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当代裕固族族际通婚及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3:36

  本文关键词:当代裕固族族际通婚及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裕固族 族际通婚 文化变迁 民族关系


【摘要】: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人口仅一万余人。当下诸多因素影响与作用下裕固族与外族广结姻亲,保持较高的族际通婚率,且在未来还有快速增长并逐步取代族内婚之趋势。族际通婚家庭的增多,使裕固族婚姻状况发生重大变迁,同时对民族自身及其文化、认同和当地民族关系等皆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运用族际通婚相关理论,将史志资料和裕固族地区调研所获问卷、个案等大量第一手田野资料相结合,对裕固族族际通婚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内容有三方面:点明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对国内外族际通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主要观点进行述评,回顾裕固族族际通婚的相关研究成果;简要说明裕固族社会、历史、文化及肃南县裕固族聚居的各乡镇基本概况。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由彼此联系又层层推进的五个板块构成: 1、婚姻史追溯,包括裕固族传统婚姻形式及其变迁,并引用一典型家族案例进行说明;对裕固族族际婚姻的历史进行溯流探源,揭示其发展轨迹;2、重点阐明族际通婚的现状、特点、趋势,在对大量个案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族际婚姻的缔结类型、民族类型和地区类型,完整呈现裕固族族际婚姻的原貌和基本规律;3、探究、辨析导致裕固族与外族通婚的因素,提出族群客观特征、个体特征、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为其主要因素;4、对族际通婚与裕固族及其文化变迁之关系进行探析,全面揭示通婚对裕固族人口、语言、风俗习惯、姓氏和亲属称谓等带来的多重影响;5、追踪、探讨通婚后代之民族选择及认同,并进一步分析决定后代民族选择和认同的各种因素。 第三部分结语,提出本文的主要观点: 1、族际通婚对裕固族文化变迁影响深远,意义非凡。首先,语言的使用和传承出现明显弱化,使用人群逐渐减少;其次,通婚也使裕固族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再次,大量与外族相互联姻影响了裕固族饮食习惯、时令节日、社交习俗、人生习俗、丧葬礼俗及婚姻习俗等礼俗,族际家庭中出现多民族文化的相互采借、调适和涵化现象,并逐渐向全民扩展;最后,通婚还对裕固族传统姓氏和亲属称谓带来深刻影响。 2、裕固族文化变迁主要为“外源性变迁”,是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往而引发的,尤其是与外族通婚的普遍化无疑是推动文化变迁的最主要的“源动力”。变迁的模式主要有整合和涵化,其中以涵化为主,其领域广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变迁的特点不是一种渐进的、有所选择的,把接受过来的各种文化同自己传统文化的体系有机结合与协调,或者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而是变迁发生过猛,外来文化大量进入本族文化之中,造成原有文化特性的消失,民族心理诸方面的变化。当然,造成文化变迁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并不能全部归因于族际通婚。裕固族接受异文化也有选择和判断,并非全盘接受。通婚是一种利弊兼具的社会现象,除造成文化变迁外,与异文化的接触与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刺激了裕固族文化的发展 3、在缔结婚姻的关系中,各民族形成了日益密切的关系。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交互影响,互动发展。 4、通婚后代的民族认同出现多元化现象,有的对裕固族及其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有的则出现双重认同,叠合身份,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关键词】:裕固族 族际通婚 文化变迁 民族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55;C91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22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9-12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9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19-22
  • 第二章 裕固族及调查地点概况22-32
  • 第一节 裕固族历史概况22-23
  • 第二节 裕固族社会文化概况23-25
  • 第三节 调查地点概况25-32
  • 第三章 裕固族传统婚姻形态及其族际婚姻的历史追溯32-51
  • 第一节 裕固族传统婚姻形态32-34
  • 第二节 一个“多民族家庭”的婚姻变迁实录34-42
  • 第三节 关于裕固族族际婚姻的历史追溯42-49
  •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裕固族族际婚姻现状及其特点51-66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裕固族族际婚姻的变化51-55
  • 第二节 族际婚姻的民族构成及其家庭结构55-58
  • 第三节 裕固族族际婚姻的特点58-65
  •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裕固族族际婚姻的类型66-94
  • 第一节 族际婚姻的缔结类型66-76
  • 第二节 族际婚姻的民族类型76-93
  • 本章小结93-94
  • 第六章 裕固族族际通婚的地域个案分析94-112
  • 第一节 多民族杂居的城镇——红湾寺镇94-99
  • 第二节 裕固族聚居地区——明花乡99-104
  • 第三节 裕固族散居地区——皇城镇104-110
  • 本章小结110-112
  • 第七章 影响裕固族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112-137
  • 第一节 族群客观特征因素113-123
  • 第二节 个体特征因素123-130
  • 第三节 社会环境130-132
  • 第四节 心理因素132-135
  • 本章小结135-137
  • 第八章 族际通婚对裕固族及文化发展的影响137-163
  • 第一节 族际通婚对裕固族人口的影响137-140
  • 第二节 族际通婚与裕固语之命运140-147
  • 第三节 风俗习惯的互相协调和吸纳147-155
  • 第四节 对裕固族姓氏和亲属称谓的影响155-161
  • 本章小结161-163
  • 第九章 通婚后代子女的族属选择与民族认同163-175
  • 第一节 通婚后代子女的族属选择163-165
  • 第二节 通婚后代民族认同的多元性165-170
  • 第三节 影响通婚后代民族选择及其认同的因素170-174
  • 本章小结174-175
  • 结语:讨论与分析175-179
  • 参考文献179-18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84-185
  • 致谢185-186
  • 附录186-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 ,潘乃谷;赤峰农村牧区蒙汉通婚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张素绮;浅谈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吐鲁番族际通婚调查报告[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巴战龙;;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其力木格;;关于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的简述[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6 许振明;;夏河县拉卜楞镇族际通婚状况调查[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马季方;文化人类学与涵化研究(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8 马季方;文化人类学与涵化研究(下)[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9 张朴;李豫浔;;从“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关于凉山彝族族际通婚的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10 王平;;从族际通婚看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琳;裕固族牧民定居前后婚恋观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巴战龙;社区发展与裕固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缪自锋;裕固族文化仪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敏霞;汉族-少数民族通婚家庭子女的民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2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22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