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对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28 09:57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日益成为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来源,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启动以来,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东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同时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本文把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作为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直接投资对总体及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不同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理论、衡量方法以及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效应,并说明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一致性,也对直接投资影响产业内贸易的机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再次,在实证部分运用双因素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三个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与双边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的关系,而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则呈负相关的关系。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由于科技进步的加速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世界贸易的格局和模式开始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在经典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中,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需求偏好及产品异质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了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日益成为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来源,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1.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丰富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贸易逐渐由产业间贸易发展成为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往来的两条非常重要的纽带,它们推动了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使得产品和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之间能够自由流动。目前学术界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内贸易的研究都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把国际直接投资作为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很少。因此,把国际直接投资作为产业内贸易的一个主要因素,探讨其影响形成机制,对于丰富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东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启动 CAFTA 建设进程后,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升级,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正从产业间的贸易转化为产业内贸易,因此对于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对东盟进行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对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学术界主要从投资规模、国别选择和投资行业进行了研究。 

从投资规模方面来看,张燕南(2007)、李建伟(2010)、许宁宁(2010)、李继宏(2011)认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虽然总体规模偏小,但增长迅速。王修志(2008)通过向投资东盟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中国国有企业虽然在投资东盟投资额较多,但对于企业投资数量来说,民营企业却占据主导地位,相比国有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分明,在管理决策上更有灵活性,将成为日后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主力军。吴崇伯(2006)、刘文正(2009)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情况,发现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增速比东盟对中国投资增速更快,且投资额不断扩大。

从国别选择方面看,黄绥彪、陈宁、赵乐为、李季骏(2007)通过对 1995-2004年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中国对新加坡投资规模远高于东盟其他国家,新加坡一直占据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首位。权巧(2007)则认为中国对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的投资超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平均水平,相比之下,中国对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的投资还不到中国对东盟平均水平的一半。葛玉柯(2009)和李伟健(2010)认为中国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投资存量比例大,而对东盟新四国的投资比例小,资金还是主要流向东盟老成员国。胡丁文(2010)将中国与东盟其它主要引资国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对柬埔寨、老挝、缅甸的投资在其引资中占的比重名列前茅。张继林(2007)、腾云(2010)认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应选择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投资;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有明显比较优势,而东盟新四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崛起,急需要新技术和资金支持,中国为了转移产业选择对东盟新四国投资。他们通过计算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标,得出结论,由于中国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区域显示比较优势较小,因此对该产业投资应选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指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劣势逐渐减弱,但相比印度尼西亚有一定优势,与菲律宾相当,略逊于泰国,落后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冀廷瑜(2009)、董洪清(2010)认为中国在东盟投资应将资源类企业选择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这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东盟寻求市场或规避贸易壁垒的企业应当选择老挝、越南、柬埔寨等这些劳动力资源充足且享受发达国家优惠待遇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东盟投资工程承包的企业应该选择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等这些基础设施差的国家进行投资;在东盟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应该选择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样技术水平高的国家。邵学言、陈静宁、冯贺喜(2009)认为东盟经济规模、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及空间距离是影响一国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他们运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区位,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投资应最先选择越南,其次是菲律宾、泰国、印尼、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文莱、缅甸。 

 

2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分析 

 

2.1  国际直接投资的分类 

2.1.1 按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分类 

本文依据小岛清(1987)的划分方式将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三类,即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要素导向型。自然资源导向型动机的这类投资主要以利用外国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瓶颈为目的。通过外部解决,在资源丰富,但自身缺少开发能力的国家,进行海外投资,参与国外资源的开发,或者通过直接收购,来获取能源供应集团的稳定股份,已成为这种投资类型的主要形式。市场导向型动机的这类投资主要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为目的。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二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生产要素导向型的这类投资主要是获取外国廉价生产要素,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1.2  按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与东道国分工层次分类 

按照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与东道国在生产经营分工上的层次,可以将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一体化直接投资和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所谓水平一体化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相似的国家进行类似的生产经营活动,即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进行平行分工,东道国从事的是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活动。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实行纵向分工,母国从事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而东道国则从事产业链中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 

 

2.2  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 

2.2.1 产业内贸易的界定及分类 

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界定的基础一般有两种,一是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对产业的界定,二是按《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对产业的界定。以 HS为界定基础是将产业的产品分为 21 个大类、97 章(依据 2002年的新标准),其中 2 位数代表章、4 位数代表章下的目、8 位数代表目下的子目,为了方便一般采用  HS 分类系统中的前  4  位数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本文对产业内贸易的界定就是以 HS为界定基础。 

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其中大部分为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指可以完全替代的产业内产品的贸易。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又可以分为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HIIT)是指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是质量相同但特性和属性不同的产品,这种差异是由消费和生产两方面因素引起的,这类产品价格很接近。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VIIT)是指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是不同质量的相似性产品,通常表现为产品的价格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 

2.2.2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 

最早研究产业内贸易的是沃顿(Verdoorn,P.J.),他把国际贸易中的商品集中度和价格弹性联系在一起,用 36 个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在发达国家之间进出口的商品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巴拉萨(Balassa,B.1986)就将其称为产业内贸易指数(IIT)。格鲁贝尔和劳埃德(Grubel,H.G.& Lloyd,P.J.,1975)将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与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并认为运输成本、消费者偏好、季节性贸易、转口贸易、政府干预等均可导致同质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生,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则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目前已有许多分别解释各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对于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伯兰德尔和克鲁格曼(Brander and Krugman)是在寡头垄断市场模式下,假定有国内外两家生产完全相同产品的企业,且它们有着相同的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若市场存在分割,它们都会在对方市场上进行产品倾销,此时,便发生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15 

3.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一致性分析............................15 

3.1.1 整体水平一致性................15 

3.1.2 国别一致性..............16 

3.1.3 产业结构一致性............18 

3.2  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影..21 

3.2.1 直接影响机制.............21

3.2.2 间接影响机制...............23 

4  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对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24 

4.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24

4.2  模型的建立....................26 

4.2.1 单位根检验...........26 

4.2.2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27 

4.3  回归分析............32 

4.4  协整检验................37 

5  结论与启示 .........39 

5.1  基本结论..................39 

5.2  启示.............40 

5.2.1 进一步扩大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获取规模经济,促进双边产业    内贸易的发展...........40 

5.2.2 建立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增加双边产业内贸易............40 

5.2.3 强化贸易政策、对外投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套与协调...........41 

 

4  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对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 2003~2011 年的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以及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等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分别来自于国研网和中经统计数据库以及2005~2011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本文实证的因变量是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自变量是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FDI)。本文还将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分别作实证分析。本文以 HS分类为基础,依据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计算出各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型产业贸易指数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如表 4.1、表 4.2 和表 4.3 所示,这些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中不包含 HS 分类中的第十九类和第二十二类。 

5  结论与启示

 

5.1  基本结论 

本文首先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衡量方法。接着从理论研究和影响机制方面得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的结论。通过对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内贸易在总体规模、产品特征和国别分布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有显著影响。本文运用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对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三个模型分别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根据总体产业内贸易模型的结果,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对双边总体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表现为直接投资每增加1%,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就增加0.367%;同时,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未观测到的个体效应均为正值,由于它们是相对发达的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以及引进的其它国家的直接投资相对多,因此,这些国家与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而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的未观测到的个体效应均为负值,由于它们相对落后,而且中国对它们的直接投资增长非常迅速,因此,中国与它们的产业内贸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2003-2007年的未观测到的时间效应全为正值,由于2003-2007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还相对较少,因此双边产业内贸易受其它国家直接投资以及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还很大;而2008-2011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增长非常迅速,占东盟引入外资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2008-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受其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2.根据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模型的结果,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对双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负的影响,表现为直接投资每增加1%,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则会减少0.362%,说明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对双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替代效应大于创造效应。同时,新加坡未观测到的个体效应最大,这是由于新加坡是发达国家,中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多为垂直一体化投资,对双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与新加坡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新加坡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缅甸、老挝和文莱的未观测个体效应为负值;2003年-2008年未观测到的时间效应为负值,而2009-2011年为正值,这是由于2009-2011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也多为垂直一体化投资,双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受其它发达国家的FDI影响较大。 

3.根据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模型的结果,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对双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直接投资每增加1%,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就增加0.319%。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模型的结果与总体产业内贸易结果类似。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