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3:03

  本文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农林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问题 研究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而示范性的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道路。随着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高等农林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管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并没有对高等农林院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加强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经费投入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方面呈现怎样的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乏力是影响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制约因素。那么,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结构、师资队伍流动、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专业及课程设置不科学是影响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在专业及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教学质量监控缺失是影响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阻碍因素。当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在监控目标、监控体系、监控队伍等方面具体存在什么问题? 按照上述问题与思路,本文结构如下: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界定了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概念,介绍了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类别,并从共享利益理论、多元制办学理论、依附理论等多个角度,对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第二章梳理了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沿革,并从社会背景、政策演变、发展特点对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第三章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乏力,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质量监控缺失。第四章分别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所在院校经费投入、社会捐赠环境以及学生学费支配方式等方面,从管理制度、发展观念、师资渠道、招生规模以及培训机制等层面,从主管部门规划、高等农林院校定位、高等农林院校课程设置体系以及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生源等维度,从思想认识、监控体系以及管理人员结构等角度对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高等农林院校的实际出发,提出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要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证政策落实、提高学费标准和补充经费渠道等方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要在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等方面加强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定位去除功利性倾向、设置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提高生源质量等方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通过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理解、明确引进的标准、原则及相关对策等方面来切实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要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设立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来加强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道路,构建具有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新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结语对全文研究结论的总结和展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问题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8.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引言12-24
  • 一、 问题提出12-13
  • 二、 研究意义13-14
  • (一) 理论意义13
  • (二) 实践意义13-14
  • 三、 研究现状14-21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4-20
  • (二) 国外研究现状20-21
  • 四、 研究方法21-23
  • 五、 创新之处23-24
  • 第一章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解读24-39
  • 一、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24-27
  • (一)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概念24-25
  • (二)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类型25-27
  • 二、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27-31
  • (一)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形式27-28
  • (二) 单文凭与双文凭授予形式28-29
  • (三) 单校园与双校园人才培养形式29-30
  • (四) 引进与非引进型办学形式30-31
  • (五) 计划内与计划外招生形式31
  • 三、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征31-36
  • (一) 互利性31-33
  • (二) 效益性33-34
  • (三) 开放性34-35
  • (四) 多样性35-36
  • 四、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依据36-39
  • (一) 理论依据36-37
  • (二) 政策依据37-39
  • 第二章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及意义39-58
  • 一、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39-43
  • (一) 211 和 985 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情况39-41
  • (二) 省、部级重点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情况41
  • (三) 省属普通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情况41-43
  • 二、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43-50
  • (一) 筹划准备阶段43-44
  • (二) 积极探索阶段44-47
  • (三) 推进发展阶段47-49
  • (四) 逐步成熟阶段49-50
  • 三、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意义50-58
  • (一) 有助于改善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化办学条件51-52
  • (二) 有助于提升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化师资水平52-54
  • (三) 有助于提高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质量54-55
  • (四) 有助于深化高等农林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55-56
  • (五) 有助于扩大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声望56-58
  • 第三章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58-71
  • 一、 办学经费投入不足58-62
  • (一) 政府办学经费投入不足58
  • (二) 学生学费收入有限58-62
  • 二、 师资队伍建设乏力62-65
  • (一) 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不平衡62-63
  • (二) 师资队伍不稳定63-64
  • (三) 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不高64-65
  • (四) 教辅人员的素质不达要求65
  • 三、 专业及课程设置不科学65-68
  • (一) 专业设置重复较多66
  • (二) 课程体系对接不畅66-67
  • (三)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少67
  • (四) 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滞后67-68
  • 四、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缺失68-71
  • (一)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认识上的缺失68
  • (二)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机构与人员的缺失68-69
  • (三)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制度与指标的缺失69-71
  • 第四章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原因71-81
  • 一、 影响和制约办学经费投入的原因71-74
  • (一) 政府重视度与支持力欠缺71-72
  • (二) 高等农林院校支持力度不大72-73
  • (三) 社会捐赠环境尚未形成73
  • (四) 学生学费无法自主支配73-74
  • 二、 影响和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因74-76
  • (一) 师资队伍年轻化、职称结构非均衡化和学缘结构同一化74-75
  • (二) 中方教师工作压力大和中外师资队伍良莠不齐75
  • (三) 对师资队伍国际化重视不够75-76
  • 三、 影响和制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76-79
  • (一)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长远规划76-77
  • (二) 发展定位存有功利性倾向77
  • (三) 中外高等农林院校办学目的存在差异77-78
  • (四) 生源素质难以保证中外课程体系有效对接78-79
  • 四、 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因79-81
  • (一) 对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认识不重视79
  • (二) 对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机构与队伍建设不重视79-80
  • (三) 对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构建不重视80-81
  • 第五章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途径81-106
  • 一、 积极筹措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经费81-86
  • (一) 加大资金投入82
  • (二) 保证政策落实82-83
  • (三) 提高学费标准83
  • (四) 多种渠道补充经费83-86
  • 二、 加强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86-91
  • (一) 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86-88
  • (二) 健全教师管理机制88-90
  • (三)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90-91
  • 三、 完善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91-97
  • (一) 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91-92
  • (二)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去除功利性倾向92-93
  • (三)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要设置特色专业课程体系93-96
  • (四)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要提高生源质量96-97
  • 四、 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要切实引进优质教育资源97-101
  • (一)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97
  • (二)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准97-98
  • (三)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98-100
  • (四)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对策100-101
  • 五、 加强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内部监控101-106
  • (一) 提高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认识101-103
  • (二) 加强监控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103-104
  • (三) 构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长效机制104-106
  • 结语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3
  • 附录1113-116
  • 附录2116-117
  • 后记117-11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星谕;;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理论依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2 李毅;;国际视野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治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3 胡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实践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邓琪;许骏;;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叶敏;;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6 周焱;澳、英、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彭志红;李合松;胡家金;;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0年05期

8 陈正权;;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叶长江;周春涛;邵志国;;生源萎缩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实现招生工作软着陆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10 阳金萍;浅析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育主权及其维护[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温雪梅;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福玲;大学国际化发展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戴福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教育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然;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沈振锋;我国农业大学办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8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48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