地的广泛传播,以及国内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而逐渐获得学界的认可和接受。”①由于对西苏理论的片面介绍,经翻译引入后的“女性写作”在本土化过程中,已不完全同于西苏的原初本意,在国内文坛它更多地是被作为女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表达方式而加以实践的,由此也带来“女性写作”样态的复杂和多元。
................................

结语

在世纪之交的北美新移民文学圈出现,并在新世纪新成长起来的华文女作家陈谦,无论是对族裔文化身份的认识、移民女性自我主体性的建构,还是女性叙事方面的想象力都有一些新质的呈现,展示出新移民女性叙事的多种可能性。“美国两面派”是她给自己贴的身份标签,这种身份标签既不同于以严歌苓为代表的“传统派”,又有别于以张翎为翘楚的“超越派”,而是介于这两种之间。不仅象征着新世纪以来一种有代表性的全新的族裔文化身份的产生,也体现出她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世界性的视野,更隐藏着陈谦面对主流所采取的一种文化生存策略。同时,这种文化生存策略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她的文学实践,让她在异国他乡以理工科的背景踏上母语写作的道路,一面“在小说中重构我的故乡”,在“超越乡愁”的高度上寻求文化认同;一面又试图打破国家、民族、语言的界限,“关注人类生存困境”。她对移民女性成功的重新定义和认识、对“女强男弱”的两性关系的书写、对“互为主体”的新型母女关系的展示,无不体现着她对移民女性自我主体性的新的建构。她从熟悉的人物、环境和生活出发,以“不打旗帜”的女性主义姿态书写中产阶级移民白领女性的精神困境,不经意间碰撞着诸多性别议题,突破了以往移民小说中司空见惯的夫妻相处模式、母女相处模式,也呼应着移民女性在新世纪新的时代课题,即如何发展、如何真正建构自我主体性的问题,由此引起人们对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中产阶级白领精神生活的普遍关注和广泛思考,同时也给我们思考这些日益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华文女作家的主体性地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另外,在女性叙事方面,陈谦也显示了可贵的努力。她的“内倾型”心理叙事风格不仅给文坛带来了一种新的“向内看、往里走”的创作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华人移民女性的另一种可能性。她对人的“隐秘心理或心灵创伤”的“文革”书写,开创了北美华文文坛“文革”书写的另一审美途径,既成为她自身今后创作的一个新的关注点,也可能成为未来一个阶段北美华语女性文学、甚至是华语文学“文革”叙事的新的审美途径。总之,陈谦以她全新的“美国两面派”文化身份,以及独特的女性书写面貌,带来另一种移民女性言说,丰富着美国新移民文学的强大阵营。
.......................................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