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论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论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发展 个体和谐 大学教育 大学生 生成论
【摘要】: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使命。尽管大学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依然难逃大学之殇、德育低效、教育异化等种种指责。而大学教育情境中“和谐人”的缺失与“片面人”的滋长,不仅使大学教育陷入了应然与实然矛盾冲突的尴尬境地,而且也为大学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即大学教育如何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 从生成论视角来看,个体和谐发展有如自然界一样,既是一个按照自然规律从出生到消亡、从发育到成熟、从生长到生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在内外生成因子相互作用下从异化走向人化、从片面走向全面、从冲突走向和谐,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由“片面人”发展成“全面人”、由“失谐人”发展成“和谐人”的辩证生成过程。在此生成发展过程中,个体和谐发展既体现了内外生成因子的相互作用,也彰显了内和发展与外谐发展的有机统一。而从异化到人化、从片面到全面、从冲突到和谐既反映了个体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也展现了个体和谐发展依循的和谐发展律、主客互动律、整合协调律、辩证运动律等客观规律,同时也为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生成论教育模式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在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进程中,由于异化错位、冲突失范、发展失谐等内外因素的激化与影响,尤其是异己化、片面化、功利化等社会现象的客观存在,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片面人”、“畸形人”、“单向人”、“平面人”、“工具人”、“半个人”等片面发展的“失谐人”。为此,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既需要遵循个体内和外谐的生成发展规律,也需要结合个体片面发展的客观实际,从内和与外谐两条路径来共同推进大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其中,内和路径主要在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和谐、认知和谐、人格和谐、发展和谐,外谐路径则在于协调处理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以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只有通过个体内和与外谐的相互作用,做到内和与外谐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不过,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目标尚处于生成实践中。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主客观发展条件的实践成熟,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目标终将成为客观的历史必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正德;;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当代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安会茹;;从哲学视野看人的和谐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胡弼成;人的主体性: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于光;张澍军;;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的弊端与现代困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肖映胜;;个体和谐的基本内容探讨[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5期
7 王旭东;;德育视域中青年和谐人格的构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玲玲;汪延顺;;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之解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9 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马友乐;;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2 刘云山;[N];人民日报;2006年
3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10年
4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秦廷国;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光;德育主体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玉琴;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的全面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2 杨一楠;大学生群体中和谐人格的缺失分析及自主性构建[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俊杰;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自珍;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D];河海大学;2005年
5 葛岚;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杨善铭;古希腊中期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艳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康厚德;现代德育人本主体论[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韩诗福;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强;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教育创新的启示[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0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24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