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昌市经验数据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摘要】 在过去的30几年里,金昌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4%—18%之间,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取得了较大提高。然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金昌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对资源的高依赖性、环境污染较严重、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金昌市的工业体系较以前得到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规模性进展,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金昌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好发展,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提高了该地区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水平,为地区接续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正是基于此,本文以资源型城市金昌市为研究对象,以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归纳和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后,结合金昌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政策方向和发展目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机理,并运用实证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金昌市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为单向的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据此提出金昌市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战略启示。本文的重心在于结合金昌市的资源现状、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对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和机理做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影响机制。然后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金昌市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发展,这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前进的潜在阻力。尤其是在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
资源型城市最初的发展定位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资源开发、初级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普遍存在三次产业比例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理论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帮助资源型城市转变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通过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逐渐降低对资源主导产业的过度依赖,实现城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国内与国外的联系和交流。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一直是当前经济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金昌市是一个以有色金属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以北,地质结构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金昌市的产业结构是以资源开发、冶炼和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占主导,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作为起步较晚的资源型城市,金昌市在发展中积极借鉴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不合理的生产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1年金昌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2.2:70.5:17.3,到2010年该比例调整为 10:61:29,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明显。同时,金昌市根据自身具备的资源相对稀缺的优势,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额在2003年为51.6万美元,到2010年则上升为9389万美元,增长幅度很大。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和创新,以更适合金昌市的实际生产情况;在资源利用率、新材料产品研发、精细化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进展,为相关接续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根据以上的研究路线,如图 1.1,本文共五章,第一章是导论,包括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分析;第三章具体结合资源型城市金昌市的发展现状,包括总体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同时用定量分析方法,判断了金昌市目前的经济转型发展阶段;接着分析了金昌市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第四章是基于金昌市 2003—2012 年的年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金昌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论证,并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数据做实证检验。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查阅和梳理相关的理论文献,整理出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再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做实证定量分析。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结合金昌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在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中,邓宁的OLI理论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做出了很好的解释。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尚处于研究中,其中较全面的具有代表性的是联系-杠杆-学习理论和资源-产业-制度理论。
2.1.1 邓宁的 OLI 理论
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tion)指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需要具备三个优势,并且认为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拥有时,企业的投资活动才能发生。第一个是所有权优势,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相对领先、专利技术、商标等。第二个是内部化优势,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有高效且完备的管理体系、财务机制、营运或人员流动等方面的系统体系。这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运作效率,也是企业发挥所有权优势的保证。第三个是区位优势。东道国在自然资源或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如基础运输设施齐全等,以及在投资制度、文化环境方面的吸引力,都会成为企业选择该地区为投资对象的考虑因素,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做出影响。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所有权优势说明了企业具备了到海外投资的前提条件;内部化优势说明企业有能力进行海外投资活动,有能力将获得的资源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为企业自己所拥有;区位优势说明了企业为什么会选择海外市场进行投资。这三个优势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很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随后邓宁通过对 67个国家的对外投资做了实证分析之后提出,经济发展水平对对外直接投资有直接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不适合进行对外投资,而应该吸引投资。
2.1.2 联系—杠杆—学习理论
Mathews(2006)提出了后发国家的联系-杠杆-学习理论,他指出后发国家为了获取与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这里所指的资源包括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竞争环境、稀缺的自然资源、以及不可模仿和替代的竞争优势),会通过从外部获取的方式实现。
首先,联系表明企业与外界联系的紧密程度,当一个企业从国际环境中获取的信息量越多,企业获得的发展机会也就相应的越多。对于后发国家来说,通过从外界获取资源,可以补偿企业自身对某些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说具有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都会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开拓海外市场,从中获得更有价值的资源。
其次,杠杆说明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的方式。当企业进入新的国际环境后,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获得对企业有利的资源。由于市场上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企业获得的信息是否有价值很难判断,因此企业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降低可能的风险,可以选择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
2.2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基于以上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本文进而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机理。
2.2.1 微观角度
从实践中来看,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其产生的效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获取自然资源,因此主要的投资对象是自然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产业的要素需求增加,当企业对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增大时,为避免出现国内资源的紧缺,企业可以通过从国外获取的方式,增加对资源的补充,以保证国内的资源供给,因而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加快,优化产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时间较短,并且资源开采业仍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对于资源开发类企业进行的资源获取型对外投资,是为了规避资源型地区可能出现的资源枯竭,并且获得对外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另外,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可以减少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保证资源的供应。
2、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供给充足,国内城市逐渐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急于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企业会选择可以绕开贸易壁垒或降低贸易成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进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当企业完成了这种形式的投资后,部分有实力的企业会选择向外转移生产,这时国内的部分生产要素出现剩余,这部分生产要素会向技术水平高且附加值高的行业移动,由此产生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
3、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进而带动关联产业对新技术的研发,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对外投资首先是发生在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的产业,也就是企业通过一定的领先技术,在国外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与国外企业展开在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承担研发费用。同时,将新技术不断引入国内,应用于国内的生产中,带动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另外,技术较落后的企业也可以进行对外投资,通过技术外溢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3 金昌市发展现状及对外直接投资现状...........21
3.1金昌市发展现状 ...................21
3.1.1金昌市经济发展现状.............21
3.1.2金昌市经济转型阶段评价...............23
3.1.3金昌市产业发展现状.................25
3.2金昌市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28
3.2.1金昌市对外直接投资主体..............28
3.2.2金昌市对外直接投资规模...............29
3.2.3金昌市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30
4 对外直接投资与金昌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31
4.1对外直接投资与金昌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31
4.1.1模型的构建................31
4.1.2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33
4.1.3计量检验......34
4.2本章小结 .........36
5 结论与启示 ......37
5.1结论 ..............37
5.2启示 ..........37
5.2.1地区发展角度............38
5.2.2企业发展角度................39
4 对外直接投资与金昌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4.1 对外直接投资与金昌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对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相关机理的分析,结合金昌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实证部分,本文将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现实的意义来说可以为金昌市的经济转型以及金昌市今后发展目标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4.1.1 模型的构建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类:第一类是单指标测度方法,有霍夫曼(1931)提出的霍夫曼系数,是用消费资料工业与生产资料工业的比例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其计算公式为:w=Cg/Sg,其中Cg 表示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Sg 为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靖学青①(2005)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度量产业结构水平,认为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越大,则说明产业结构水平越高。但是该指标只能用于不同地区间和不同时间之间的比较,并不能表示某年份产业结构的相对水平。
第二类采用对比的方法,主要是将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的产业结构高度。包括钱纳里的“产业结构标准模式”,该方法可以多角度地对产业产值、劳动力结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进行衡量。另一个是相似系数法、以某一国的产业结构为参照标准,通过计算两者间的相似系数,测度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
以上这些方法都对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做出度量。但是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由于其本身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的问题,所以,本文在进行产业结构水平的计算时,主要针对金昌市第二产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因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点在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等高技术产业。通过对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接续产业,将产业重心逐渐转移到高技术产业。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可以提高技术的研发水平,扩大技术应用领域;二是可以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渐降低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因此,这种转变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转移产业重心的生产过程,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综合对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金昌市的产业发展现状,本文选取郭克莎教授提出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度量方法,指标选取为:产值、资产、技术、就业,这四个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内容,结合金昌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对金昌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金昌市的产业结构在进入城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后(1996年-至今)不断得到调整,加大了对相关关联产业的发展,如精深加工、精细化工,尤其是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依赖性,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另外,通过对金昌市的转型发展阶段的判断可以得出,金昌市的转型已经进入持续推进阶段,也就是说对接续产业、替代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大规模重组和建设基本完成,非资源型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环境。
其次,金昌市积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展技术合作,结合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创新,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昌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下,金昌市有了技术支持和资源的充足供给,降低了资源的开采量和资源枯竭速度,加快了城市产业群的建设,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增强城市的发展实力。
5.2 启示
综上所述,金昌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对外直接投资对其经济转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金昌市需进一步加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本文结合以上实证检验结果和金昌市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从地区发展角度和企业发展角度提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几点启示。
5.2.1 地区发展角度
(1)注重发挥地区的产业相对优势
金昌市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产业方面,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具备了成熟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生产上面,从矿石的开采、洗选到最后的生产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高效率的流程化生产。在新产品研发上,对国外市场的需求把握准确,进行有效地市场分析。通过与国外相关企业或产业建立联系,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在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一定完全适合金昌市的生产条件,需要进行进一步地改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的生产条件。在这方面,金昌市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组织专业的科技研发项目,进行技术的再开发和再创新,形成具有核心研发技术的研发机构,充分发挥金昌市在有色金属冶炼及新材料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
参考文献:
- [1] 李逢春.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来自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06)
- [2] 李鹏飞,代合治,谈建生.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以枣庄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02)
- [3] 王青松,刘加林.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2(02)
- [4] 李瑞茜.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其主导产业选择实证研究[J]. 商业时代. 2012(07)
- [5] 庞智强,王必达.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J]. 统计研究. 2012(02)
- [6] 刘丹,姚平.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创新协同驱动路径分析[J]. 管理现代化. 2011(06)
- [7] 吕萍. 资源型城市发展接替产业的耗散结构分析[J]. 学习与探索. 2011(04)
- [8] 陈孝劲,崔彬,郝举.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探讨——以盘锦市为例[J]. 中国矿业. 2011(03)
- [9] 唐彬,唐小明. 关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的新思考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J]. 知识经济. 2011(03)
- [10] 王树林,梁莎. 基于因子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本文编号:9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