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2:36

  本文关键词: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研究 出处:《西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治理 学生主体 现场实验 参与机制


【摘要】:学生作为大学治理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理应作为大学治理的主体。一直以来,学生参与都是西方国家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我国大学治理的学生参与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术界对此虽有一定呼吁,但实际上在各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欲通过督促高校制定大学章程一事来推动高校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但由于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大学治理理念认识不到位和采取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使得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章程流于形式,大学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也仅仅流于表面,从而一定程度造成了“政府主张、高校推诿”的客观现象。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也意识到此类问题,也在逐步进行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有关尝试,但这些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的方式和渠道都较为有限,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太到位,学生实际参与治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大学治理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十分到位,与此同时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十分到位,而关键点在于尚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该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大学治理理论的基石,以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地位分析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理论演绎法对大学治理的学生主体地位加以归纳论证,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实验法对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进行实验验证,得出了“学生是大学治理的主体,理应参与大学治理”的结论。之后,从“干扰”与“推手”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因素。最后,本着求真务实、循序渐进的思想理念,运用系统分析法尝试性构建了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一整套机制,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参与原则、参与范围、参与渠道、参与方式、参与激励、参与保障等一系列设计,既为我国大学治理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指明了清晰可见的方向和切实可行的道路,也为我国多元主体大学治理机制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该研究除导论和结束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从大学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借由大学自治与大学共治的角度分析了政府与高校、校长与教授在大学治理中的关系,指出自治与共治并不矛盾,而是有机统一的,但仅有自治和共治还不是完整的大学治理的理念。与此同时,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运用,指出大学治理的主体应是与大学使命高度相关的利益相关群体,大学治理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并从学生、政府、教师、社会力量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其参与大学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状况。其后得出“学生参与”是大学“自治”和“共治”的共同要求。第二章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的角度阐明了学生理应处于大学治理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指出了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必要性,强调学生应从过去传统的被管理逐步向未来的共同参与管理进行转变,即从“被治”走向“共治”。同时从当前我国大学治理的困境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出发,通过分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面临的现状与问题等,对当前学生在大学治理中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从政府、学校、学生等层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埋下伏笔。第三章以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例,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地位问题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加以论证。文中选取重庆某高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控制实验现场环境、选择实验对象、实验调查内容设计等环节的把控,确保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实验结果合理可信。随后通过实验评价模型构建、实验结果分析比较,验证得出了大学治理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的结论,并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设计也得到一些启示。第四章从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三个方面,概括分析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全球趋势和国家战略、大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主观认识和个体差异等。这些因素中既包括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推手作用的力量,也包括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中的各种干扰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设计具有基础性作用,对推动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也具有根本性作用。第五章从务实与渐进的角度,强调学生参与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落实到行动上,系统提出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设计,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参与原则、参与范围、参与渠道、参与方式、参与激励与参与保障。这六大构成部分缺一不可、互为依托,分别为整个机制的良好、有序运作提供条件支持、动力驱动和环境保障,有着较强的内在运作机理,能够较好推动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有效实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7


本文编号:1335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335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2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