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养老的逻辑与实践—云南沧源一个佤族村寨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0:15

  本文关键词:养老的逻辑与实践—云南沧源一个佤族村寨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佤族 人观 地方养老逻辑 养老政策


【摘要】:“老有所养”是国家与地方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没有国家力量介入前,在各个地区、民族内部原本便有自身解决养老问题的机制。传统文化中的养老保险功能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被削弱,已不足以应对新时期的养老问题。国家对养老事务的主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地处西南边疆一个普通佤寨(L寨)为研究对象,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就该村的传统养老文化以及现代养老政策在该地的实践状况进行人类学的讨论。论文考察了地方养老逻辑,即家庭、亲属和社会组织在养老事务上发挥的作用。其中,兄弟姐妹各自的家庭构成中心、中层和外层的“同心”状态,家庭成员联手围出赡养父母的圈,且不同层次的子女家庭背负着不同的责任与义务。这是当地最为有效的养老机制。除了“同心”家庭养老,论文试图从亲属组织,即子女之外的血亲、姻亲和拟兄弟姐妹等,与地方组织,即老人会和文艺队等方面切入探讨养老文化,却发现超家庭养老的功能相当弱小。不同地区、民族有着不同的养老逻辑,而这些逻辑都是建立在人们认识自身及其他事物的根本观点,即人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对当地信仰结构的分析,关于“人——家——寨”的基本认识体系得以呈现出来。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造就了人们对个人、个人在不同场所扮演的角色、及角色所承担的权责有着先验的认识。其中,对父母神圣化的认识是“同心”家庭养老的信念基础,而相对缺乏的家族、集体感则在一定上导致子女之外亲属养老和地方组织养老的缺失。传统养老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危机,构成了地方对国家介入养老事务的需求。认识地方养老逻辑的特性,借助个案所展现出来的问题,深度剖析当下地方养老困境,并反思相关养老政策的实效性。文章认为,无论是像五保户、敬老院这样救济式的政策,还是像养老保险这样的市场化政策,虽都体现了国家为实现老有所养的良法美意,但现有的养老政策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归根结底,是因为政策的内容与执行的手段并不是因地制宜的。养老政策的制度和实施应该更多的关注民族和地区的特性,并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养老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6;C95


本文编号:1293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293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