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角色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1:0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理想角色建构研究
【摘要】:马克斯·范梅南(Maxvan Manen)说过"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成长"意味着人格发展与社会化,是个体获得社会角色并发展个性的过程。社会化理论认为,大学期间的社会化是以"预期社会化"为主的,"预期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体学习今后要扮演的角色,而不是在这段学习期间所要扮演的角色。但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社会化的前提是先按照社会期望的要求扮演好"大学生角色",然后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进而成为适应、推动甚至引领社会发展的"社会人"。"理想大学生"(Ideal college students)是大学生角色的应然状态,是一种理想角色。为了探索不同群体对大学生理想角色的期望及其冲突,进而对大学生理想角色的塑造以及冲突的化解提出了建议。本研究以社会角色理论、人格理论为框架,展现了"自我—学校—国家"三个不同期望系统对大学生理想角色之建构。研究主要采取以质性研究为主的混合研究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依据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友善助人、认真尽责、乐观进取、诚实守信、好学善学、有道德和价值观正确、责任担当、独立自主、自律克己、爱国守法、目标管理、创新创造等,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和人格理论对上述结果进行进一步归纳分析后又发现,被调查对象心目中大学生理想人格形象是以公民人格为核心的现代人格,以利他人格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和以积极人格为核心的健康人格,大学生认同的自身理想角色形象分别是公民角色、勤学善学者角色、成年人角色和好人角色。研究发现,大学生理想角色的自我期待所蕴含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自身角色形象的期望符合个体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价值,兼具传统性和现代性双重特点,但是发现了大学生自我对大学生理想角色认识上存在的不足。采取质性取向的内容分析法对优秀大学生事迹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学校视角下"理想大学生"的角色成长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优势迁移式成长、非连续式成长、自我创造式成长、平衡发展式成长以及社会关注式成长,这五种类型的成长并非依据同一标准划定的,是互相交织、互为支撑共同存在于学校视角下"理想大学生"角色行为中的一个递进式螺旋结构。研究还从政策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视角对国家视角下大学生理想角色形象进行了梳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发展了"理想大学生"角色成长的核心概念,即"超越理性的自我决定式成长",建构了"大学学习生活场域中的理性实践者"这一大学生理想角色。本研究发展了命名为"角色成长中的自我妨碍"这一核心范畴,分析了 "迷茫""自信" "内向"等本土概念,从"自我"的角度诠释了大学生角色成长的障碍性因素。总体而言,"自我—学校—国家"关于大学生的理想角色的建构总体上是一致的,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其冲突主要在个体角色实践之中,应该在角色自我教育以及角色实践中得以协同统一。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社会化因素相比,"自我"在人格发展与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的自我角色意识、自我角色定位及其反映出来的大学生价值观是积极正确的,但是在达成理想角色的过程中由于自我调节的动力不足、策略缺乏等原因使得大学生角色的自我成长受阻,形成了大学生角色失范、大学生角色转移障碍等现象。本研究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角色建设提出了一定建议。学校层面应把握大学生角色扮演的社会"舞台"的特征,以"学生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外在的角色塑造为大学生内生的角色创造需求,以大学生角色建设统合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教育活动,从各个环节强化大学生角色意识,并建立起大学生角色建设的机制,在教育内容上应该强化以独立人格培养为核心的公民教育,积极开展以人生观为核心的角色辅导教育,塑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当代大学生理想角色;学生方面,应该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理想角色的达成,重在提高自身对理想角色的认知与了解,增强角色意识和角色使命感、责任感,提高角色承担的勇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生;;当代优秀大学生的成长路径特征及启示——基于3所名牌大学10位青年学子优质就业的质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06期
2 杜二敏;;论成长共同体观照下的优秀大学生养成路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李宇红;;大众媒介中的大学生形象研究——以三家都市报有关大学生报道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06期
4 杜彬;;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看当代大学生形象建构[J];传播与版权;2014年08期
5 郑湘萍;简娜;;大学生媒介形象建构与议程设置——以新浪新闻搜索为例[J];社科纵横;2014年07期
6 钱s,
本文编号:1298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29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