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玛藏德哇:一个城市边缘藏人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5:13

  本文关键词:玛藏德哇:一个城市边缘藏人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玛藏德哇 卓仓 族群认同 骨系 社会记忆 政治参与


【摘要】:“玛藏德哇在行政区划上为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红崖子沟乡的一个自然村。其名源自村内藏传佛教后弘期圣地“玛藏贡巴”汉名“白马寺”)。藏族传统人文地域认知中,“玛藏”在宗曲((?)tsong chu,湟水)以北华锐部落(的地域,但在族群上却是一个由卓仓藏人构成的“德哇(村落社区)”。该村位于宗曲之滨,坐望高楼林立的平安县城,被密集的汉人和穆斯林聚居社区所包围。在现代化和多元文化的场域内,玛藏德哇以后弘期圣地玛藏贡巴为文化符号,汲取历史和社会记忆资源,传承卓仓藏人传统的“茹巴或“茹居”即骨系等文化凝聚观念,并在政治参与中积极表达本族群的利益诉求,在宗曲流域藏人中开拓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宗曲流域藏人社区的发展为背景,通过田野调查,主要以民族志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玛藏德哇在族群认同、社会记忆及政治参与中显现的行为模式,讨论了在多元文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玛藏德哇村落社区的构建过程及其在宗曲流域藏人社区发展中的典型意义,为当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田野研究文本。 全文共计八章: 第一章绪论说明选题意义、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田野工作和研究方法,在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理清相关概念; 第二章勾勒了玛藏德哇的地理生境及人文环境,展现了现代化背景下玛藏德哇所处的多元文化场域; 第三章概述了玛藏德哇的宗族及其所属卓仓文化的一般特征,提出宗族世系是卓仓的基本社会组织单元,玛藏德哇具有清晰的卓仓族群认同; 第四章通过调查分析玛藏德哇所属卓仓文化的核心要素——“茹巴”(骨系)观念和通婚圈,讨论了玛藏德哇的内部凝聚机制; 第五章是对“喇钦·贡巴饶赛"及“玛藏贡巴”历史的简明研究,这处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圣地是玛藏德哇最大的历史资源,也是玛藏德哇藏人的精神支柱,所以本章单独梳理文本中的历史,为后文社会记忆和政治参与的讨论做铺垫; 第六章讨论了玛藏德哇做为玛藏贡巴的“拉德香火地)”,对玛藏贡巴产生神圣性的宗教情感,并在社会记忆的塑形中凸显自身独特的族群身份和文化认同; 第七章通过对“飞机场事件”及“拆迁事件”的深度描写,阐述玛藏德哇在社区动员和政治参与中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在利益诉求中,玛藏德哇得以凝聚的内部和外部要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章展现了玛藏德哇社区构建的动态过程; 第八章为全文的结论章,总结玛藏德哇得以凝聚和发展的内部、外部要素,通过与丹噶尔藏人等其他宗曲流域藏人社区对比,说明玛藏德哇的社区建构模式是其他宗曲流域藏人村落社区发展可资借鉴的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拉格;王洲塔;;卓仓藏族族源考述[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2 黎宗华;论卓仓藏族的历史及文化特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3 索端智;卓仓藏族婚礼歌中的几条口碑资料[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4 巴盖措;;卓仓藏族婚俗中的婚礼歌[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唐仲山;;同仁县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的民族志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1203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203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