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协同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3:37

  本文关键词: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协同治理研究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 城市社会安全事件 协同治理 网络模型


【摘要】: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历史,安全保障一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社会安全是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的有序与平衡状态。社会治理的主要目的是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20世纪末,随着我国进入转型社会,城市社会安全受到了密切关注。城市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疆的社会安全则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新疆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因此,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战略决定,不断增强援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维护新疆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国家各项发展战略的不断出台,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社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仅2013年发生了6.32万起信访案件,其中,反映最多的还是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房屋拆迁、劳动保障、土地征用、“三农”问题以及涉法涉诉等,占了总量73.8%。另一方面,“三股势力”策划组织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稳定,给全疆人民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乌鲁木齐“7·5”事件、昆明“3·01”火车站事件等。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治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针对新疆社会安全问题的治理,需要加强经济发展确保强大经济支撑,同时需要从新疆的实际以及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和治理的紧迫性等现实出发,通过创建全新的多元协同治理网络体系以实现法制化治理。当然,现阶段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缺乏深度。学术界对社会安全与其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民族问题、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文献研究;第二,协同治理、复合治理等层面的文献研究。遗憾的是,从宏观的角度运用调研研究等实证方法,从城市社会安全事件的特殊性与治理的困境、事件产生的深层次诱因、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创新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协同治理理论与实践模式,创新多元协同治理的组织架的研究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结合国家和地方工作部门有关材料,运用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探寻了引发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的深层次诱因、当前社会安全治理现状以及协同治理的困境等,并基于协同治理相关理论和理念构建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多元协同治理的全新网络模型,以弥补当前学术界在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研究共八章,除了第一章导论与最后一章对策建议之外,中间六章为论文主题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通过对研究背景的介绍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界定了协同治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协同治理等重要概念。第二章,文献述评。该部分作为本文研究的铺垫,从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民族问题)、社会安全风险协同治理(复合治理)、新疆社会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社会安全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第三章,新疆社会安全治理政策的历史沿革。该部分从政治政策、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生态治疆”政策等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新疆社会治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与具体做法。第四章,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多元协同治理的理论研究。该部分作为整篇文章主要的理论创新部分,分以下几点进行研究:第一,城市社会安全事件治理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理论、4c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协作网络理论);第二,多元协同治理“战略观”的确立;第三,多元主体职能定位;第四,协同治理理论框架的内在逻辑;第五,网络结构基本功能。第五章,新疆社会安全现状及引发社会安全问题的诱因分析。该章内容首先,分析了新疆社会安全及其治理的现状;其次,借助两个典型案例和问卷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深层次诱因,即:“社会资源稀缺性与其分配不公”,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经济发展与公平公正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周边国家不稳定的政治格局——外部推动;“相对剥夺感”——心理动因;流动人口——潜在危机源。第六章,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协同治理的困境分析。第一,治理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与全球化;对政府权威的认同;宗教、文化因素;以及公共政策传递“失真”等四种。第二,协同治理的困境: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专门法以明确多元主体的职责权限;缺乏组织研究人员对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完备的信息管理预警机制;参与主体自身困境;缺乏常设性综合管理机构及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建立在“合作文化”基础上的战略协调机制等。第七章,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协同治理的网络模型。网络模型的研究主要分为五节:第一,网络模型的“三要素”分析;第二,政府系统内部的合作网络;第三,政府系统之外的合作网络;第四,多元协同治理的一般分析框架;第五,案例基础上的基本模型分析。第八章,对策建议。作为总结性研究,该部分提出了——完善制度体系、实现权力配置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塑造协同治理“系统文化”、谋求协同目标一致性;强化政府与多元治理主体的能力与素质建设;搭建高技术强度的信息网络平台等。这不仅有效应对了协同治理的困境,从而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协调以提升网络模型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应对社会安全诱因的负面影响的作用。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选题的前沿性和重要性。“安全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新疆作为我国西北边陲的重要阵地“新疆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事关全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因此,从当前全国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本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理论观念上的创新。首先,网络模型是以理论为基石。在第四章的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协同治理“战略观”,即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整个模型的运转是以这个“战略观”为纲。其次,提出了“最佳协同点”的动态模型(协同治理的目标)。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协同治理的治理目标便是达到“最佳协同点”。再次,提出了引发新疆社会安全事件诱因的“动力学模型”。最后,网络模型构建中的创新。本选题出于我国现阶段的时代背景,在充分考虑新疆地区特殊的区情、民情,分析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治理的特殊性、复杂性,治理的影响因素以及协同治理的困境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安全事件协同治理的网络模型,并提出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层面上设立“综合性协调管理机构”的设想。第三,分析方法上的创新。首先,用SPSS分析工具分析研究了新疆城市社会安全事件产生原因、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协同治理困境等。其次,“张力”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协同治理结果“双面性”(变好G与变差B)问题,即分析了三中“张力”。最后,第七章政府系统内部合作网络的分析中,两种博弈模型的分析,即:“纳什均衡”的讨价还价博弈(横向)和“委托—代理”博弈(纵向)。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本文编号:1310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310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